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云浮特产
云浮民俗文化
六祖诞庙会
广东省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地区,自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05年)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在广东省新兴县,广泛流传着六祖的传说、以及六祖圣迹、六祖信仰等。其中又以“六祖诞”庙会的影响力最为广泛,新兴人称为“春秋二诞”,春诞为农历二月初八惠能诞生日,活动时间为二月初七至初九。秋诞则为八月初三惠能圆寂日,活动时间为八月初二至初四日。庙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海内外的佛教徒及游客信众前来朝圣贺诞、观光、瞻仰圣迹络绎不绝,高峰期人数达10万人之多,盛况空前。唐开元元年(713年)八月初三,六祖惠能圆寂于龙山国恩寺。民间相传六祖圆寂后,便开始自发形成诞会。而有据可考的在明清年间,清刘芳编的《新兴县志
云浮石艺
云浮市云城区素有“石都”、“石乡”之称,是“全国石材基地中心”、“全国石材流通示范基地”,是“广东省民族民间(石雕)艺术之乡”。“云浮石艺”主要是分石雕工艺、石拼图工艺和装饰实用工艺三大类,极具南方石艺特色,是南方石雕工艺的代表。云浮市云城区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中游南岸。境内石山遍布,初步探明地面部分有可供开采大理石(又称云石)、花岗岩石、石灰石11亿立方米。云石不仅储量多,分布广,而且质地优良,是岭南四大名石之一。丰富优质的云石资源,为当地民间石材雕刻工艺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早在明朝万历年间,云浮人就利用当地遍布石山的自然条件开采石片和雕刻云石工艺品,当时云石雕刻工艺已分为
连滩禾楼舞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郁南县连滩镇盛行举办禾楼舞。村民们在河滩竹林边,一边围着温暖的火堆,一边观赏。舞者戴面罩,头顶蓑帽,足蹬麻鞋,身穿黑衣,晚间手持火把围绕火堆亦歌亦舞。在古朴而悠扬的音乐中,身披红袍的“族长”左执牛头锡杖,右执铜铃,在铃声号召下,众族人依次出场,过火门,拜“族长”,双手将稻穗举过头顶,庆祝五谷丰登,祈求上天再次赐福。舞者舞步轻快,号声呼呼,一派庆丰收的景象,歌词亦曰:“登上楼台跳禾楼,风调雨顺庆丰收,瑶户欣歌太平世,众执穗铃咏金秋。”简介禾楼舞是广东郁南县民间一项文艺娱乐节目,被称为是民族舞蹈中的“活化石”。禾楼舞是云浮市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源于中原神农氏的神话传说,主要
云安玲珑子母灯
玲珑子母灯是花灯的一种,又叫大花灯或大灯,主要流行于云浮市云安县一带。玲珑子母灯与普通花灯大同小异,以一般花灯为主体,但比一般花灯高档,其选材更加精良,工艺更加严谨、精细,组合更加协调,色彩更加鲜艳。不论是材料的选取或画面的制作,都特别有讲究。做骨架用的竹料,要选用重阳后的广宁黄竹,保证开料、成型的质量。画面的制作、粘贴,全部用人手彩绘,剪折镂刻、造型制作等,都要比普通花灯精细华丽,灯体通透、玲珑浮凸,画面形象男女老少均栩栩如生。作画时尤其叫绝的是一笔双色,花鸟人物,下笔即成,鲜艳夺目,跃然纸上。在花灯主体的上方加一大于主灯的华丽的六角形灯盖,在灯盖的六角分别再垂吊一装饰美丽的小花篮,流苏飘逸
罗定春牛舞
春牛舞流传于罗定的分界、罗镜、泗纶等地,清雍正年间从佛山引进,舞具由竹扎配彩绸而成,既可以上舞台也可以参加-,传说是为了纪念一头仙牛帮助民间耕种获得丰收而创作的,舞蹈情节反映了耕作的过程以及丰收的喜悦。
郁南麒麟白马舞
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主要流传于郁南县平台等地。该舞配以麒麟、白马、头牌、宫灯、鼓灯、花蓝、鱼灯、掌扇、浪伞等道具。演出时由表演者各自执一道具,多沿用“十”字步作舞蹈表演。有象征吉祥、驱恶逐邪之意。
连滩山歌
流传在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的民间歌谣,被称为是南江文化变迁“活化石”。富有“山歌之乡”美誉的连滩,是粤西云浮市郁南县的名镇,因旅居港、澳、美、加拿大的人众多,所以也有“侨乡”之称,这里的人都喜欢唱山歌。简介山歌因源于连滩镇而得名“连滩山歌”,由于它是南江地区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的艺术结晶和历史产物,承载着当地许多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因此,被誉为南江文化的“活化石”。连滩山歌起源于明朝年间,流行于郁南、罗定、云浮、德庆及广西的苍梧、岑溪等县,它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口头文学。连滩山歌最初的时候是四句板。到了清朝发展到多句板,它的特点是句句同仄押韵。旋律和调式基本固定,唱的时候,套以不同的内容。唱的内
泷州歌
泷州歌是一种吸取当地山歌与当地亻能咕歌体裁和语言精华的半诗半歌的民间歌谣。泷州歌创作活动主要采用赛歌的形式,由诗歌社主会拟定诗题,然后向各地诗歌社公告,赛歌者投稿并附送少量卷资作赛歌活动经费,诗歌社聘请评师评出优秀作品,视来稿多少,分为东西榜、甚至五榜公布。罗定古称泷水,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朝梁陈年间至唐代曾设为泷州。泷水地区西联广西以及大西南,东接大珠三角,北临西江,南枕新兴阳春、信宜三县诸岭,是典型的岭南丘陵地带。泷人向有喜结诗歌吟社的传统,一批文人和粗通诗律的民间歌手汲取当地山歌与当地亻能咕歌体裁和语言的精华,进行创作活动。清代乾隆年间,罗定州城内的诗人创办“泷州歌社”。随后,罗定州内的
连滩张公庙庙会
张公庙座落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郁南县连滩镇。连滩张公庙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广东总兵张元勋而建,至今已经400多年。张元勋原为抗倭名将戚继光部将,因抗倭有功升至广东总兵。明代中叶,罗旁大山一带(即今云浮市辖各县地区)发生土著人叛乱,历时数十年之久。明万历四年,张元勋受命领兵平叛,据《张公庙碑记》载“行师甫四月剿平,积年蚕食之土悉归版图”“行者歌,居者宁”,官民感怀其恩德,“因此立庙祀于连滩”。张元勋因此被明朝万历皇帝敕封为“护国庇民”大将军。在连滩,有关张公传奇、张公风俗、张公文化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各地信众年年前来虔诚拜祭,400多年来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场面热闹壮观。张公庙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
罗定民歌
起源于唐代,内容分为讲古歌、世情歌、对唱、擂台歌、大话歌、猜谜歌、情歌、短篇山歌等,均用泷水方言创作和演唱,为四句七言,也有“七七七三五七”的六句体式,几乎句句押韵,为口头即兴演唱,多分布我市南江流域。
郁南手指画
指画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特的形式,主要以手指作画,据说在晋朝就有指画的记载,郁南县指画主要以朱展英、朱展鹏为代表。
新兴花灯调
花灯调源于清末民初新兴县河头镇花灯艺人自编自唱的一种歌谣,曲调简单,意境悲凉。新中国成立后,新兴县对花灯调重新进行加工整理,使其更具时代特征,还将其编成花灯舞演出,在2006年广东民间艺术汇演上获得金奖。目前,花灯调在新兴县大部分农村地区仍广泛流传。
东山祖庙庙会
东山祖庙座落于罗定市罗镜镇东部。东山祖庙始建于明朝中期,原名飞东殿,清朝乾隆年间改建,咸丰年间重修,名为祀玄帝殿,后经多次修建才定名为东山祖庙。在罗镜镇,东山祖庙会以民间传统的艺术形式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各地信众年年前来虔诚拜祭,430多年来香火鼎盛绵延不断,场面热闹壮观。东山祖庙庙会是以民间信仰为主要内容的民间群众性活动和民间文化活动,数百年来,人们对东山祖庙信仰纪念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从而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较为稳定的表现形式,使东山祖庙庙会成为罗镜镇至今仍然存续的反映传统、信仰、生活方式、民间习俗的富有特色的民间活动。东山祖庙庙会主要集中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大醮(每隔三年为一大醮
马塘庙会
马塘庙会于座落在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委的武帝庙举行,始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农历五月十三日为关帝诞,按约定俗成的祀奉习俗,马塘庙会按干支纪年逢子、卯、午、酉年的五月初十日开始祀奉活动,一连几天,开坛、巡游、演戏、买卖、饮食、娱乐、放花炮,人头涌涌,热闹非凡。为马塘庙会是也。最隆重的则首推五月初十日的“菩萨巡游”(即关公巡城)。由马塘及附近的几十个村庄的村民参与,按一定的程式开坛、巡游,并每天每晚都有大戏演出。庙会以祈福、娱乐为主,以期给当地祓除不祥、降福赐瑞、保境平安,祈求来年更加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风俗一直沿习几百年而不衰。近几十年由于破除迷信,特别是“文革”破“四旧”的影响,马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