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雄安新区特产
雄安新区民俗文化
雄县古乐
雄县赵岗村古乐存“天籁”,该村音乐会演奏技巧较高超。由于民间活动是自发性的,而且“音乐会”不以赢利为目的,所以常常较难继续,而该村音乐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从88岁的老人到20多岁的年轻人,四代传人共同演奏,正是这种传承有序地继承,所以该村的演奏非常有生气,在管子等乐器上音准控制很好。该村音乐会还会演奏一首打击乐套曲。该乐曲属于“变奏曲”,即一首乐曲可作多次变化演奏。该乐曲节奏复杂,音色对比强烈,气势磅礴,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乐曲。
苇编工艺画
由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杨丙军苇编艺术创作室制作的芦苇画,是用白洋淀芦苇制作的工艺画,画面本色天然,色泽淡雅朴素,制作考究精美,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尤其是那些人物和动物画,手法细腻,清新古朴,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出之感。代表作有《渔歌唱晚》、《月上船头》、《荷花图》、《垂钓》、《渔家姑娘》、《钟馗》等。曾荣获“首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首届河北省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作品曾先后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
白洋淀民俗 放河灯
在众多的白洋淀民俗之中,放荷灯要算是参与人数最多、又能引人入胜的民俗之一了。解放前,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那是白洋淀放荷灯的日子。这天,荷花灿烂,月儿弯弯,也正是传说中天上牛郎织女鹊桥会面的日子。也许善良的白洋淀人担心天空漆黑,便点起荷灯为这对情侣照明。一到晚上,白洋淀内大小三十六个水庄的男女老少就近拥到村边,拿出早已备好的荷灯点燃起来,放到水中。那荷灯是用荷花瓣做成的。荷瓣两端尖尖的,中间呈凹形,恰似一只玲珑的小小荷船。荷瓣内放上一些用菜籽油或桐油浸过的麦糠,把灯芯纸搓成捻埋在麦糠中。纸捻点燃后,吸收麦糠中的油,缓慢燃烧。纸船从淀边缓缓向淀内荡去,近的漂出一两千米,远的一直漂向淀心。燃放荷灯
阴阳八盘掌
河北省雄县位于冀中平原,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西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中国小商品集散地白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洋淀温泉城座落雄县,并与之构成金三角经济发展圈。雄县资源丰富,产业特色突出,可概括为:“一气、二城、三水、四业、五大特色”,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前景,是商家投资置业的风水宝地。阴阳八盘掌简称八盘掌,清朝时期称阴阳八卦掌,是根据阴阳八卦所含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总结实战的经验而集成的一套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法。阴阳八盘掌是以内修练气结丹、外修练形博击为主,先天辅后天、后天返先天成为无极之体,以合于大自然之阴阳八卦,即可以通过身心的磨练将
冀中笙管乐·安新端村音乐会
端村音乐会位于白洋淀畔(白洋淀有大小淀泊143个,真正的白洋淀即位于本村村南,面积达2万亩,为淀中水域面积最大者)北距安新县城7.9公里,西距保定45公里,交通便捷,淀中水路航运通畅,乘船可达水乡各村。端村音乐会历史悠久,据老艺人们代代口耳相传:本会于康熙年间建会,由本村永兴寺乐僧所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自形成之日世代在本村流传,为“白事”活动及节令祭祀无偿服务。本会乐曲为僧传,现存曲目51首,打击乐《七节升殿》(大套)现在能演奏其中的40首。曲目分类:由尖字曲(小尖曲)、塌曲(小塌曲)、小大曲、大曲四类构成,而其曲目构成有唐宋及更早的诗词曲牌,宫廷音乐曲牌:如“浪淘沙”、“行水令”、
冀中笙管乐·安新关城村音乐会
关城村位于安新县城西南,东距端村,西距保定,南距刘李庄镇,该村坐落在白洋淀畔,村南是白洋大淀,芦苇丛生、荷花满淀。鱼、虾、蟹、蛽等水产品不但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还供应北京、保定等地。关城村自古民风纯朴,由于人多地少,长期以来多以经商、捕鱼、织席、打箔为业,出口箔远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村内街道斜窄,沿街门市一个紧挨一个,胡同星罗棋布,小的胡同只能容一人通行。安新县是“音乐会”较流行的地区之一,水乡各村差不多都有“音乐会”的流传。据前辈口述,关城朝阳会,始于唐代盛于明清代,自建立起千余年,世代流传。其乐谱、乐曲是本村太平寺乐僧所传,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鐃、鈑、铛子、开道锣等乐
安新传统造船技艺
马家寨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安新县城东南,四门堤以内,环村4条公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以造船为主,元代的“漕运”和明代的“陆海兼运”,“内河官漕”与“商运”都离不开船的制造与改进。清朝由于对白洋淀的治理,航运事业极为兴盛,尤以津、保航运历二百年而不衰,都促进了该村造船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白洋淀的水运十分重视。县政府成立了造船社,该社工人均来自马家寨村,他们修造结合,以造为主。改革开放后,造船修船遍布北京、天津、内蒙、东北、山西、陕西、以及河北各大水库,马家寨造船者遍及全国,造船技术远近闻名。船的种类繁多,造型独特。千百年来,马家寨人根据白洋淀特有的自然环境,制造出
容城服装
容城服装闻名遐迩,有北方“服装之乡”美称。
安新丧葬习俗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四面环水。丧葬仪式繁杂,迷信色彩繁多,仅举圈头村为例,人死后一般分上床、穿寿衣、报庙、停尸、送路、入殓、起灵、发殡、埋葬、圆坟、烧一二四期纸(每七天为一期)和百天纸等程序。长者死后一般放5天发殡,用吹鼓手、音乐、唱戏、高跷、歌舞等祭奠,中午12点后演街乘船去墓地埋葬,死者如有父母还在,需中午12点前出殡,这是历来的习俗。按旧习俗一般采取土葬,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殡葬的改革,树文明新风,提倡火葬,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上床:病人垂危,停止呼吸前,速着装裹寿衣,不得死于炕上,停放在铺好棉褥的木板上,木板用两条木凳支撑,故曰上床。哭街去土地爷庙为死者报到、登记
冀中笙管乐·同口音乐会
同口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城西南,白洋淀南端,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入淀交汇处,为高阳县、安新县、任丘市三县市中心位置,西北距保定市70华里,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历经清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为明代一道士所传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铙、鈑、铛子等乐器组成,乐曲保留了明清时代并融纳了更古的曲目,具有深远的历史原素。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当地代代相传,沿袭不衰,主要为本地丧礼、民间祭祀和社会、政府部门庆典活动无偿服务,在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同口音乐会历史悠久,曲目完整,代表性曲目有《挑花袍》、《花园》、《大凉州》、《小凉州》、《赶子》、《左太平》、《右太平》
安新芦苇画
白洋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鱼跳水面,蟹肥味香。独特的地域特点,为白洋淀芦苇画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使这一古老的技艺得以传承至今。芦苇画是白洋淀特色旅游工艺品之一,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之誉。据史料记载,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葭苇”。故淀区俗称“苇子”为金条或铁杆庄稼。白洋淀芦苇画是安新县传统手工艺品,经过民间艺人的潜心研究和探索,在八十年代工艺日趋成熟,白洋淀芦苇画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
白洋淀苇编编织工艺
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多葭苇,芦苇也称“芦”或“苇”淀中俗称苇子。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织蓆、打箔、编篓、打帘、和制作苇制工艺品。苇蓆是白洋淀主要土特产品,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必需物资,以产量大、质量好、销路广而闻名全国。苇蓆在白洋淀生产历史悠久,1981年在白洋淀附近发掘的容城上坡遗址(距白洋淀约15公里)发现有苇蓆痕迹,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产苇蓆。东汉末年,海郡刘备曾以“贩履织蓆为业”,唐、宋时期白洋淀苇蓆作为一地土特产品上贡国家,《保定郡志
安新面塑
白洋淀是国家重点旅游开发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壕连接,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荷花盛开,鱼跳水面,蟹肥味香。白洋淀面塑艺人自古心灵手巧,几百年来代代相传至今,一般为民俗丧礼作祭品,逢年过节为儿童作面人、鸟类、兽类等作品。白洋淀人一年四季生活在水上,白洋淀的荷花、芦苇、水草、鱼类、鸟类、鸳鸯等成为白洋淀面塑工艺品上的素材,人们将自己美好情感倾注于面点之中。白洋淀面塑艺术情感细腻,寓意吉祥,题材主要有鱼、虾、蟹、水鸟、蝴蝶、花草、船帆、龙
圈头村少林会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圈头村少林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仁宗嘉庆)年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少林会有一套欢快、紧凑、稳健的伴乐,有大锣、大鼓、大镲、大铙、小大锣共同演奏而成。少林会由教师授徒,其技艺名目繁多,大体分长拳和花拳两类,还有-枪、-刀等器械。宗旨是强身健体,除暴护身,服务于生产、生活。百余年前,少林会由郝恩光(圈头村人)老先生引入圈头村,有过光辉的历史。大徒弟李玉林(圈头村人)、青年时,领导群众抗击过西方列强传教士,解放后在国家体委任武术教练,其子李天骥(圈头村人)继承父业,任中国武协秘书长。二徒弟郝家俊(郝恩光之子)在天津设馆授徒。桃李满天下
八趟掩手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是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圈头村八趟掩手(俗称近手)属内家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拦截快、发招猛等特点,能迅速克敌制胜,适合于近战巷战,是侦察兵擒拿格斗的技击战术。八趟掩手在攻防技术上内容丰富,包含有很多手法、步法、腿法等使用方法,具有一定的攻防含义,有的可以直接运用在实战技击中,作为训练实战技术的手段。八趟掩手的拳法特征:1、朴实明快:形意拳动作朴实,大都直来直往,一屈一伸,花法少,打起来明快有力,刚柔相兼,富于自然之美。2、严密紧凑:形意拳着重力量和速度,动作起动快,范围小,“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3、沉实稳健:形意
雄县鹰爪翻子拳
翻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在明代名“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翻子”。明代爱国将军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古今拳学,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八闪翻此亦善之善者也”。又说有的拳术则“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取胜于人,此不过偏于一隅”。八闪翻和后繁衍出各翻子流派,就无“有上而无下,有下而无上”的弊病,而均采用“上而翻下,下而翻上,首尾相顾,前后兼施”的翻转技法和“前、后、左、右、上、下、中、双”的八种闪翻技法。翻子拳称作“八闪翻”的拳名,就是因它有八个“闪”、“翻”的技法特点而定名的。鹰爪翻子拳是八闪翻繁衍出的一个流派,它以翻子
安新圈头村音乐会
圈头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带,四面环水。圈头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是僧传,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铙、钹、铛子等乐器组成,保留了明清时代甚至更古老的曲目,曲目完整,历史悠久,几百年来传承至今。该音乐会形成以来,一直在本村及周遭地区为丧礼、民间祭祀及社会、政府部门庆典活动无偿服务,在当地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圈头音乐会演奏技艺也很有特色,所使用的乐器均为“E”调,全套曲目共40首和一套打击乐即(坐禅谭):其中小塌曲14首,小尖曲10首,小大曲13首,大曲3首,所有乐曲在节拍类型上分为五种:即散板、倒板、节子板、慢流水板和快流水板。“文革
冀中笙管乐·十里铺音乐会
雄县雄州镇十里铺音乐是主祭祀和庙会、节日助兴音乐,属北乐,起源于元代,已流传640余年,先后传承23代,至今雄州镇十里铺音乐会保留古老桌围子(苏州绣幔帐),乐器,双云锣、木斗笙、大管、小管、手鼓、铛子、笛子、大锣传帖的印章、工尺字老谱等。雄州镇十里铺音乐会曾获中华民国政府奖旗一面,文革-期间,热爱音乐的会员将乐器、幔帐、工尺字老谱等藏在地窖里保持下来。文革以后,老艺人张-等人又重新组织起十里铺音乐会,古老乐器收集起来有专人保管。雄县十里铺音乐会主要是大型庙会,农村祭奠演出。分文场和武场两种。现在散曲四十多首,大曲有四套。文场大曲有普坛咒、挑袍、泣颜回、卖油郎;散曲有五花子、圣葫芦、爬山虎、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