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 > 泰顺县特产
泰顺县民俗文化
泰顺畲族民歌
浙江省的畲族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各地区与衢州、杭州境内。景宁畲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县级畲族自治区。唱山歌是畲族人民劳动和生活中一种最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形式,男女老少,大都善歌。畲族有“盘歌”(对歌)的习俗,每每长夜盘歌,通宵达旦。其曲调与汉族颇有不同,极富畲族特点。曲调形态,全国共有约八种,浙江就有六种,即:“丽水调”、“景宁调”、“平阳调”、“泰顺调”、“龙泉调”、“文成调”(其中两种与闽共有)。可以认为,浙江的畲族民歌,在全国畲族民歌中具有代表性。民歌的歌词,极为丰富。除浩瀚的短歌外,有长篇史诗歌《高皇歌》,以及长篇叙事歌“小说歌”数十部,成套的“婚仪歌”、“祭祖歌”、“功德歌”等等。畲歌词
泰顺药发木偶戏
泰顺位于浙南边陲,被誉为“木偶之乡”。药发木偶是一种独具一格的传统形式,其木偶表演由火药带动,在其他木偶表演中独一无二;在烟花表演中结合木偶表演,在其他烟花表演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泰顺药发木偶”是将烟花与木偶相结合的木偶戏。在泰顺称之为琼花木偶。艺人将戏曲人物、神话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烟花之中燃放,在烟花的带动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飞舞、五彩纷呈、栩栩如生。它往往在庙会、祭祀、民间节日等活动中表演。据调查考证,泰顺药发木偶在泰顺兴起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中国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主要有悬丝木偶、杖头木偶、水木偶、药发木偶、肉木偶五大类,其中水木偶和药发木偶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但据泰顺有关
泰顺百家宴
泰顺县元宵节百家宴是一项独特又古老的闹元宵习俗,由最初的“做春福”发展而来,是一种在族人内部举行的祈祷仪式,其目的是“聚宗亲,商族事,祈丰收,保平安”。始于北宋时期,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相传南宋时,三魁镇张宅村先人为躲避战乱,从河北清河逃难到此,张氏先人在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一起同饮团圆酒。“百家宴”的前身为“祠堂酒”,范围仅限于当地本家聚集一起共进午餐。渐渐的,后来逐渐演绎为联谊性质的聚餐--百家宴。据称在明清时极为流行。对于祠堂酒,这在浙闽一带民间是再普遍不过了。每个姓氏,每年均有一次或两次的祭祖,之后都会在祠堂里办几桌酒席以供族人聚聚。只是参与人员始终局限在本族之间,一般地外姓
泰顺万排抽狮
狮子被认为是一种威严吉祥的动物,历代视为祥瑞,一副木架上,7根细绳紧牵一只小狮子,随着表演者的不同抽线手势,狮子在架空的木杠上翻腾着做出各种动作,这就是在泰顺万排延续了200年的民俗表演——万排抽狮。抽狮从福建传入万排上排村,与万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万排位于泰顺东北角,东南面几乎与福建省的福鼎、柘荣相毗邻。在200年的光阴里,抽狮表演的队伍大多都是沿着这条线路,深入闽东沿海一带,走村串户去表演。每年正月初一出发,走遍闽东沿海的几个县城,直到正月十五才回来。万排抽狮其实是15个人的集体“舞蹈”。主要道具为狮架上面的一只小狮子。人员的具体安排主要如下,抽绳3人(轮流替换),抬杠4人,舞狮2人,吹
泰顺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俗称嘉礼,又名线戏。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唐朝末年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泰顺木偶戏已有800多年历史,和泰顺廊桥、古民居一样,赢得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青睐,如今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浙江省重要的汉族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作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和文化娱乐项目,泰顺县提线木偶戏在现代社会和人民群众中具有极强的影响力。泰顺木偶戏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后来有了“木偶戏之乡”的美誉。泰顺木偶艺人演技高超,引人入胜;演出遍及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