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特产
深圳民俗文化
平湖纸龙
平湖龙是指以刘姓为主的平湖村所具有独特风格的纸龙,舞纸龙是早四五十年代前原平湖村村民过春节的习俗,以祈祷风调雨顺,驱邪出外,五谷丰收,国泰民安,其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舞技、乐器乐曲及传统习俗。相传是刘氏祖先从中原南迁,辗转落户平湖,由其后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之一。平湖龙是以竹木制骨架,用宣纸(后用牛油纸)做龙头、龙身、龙尾,故称“纸龙”。龙头由嘴部(并口含龙珠)、前额、后脑、角、手柄(龙把)等部分组成,龙身和龙尾所蒙裱的纸上绘有龙的鳞片,鳞片末端贴有金纸,上端贴有银纸。龙身内装有数目不等的灯泡(早年曾用烛盏)供舞夜龙用。平湖舞龙队由60余人组成,以狮鼓、大钹、锣作打击乐,以锁呐(鼓手)等为吹
“辞沙”祭妈祖大典
“辞沙”祭妈祖大典是深圳市南山赤湾天后宫特有的一项传统民间习俗。“辞沙”即辞别沙滩,投入茫茫大海,去开辟生产或国事的新领域。从明代开始,凡在赤湾过往的渔民或出使各国的朝廷1都要停船靠岸,到天后庙进香,以大礼祈神保佑,以求出海平安顺利。他们将猪、牛、羊的肚子挖空,填上草,放在海边沙难上祭拜妈祖,祭拜完毕将牲口沉入海底。后来,“辞沙”成为经赤湾出海者启航前一种固有隆重仪式的名词。这一习俗,历经500多年,中途因填海原因,将祭祀活动由沙滩移至宫庙,除不再将猪、牛、羊沉入海底以外,其他习俗一直保持至现在。活动时间一般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天后诞)和秋天举行。如今的“辞沙”祭妈祖大典,活动要进行三天,分别进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南澳半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部大鹏湾边。自古以来,南澳渔民成亲有其独特礼仪。首先是订婚。渔民男青年到了结婚年龄,经人介绍对象后,便向女方送订金,拿到女方生辰八字后放在船上的神台,烧三炷香,三天内没有打烂过碗碟,订婚就算成功。接着是筹办婚礼。先向女家过大礼,一般有猪、鸡、水果、饼等十盘,以男方船和女方船对接完成过礼手续。男家要在船舱布置新房,包括布置新床,挂结婚帐,“说四句”,唱“挂帐歌”,小孩上新床抢果子等。婚前三天,女方在家待嫁,父母、女儿都唱“嫁歌”。男方准备结婚物品,还要进行尚花,唱“尚花歌”。还有“尚红”习惯。迎亲是礼俗的0。是日,新郎戴毡帽,穿长衫、腰挂两条红带,两鬓插银珠花,胸前一朵
黎围舞麒麟
黎围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中部。罗湖黎围村(现为水库新村)麒麟舞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民间民俗舞蹈。麒麟,古代传说的一种吉祥动物。麒麟舞是几百年前岭南的客家人从中原辗转迁徙带来的民间舞蹈。黎围村坐落在深圳梧桐山下沙湾河与梧桐河交汇处,是罗湖、福田去龙岗、惠阳必经之地。早在清光绪32年(1906年),黎围村青年崇尚武艺,其中郑虎臣、郑耀臣兄弟俩去江西、福建武夷山拜师习艺,得到麒麟舞真传,跟师傅行走江湖几年后,回到黎围村后分别传授给下围郑宠传和上围郑裕彬。当时村里七、八岁以上男孩三十多人跟他俩学,两伙麒麟相互比赛好不热闹。郑宠传外号“生公”,意指麒麟舞得生猛,功夫也很出名,用手指当锤可把五寸钉打入墙,
龙城舞麒麟
龙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地带。龙城舞麒麟是流传于龙岗一带的重要民俗活动。麒麟一直以来是客家人所崇奉、喜爱的祥瑞神兽,寓意平安、祥和,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龙城舞麒麟活动出现在民国时期末年。每逢新春佳节及其他喜庆的日子,人们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舞麒麟前要做好三项开张准备工作:采青、点睛和拜祖,进行隆重的开张仪式,仪式过后才可以开始舞麒麟活动。每年年初二(当地客家人俗称开年)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舞麒麟活动的0,各村及各家各户都会请麒麟队来拜年。人们在村里祠堂和各家各户门前摆放“三牲”(即猪、鸡、鱼)、水酒等祭品,燃放鞭炮、迎接麒麟的到来,寓意“迎春接福”,当地人
应人石传说
《应人石传说》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七个社区,用客家话口耳相传。主要内容讲述,在很久以前,羊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妻,丈夫为了一家人的安宁生活,-为贪婪的财主,冒险去常有毒蛇猛兽伤人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长生不老药。妻子按照与丈夫的约定每天下午在山下呼喊丈夫的名字三遍,然而,除了深山里隐约的呼应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丈夫一去不回。妻子忍不住思念和期盼之情,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羊台山顶寻找丈夫,一边喊一边朝着应声的方向爬去,待爬到近前,发现每天回应她的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睹物思人,妻子伤心欲绝,哭天喊地,突然天空划过一道白光,紧接着雷电交加天遂
坪山麒麟舞
坪山是客家人聚居地,有舞麒麟的传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麒麟舞活动蔚然成风,开设的麒麟馆多达三十多家,麒麟舞的足迹踏遍淡水、香港、东莞一代,可谓盛极一时。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岁月的动荡,麒麟舞活动逐渐销声匿迹。近年来,随着坪山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远瞩,做出了打造坪山客家麒麟舞品牌的战略部署,建立了19支麒麟队伍,使坪山麒麟舞重获新生。2004年打造的麒麟舞品牌《麒麟呈祥》在市、区各级比赛中多次获奖,享有一定的声誉和知名度。“麒麟舞”主要活动在深圳市龙岗区坪山街道。坪山街道位于深圳市东部地区,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是深圳市土地面积最大的街道,也是广东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中心
天后宝诞祭典
天后宫天后宝诞是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镇内沙栏吓村自清朝承传至今的民俗活动。沙栏吓村与香港新界的六个村的先民,是清代康熙年初分别从粤、赣、闽迁徙而来的客家人,均信奉妈祖(天后),并于乾隆、嘉庆年间,联合建起沙栏吓天后宫,自始香火不断,尤其是每年一度二月二十三的天后诞最盛,当时俗称“天后宝诞祭典”。1898年,英殖民主义者强租新界,把沙头角分割为两半,但两边村民祭祀天后的活动照常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社会动荡,天后宝诞祭祀活动中断,建国后开始恢复,但文化革命大破“四旧”,两边村民不得不把天后像运至港方存放。1988年沙头角天后宫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七村村民自动捐款重建,市民管部门拨
陈仙姑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真人真事写成的故事,在宝安、东莞一带流传了一百多年。陈仙姑原名陈端和,生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公明水贝村(现深圳市宝安区西部),当时水贝村的大沘河(现茅洲河)河水泛滥,瘟疫盛行,当地群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陈端和年纪虽小,但看到当时惨况,立志要改变村民们长期受疾病侵害的现状,不顾家人的反对,经常到东莞、增城一带求医问药,为当地群众驱除病魔的折磨,因而深受乡亲的喜爱和敬佩。同治传说年间,陈端和死后升天成为仙人,惩治了大沘河二河神,使当地乡亲摆脱了水灾之害和瘟疫之患,人们过上了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日子。乡亲们为了颂扬她那种舍己为众、不畏艰难的崇高情操与无私奉献的品格,为她修建了一座庙,并编成故事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客家山歌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全部十二个社区,用当地客家方言演唱,根据观城社区八十多岁的老山歌手、东纵老战士黄潜回忆前辈人黄四发及期上辈演唱山歌的历史,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基本格式为四句七言体和五句七言体。其中四句七言体的一、二、四句押韵,五句七言体的一、二、四、五句押韵。主要演唱形式为独唱(个人演唱)、对唱(双唱、一唱一和)及群唱(四人唱、五人唱)、齐唱(多人唱)。即兴随口演唱是高超的艺术水平的表演形式,而擂台对山歌则是最激烈、最精华、最引人的代表最高档次的演唱形式。观澜客家山歌与粤、赣、闽、豫、桂、晋、鄂、湘、川、港、澳、台及世界侨居地流传
龙岗皆歌
龙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部。龙岗皆歌起源于清代末期,在民国时期开始流传,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最为盛行。龙岗皆歌曲调简单,通俗易懂,特别是别具一格的衬词,易于在群众中传唱,凡上了年纪的龙岗本地人,都会哼唱几句龙岗皆歌。龙岗皆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歌曲,它的曲调简朴,易学易懂,易于传唱。它演唱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清唱,也可以用乐器伴唱;可以独唱,也可以齐唱;还可以分开对唱,众人伴唱。龙岗皆歌最大的特点是:第一句歌词后,接着有一句衬词(“金牡丹哪”);第二句歌词后,同样有一句衬词(“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罗咧”)。如“阿哥有心妹有意(“金牡丹哪”),唔怕山高水又深(“牡丹花,一对鸳鸯赛红花罗咧”)。
凉帽、围裙带编织技艺
上梅林村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上梅林凉帽带和围裙带是一种彩色织花丝织品。是以六种颜色的丝线为原料,完全用手工编织而成的。此工艺流传于老宝安(现深圳)大部分客家及粤语地区。据第三代传承人邓英莲介绍,这种丝织带产生于明朝年间。最初是用手随意编成的,简单粗糙,无花纹,宽窄、厚薄也不均匀。在明末清初,发明了带翘和带筒两种手工工具,使纺织技艺有了质的突破,织成的带子光洁平整,均匀细密,宽窄一致。到清中期以后,又发展到能纺织出各种图案,并在纺织图案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诀,使这种纺织工艺趋于成熟,最终发展成为一门民间手工技艺。用这种丝织带来栓围裙和凉帽,形成了现在的凉帽和围裙带。这种丝织带不需用任何机械,纯粹以
向南侯王诞祭典
侯王诞祭典是深圳市南山街道向南村的一个传统民俗。据村里的老人说,向南侯王古庙供奉的侯王,为明末十二诸侯之一的陈忠勇。陈公出生庶民,为民请命,官至大将军,并被封侯,死后被封为民间庇佑之神。向南郑氏族人约四百年前从中原荥阳迁徙而来,因向南村紧靠前海湾,村民的生产方式为半农半蚝,有时还要出海捕鱼,为求得风调雨顺,出海平安,村民便求神保佑。向南村附近桂庙村、北头村、墩头村皆建庙同奉侯王。后向南郑氏族人入乡随俗,亦建侯王庙,敬奉侯王,从此香火鼎盛,延伸至今。而敬奉侯王最重要的活动,则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的侯王诞祭典,这个习俗,已延续了300多年。每逢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侯王诞辰日,村里则要举办盛大的侯王诞祭
沙井蚝民生产习俗
沙井位于深圳市宝安区南部。“沙井蚝”是深圳最主要的土特产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沙井蚝产地分布在深圳市沙井、福永、盐田、前海、后海和香港流浮山一带。沙井蚝业从宋代开始插杆养蚝,距今一千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养蚝的地区。至明、清,沙井蚝业有较大发展。解放后,沙井蚝业合作社于1956年被国家评为“模范合作社”,1957年评为“全国劳模集体单位”,此后,沙井蚝发展迅速,产品远销海内外,苏联、日本、越南等国专家纷纷前来考察,沙井蚝民也到各地传授生产技术。1980年以后,因蚝田海水污染,沙井蚝民赴阳江、台山、惠东建立养蚝基地,使“沙井蚝”可以传承。在长期生产过程中,沙井蚝已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养殖技术。
开丁节
开丁节是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渔二村的一个传统民间节令。渔二村居民均是祖籍广东海丰的移民。过开丁节则是源于潮汕、海陆丰的旧俗。当时,生男孩要庆周岁,凡生男孩的家庭,要于次年正月元宵节前后在神座前焚香点烛,并点上灯笼,然后挂在礼堂或家门口,祈求多生男孩,俗称挂灯、上灯,还要邀请同宗长辈家长,亲朋好友到家中吃开丁茶(当地又称菜茶),以祝贺添丁。后来,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三过开丁节,吃开丁茶的习俗。渔二村的先辈一百多年前移民至蛇口以后,早年生活艰难,人生地不熟,更期盼家中人丁兴旺,同时,过开丁节也成了人在他乡相聚祝福,增强团结的好办法。因此,这一习俗便沿袭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开丁节的内涵也不断更新,过去是生
万丰粤剧
万丰位于深圳市宝安区。万丰粤剧是宝安沙井镇万丰村潘氏一脉兴起与传承的,自最初对粤曲的喜好,之后发展成为粤剧的一个根据地,迄今近六百年历史。一个村一个姓氏,能坚持这么多年的传承,是不多见的。自元代的潘氏四世祖潘礼敬开始,之后又有明代的潘楫、清代的潘耀扬、清末的潘有声、近代的潘荣耀等等。潘楫著有《律吕图说序》一书,评价说:“有真见,可以破千古不决之疑,可以索千古不传之绪”。潘耀扬为清代边疆重臣,官至两广提督,晚年致仕归里,在万家朗村“将军第”(今万丰村仁爱路)之侧,修建了一幢“八音楼”,四时召戏班前来演戏,为万家朗构筑了浓郁的粤曲氛围,渐而养成了万丰人对粤曲之雅好。万丰村民间有迎神赛会演戏的习俗,
盐田山歌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建国初至60年代,民歌在当地还相当流行,各村男女老少都爱唱,还有一批知名民歌手。1958年,盐田村民薜观带改编客家山歌剧《刘三姐》并主演男主角,参加广东民间艺术汇演,获优秀节目奖,全剧需村民演员数十人。民歌流传的广泛性可见一斑。60年代薜观带和另外一名村民移民香港,都成为香港的“山歌王”。文革时期,盐田山歌资料大量流失,许多村民爱唱也不敢唱。改革开放以后,民歌才又重新流传。1991年出版的《深圳民间歌谣
福永醒狮
据福永镇志介绍,在福永,舞狮习俗源远流长,可上溯到清嘉庆(1796-1820)年间。那时的福永,因地处珠江三角洲、紧邻珠江口,物产丰富,商贾云集。一些渔民便以竹、木、布或纸扎成狮子,敲锣打鼓,翩翩起舞,庆祝丰收和祈祷出海平安。于是舞狮活动逐渐作为一种喜庆和祈福的活动,开始兴盛起来。其中福永的桥头、塘尾、福永、怀德、白石厦五个村的醒狮队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为普及醒狮这个传统运动的发展,村委班子对醒狮高度重视,专门拨出专款并提供训练场地,从1993年起,政府都组织他们参加元宵群狮汇演和比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4届。舞狮活动已成为福永的一个传统和品牌。其中以桥头、塘尾醒狮
南山醒狮舞
醒狮表演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南山醒狮源于广东醒狮。清朝末年,向南村有一支麒麟队,善舞麒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麒麟队改为醒狮队,开始舞狮,且技艺高超。1937年,南头城也成立了醒狮队,常在南头城和附近各村表演。抗日战争胜利后,南园村成立了一个百余人的醒狮队,气势浩大,在南头一带颇有影响。1963年,大新村也成立了一个醒狮队,逢年过节在南头城和周边各村表演舞狮和武术。这些醒狮队时聚时散,几起几落,进入新世纪以后,向南村、大新村、南园村几支醒狮队仍坚持活动,且表演水平不断提高。按照传统俗规,凡新狮初舞,要举行庄重的“开光点睛”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为狮子“点睛”。每次舞狮表演
肖氏棉塑
棉塑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丛中的一朵奇葩。是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针线经手工缝制、塑造、抽搐、刺绣、绘染、定型等多道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集成的软雕塑,其表现形式多样,既能表现民俗风情,又能集中反映时代主题。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和观赏价值。棉塑工艺作品在国内具有唯一性.棉塑工艺复杂、制作难度较大,且要求有较高艺术素养以及女工针线的功底。-传承人罗晓琳现居住在深圳市宝安区宝城八区新安湖花园新照村。到宝安工作后,在继承传统手工技艺的技巧上创作了“敦煌系列”人物系列:《菩萨与弟子》《飞天乐舞》、《吐蕃公主》、《客家女》,客家女表现了的沿海地区客家人勤劳善良,讲求实际,刻苦勤俭非常团结合作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