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头特产
汕头民俗文化
潮阳英歌
潮阳英歌是汉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为英歌舞,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艺术。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一些不同的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舞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慢板英歌主要流传于文光、棉北、城南一带。中板英歌节奏较之慢板英歌略快,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英歌舞)构成一组动作的,也
潮阳剪纸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剪纸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剪纸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
南澳渔民舞草龙习俗
南澳“舞草龙”是南澳渔民在长期海上生活、劳作中形成的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舞草龙拜祭为载体,含有历史、民俗、艺术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舞草龙”又称“舞火龙”,是南澳渔民极具特色的风俗。南澳舞草龙活动其实在清朝时已经很盛行了,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每年年初二都要举行舞草龙活动。舞草龙主要分为“扎龙”、“舞龙”和“送龙”三个部分。草龙是用山上剑草捆扎而成。年初二上午把剑草割回来晒干,下午用子把草扎成一条八、九十米的长龙。然后用数十条1.2米长木棍牢牢撑住龙身。整条草龙由龙头、龙珠、龙身和龙尾所组成。龙头需用大箩筐做底衬,两支手电筒作眼睛,龙头额前挂上一个五寸直径的圆镜子。配上红红绿
潮阳笛套音乐
潮阳笛套音乐是潮阳民间艺术“三瑰宝”(英歌舞、笛套音乐、剪纸)之一。潮阳笛套音乐源远流长,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了,称其为“活化石”并不为过。潮阳笛套音乐之“源”起于宋。南宋末年,丞相文天祥率领勤王之师到达潮阳。当时,作为宋室左藏朝散大夫的吴丙随师抵潮,吴丙生平酷爱音乐,又是宫廷乐宦,因而带来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宋亡后,吴丙定居潮阳棉城。宫廷音乐的种子也因此播落于潮阳土壤,经过历史的演变和乐工们的承传,潜移默化地融入潮阳的地方特色,从而大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潮阳笛套音乐的内容。到了元代,由于等级制度严酷,1尖锐,南人受到非人的待遇。为志1之恨,潮阳乐人组织“赏仙会”,于每年中秋,以赏仙为名,在潮阳
澄海蜈蚣舞
蜈蚣,是一种丑陋吓人的动物,可偏偏有人将这种丑陋的动物化作舞蹈形式,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这就是潮汕舞蹈中别具一格的民间大型广场舞蹈“蜈蚣舞”。蜈蚣舞始创于清光绪年间的澄海西门陈成锦和石文勇两人。当时,澄海游神赛会之风极盛,各种各样的1节目竞相出现。酷爱民间舞蹈的陈成锦与石文勇见蜈蚣爬行,扭扭曲曲,十分有趣,从而萌生了创造蜈蚣舞的灵感。经过一番潜心研究,终于设计制作了可供舞蹈的蜈蚣躯壳和整套舞蹈动作,经后人不断改进加工,已日臻完美。澄海西门蜈蚣全长22米,分头、身、尾三个部分。头部长1米,身躯长18米,尾部3米。头部由颈、鼻、嘴三大部分组成,酷似“醒狮头”。嘴两侧有一对犀利的牙齿,两眼嵌
潮汕英歌舞
潮汕英歌舞是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传统民俗舞蹈。在潮汕流传了三百年之久。这种广场舞蹈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成分;蹈阳刚而恢宏;现在成了中国劳动人民表达喜庆的一种方式。这种广场舞蹈,就是英歌舞。英歌舞的由来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及时雨说”,一种是秧歌说,一种是傩舞说。“及时雨说”就是在明末清初绍兴名士张岱的《陶庵梦忆》这本书中“及时雨”一节就有这样的说法。这一节里描写的是求雨的场面。张岱认为,可能是因为水浒英雄的大哥宋江绰号就叫“及时雨”。秧歌说就是说英歌舞是从山东鲁北的“大鼓子秧歌”和鲁西的“柳林秧歌”脱胎来的。因为英歌与“秧歌”在潮州话里的发音是比较相似的。还有一种说法是现今的英歌是从古代的傩舞进
大寮嵌瓷
成田大寮乡离镇辖区5公里处,现有人口1850多人,所从事潮汕民间建筑装饰工艺业嵌瓷就有100多人。大寮乡的嵌瓷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大寮嵌瓷是潮汕风格为主兼带闽南特色的民间建筑装饰工艺,是建筑工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技艺精湛、最代表性的是该艺术的发起者已故艺人许石泉及其一家。1906年,大寮民间艺人许石泉拜“嵌瓷祖师”吴丹成为师,学习继承嵌瓷艺术并发扬光大,不断创新,并把技艺传给子孙及族人,世代相传。几经发展变化,其中最为出名的数其次子许梅洲的嵌瓷艺术,他的嵌瓷作品不但五彩缤纷、富丽堂皇、形象生动,而且经得起风吹雨淋、久不褪色。1970年创作的嵌瓷作品《郑成功》为北京博物馆所收藏,19
汕头瓶内画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中国瓶内画艺术是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之一,始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北京是发详地。全国有北京市、河北省衡水市、山东省博山市、广东省汕头市等四个地方有内画艺术,被称为京派、冀派、鲁派、粤派,北方的三大流派的
潮阳英歌舞
潮阳英歌舞是汉族民间广场情绪群体舞蹈,源于傩文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子秧歌逐渐演化而成。舞者从脸谱到衣饰,都按梁山泊好汉形象化妆,双手执木棒相互击打,以锣、鼓、号角伴奏,吆喝起舞。熔戏剧、舞蹈、武术于一炉,极具阳刚之气。
澄海灯谜
澄海历来文风蔚然,灯谜这种源于古代隐语,斗智炫巧的文化活动,在当地有着较长的历史,发韧于流行民间的童谣童谜和中原文化的传介,直到明清时代,已发展成为地方风俗文化,清代康熙《澄海县志》有谜事活动的记载。其中较有特色的是保留了从宋代临安流传至今的“击鼓猜射”传统开猜形式,除在潮汕地区和潮人在东南亚侨居国外,国内各地谜界已不多见。此外,还有“送谜标”、“猜谜母”等民俗形式,使用的创作法门已达二十余类,谜目也有一百多项数百多种,富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体现我们民族的智慧,从而成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雅俗咸宜的民间文化艺术。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重视灯谜活动的开展,各乡镇普遍建立灯谜组织,开猜活动频繁。灯谜
潮汕木雕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历来在潮汕地区居首要位置,木雕、石雕、玉雕、贝雕、微雕、微书、瓶内画、磨漆画、纸浆画、纸花画、手工纸花、人造丝花、纱丁、花灯、香稿塑、抽纱、珠绣、机绣、手绣、勾针通花、瓷板画、彩瓷、剪纸、金属工艺、竹藤工艺、陶艺、香包、彩蛋等等,门类齐全,品种繁多,人才济济,曾是全国重点产区之一,在国内外各项展览评比中屡获大奖。金漆木雕始于唐代,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的潮州开元寺,其中的木雕饰件至今仍保存着,成为木雕艺术的历史见证。这一技艺主要集中于潮州、潮安、饶平、普宁、汕头、揭阳、揭西、潮阳、梅县、兴宁
贵屿街路棚
贵屿镇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西部,与普宁市南径、麒麟二镇相邻,距潮阳市区35公里,练江主流经本镇边缘,镇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四通八达,全镇27个社区村(居),人口139835(2006年底)。贵屿街路棚为广场式书画艺术布展和游艺二大项目组成。即每年农历二月(定月不定日)在沿街商店前搭起临时木棚,离地面约2米高,规格统一的木框悬挂书画艺术品,木柱配以古今楹联,棚顶盖以防雨白布,各路口设牌坊多个,书画、楹联、摄影展品约2008件,另有收藏品2800件,整条街布展1600米。展出三天三夜,24小时开放,自由观赏。同时,有潮剧、男女英歌舞、大小锣鼓队、笛套音乐队、标旗等各种游艺活动,每届参加的民间艺人达80
后宅元宵渔灯赛会
南澳县后宅渔灯赛会始于清代,据“重建武庙碑记”载:我隆澳前江武庙相传创自清雍正年间,广被十三乡之子姓焉尔。在同治七年(1868年)的“立碑议定两乡神游”碑也记载了:“窃为该处地方系正月十六日两乡神游必经之处。前有不肖子弟,屡因迓神相遇之时,籍此生端滋事。是以两乡衿耆齐到前江庙,帝君座前,焚香拈阄,”,我们可知在清初南澳已经有了游神活动。它起源于海岛每年元宵祭祀庙会,体现渔民对过去一年丰收的喜悦,祈望明年海上生产“出入平安”、“海利第一”,生活更好的心里追求。在清时由于生活限制,只有一些小型简单的纸灯,巡游队伍两边举着火把。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开始,由前江武庙会长为首,后宅十三乡包括:山顶、
潮汕工夫茶
潮汕人饮茶最早的记载,见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潮州金山顶摩崖石刻残句“茶灶龛平”(茶灶即烹茶小炉);有宋·张夔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曰:“银钩健笔挥颜书,燕阑欢伯(酒的别称)呼酪奴(茶的谑称)”(见《潮州三阳图志辑稿》,卷之四)为证。有关资料表明,潮汕工夫茶应是明代兴起。清代,潮汕工夫茶的烹治日臻完善。清·俞蛟《潮嘉风月记·工夫茶》一书有载;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的福建《龙溪县志·风俗篇》也有记述。清中期以后,潮汕工夫茶已在潮汕地区相蔚成俗,以至幅射周边地区,且流传到东南亚各地。潮汕工夫茶的程式主要有择茶、择水、择器、烹治;其烹治之法为,治器、纳茶、候汤、冲茶、刮沫、淋罐、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