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通辽特产
通辽民俗文化
蒙古族安代舞
安代舞发源于库伦旗,据考证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当时库伦体制是“政教合一”,寺庙林立,僧侣众多。清朝中期,各地闯关东的移民大量涌入草原,不同部落、不同地域的文化风俗相糅合铸就了库伦蒙古族文化,孕育了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安代舞。安代舞的起源有三十余种说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说法认为安代最初是用来医治妇女相思病的宗教舞蹈,也含有祈求神灵保佑、消灾祛病之意。当时,在库伦等地流行的安代有“阿达安代”、“乌日嘎安代”等12种。安代通常在节庆或闲暇时进行,一人领唱众人应和,成百上千的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安代舞有强烈的自娱性、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轻松愉快,简单易学,唱词随编随唱,富于感染力。男女老少皆可入场
乌力格尔
乌力格尔是一种蒙古族的曲艺说书形式,约形成于明末清初,广泛流传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及相邻的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蒙古族聚居地区。乌力格尔的汉语意思是“说书”,因采用蒙古族语表演,故又被称作“蒙语说书”。在蒙古族民间,将徒口讲说表演而无乐器伴奏的乌力格尔称为“雅巴干乌力格尔”,又称“胡瑞乌力格尔”;将使用潮尔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潮仁乌力格尔”;将使用四胡伴奏说唱表演的乌力格尔称为“胡仁乌力格尔”。有伴奏乐器的乌力格尔表演通常为一人自拉胡琴说唱,唱腔的曲调丰富多彩、灵活多变,其中功能特点比较明确的有【争战调】、【择偶调】、【讽刺调】、【山河调】、【赶路调】、【上朝调】等。乌力格尔的艺术积累非
科尔沁潮尔史诗
科尔沁史诗是蒙古族英雄史诗的一种地方性传统,是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地区尚存的唯一一种活态传承的长篇史诗。“潮尔演奏法”、“泛音演奏法”、“胡尔演奏法”和“实音演奏法”。其内容讲述宇宙转换,世界沉浮的故事,阐述人类物种的起源,思想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建构等内容,表达了人类讲求真理、主持正义、维护和平、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望。科尔沁潮尔史诗流行于内蒙古东部的通辽市、兴安盟一带,是蒙古史诗的一种地方性传统。科尔沁潮尔史诗用一种叫潮尔的古老弓弦乐器伴奏,由专门史诗艺人——潮尔奇,以自拉自唱的形式进行说唱表演。内容讲述天神脱胎下凡,生长为可汗和英雄,与危害人间的恶魔——蟒古思进行战斗,保卫家乡、捍卫和平
嘎达梅林
《嘎达梅林》是蒙古族长篇叙事民歌。内容唱的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在蒙古东部哲里木盟一位蒙古英雄嘎达梅林(“嘎达”是英雄的名字,“梅林”是他在王府担任的一个职位很低的官名),率领人民起来1封建王爷和反动军阀的斗争故事。全诗很长,经常演唱的是由作曲家安波整理译配的四段词。1931年初,嘎达梅林的爱人牡丹面临流产的危险,不得不和嘎达梅林分离,牡丹派女警卫到附近村里打听消息,以便找个合适的住宿地方。女警卫先到哈拉呼扎兰艾里(现在的解放屯),听说村里有个梭奈(蒙古语是密探子,专门为嘎达梅林通风报信的人)。说起来也挺巧,这家探子的邻居正给0亲举办60岁大寿宴庆,请来了当地民间艺人桑杰胡尔奇(拉着四线胡说
巴拉根仓的故事
中国蒙古族机智人物故事。长期流传于内蒙古、新疆等蒙古族地区。主人公巴拉根仓是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的蒙古族劳动人民的代表。巴拉根仓同情人民疾苦,到处替被侮辱被损害的贫苦牧民伸张正义,把斗争矛头指向凶残暴戾、腐朽没落的僧俗统治者及其意识形态──宗教迷信和封建伦理道德。官僚、牧主和上层□嘛给他加上“流氓”、“骗子”的罪名加以1,但每次都被他机智地斗败。在穷苦人民中间,巴拉根仓到处受到欢迎和称赞。《巴拉根仓的故事》是以巴拉根仓为主人公的蒙古族民间大型讽刺幽默故事群。“巴拉根仓”是人名,蒙古语意为“丰富的语言”或“智慧的宝库”。《巴拉根仓的故事》是蒙古族民间讽刺文学的代表作,它和藏族的《阿古顿巴的故事》、
科尔沁叙事民歌
科尔沁叙事民歌,是主要流传在内蒙古东部的科尔沁草原上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情节复杂、角色众多、反映重大社会问题等等特点,富有浓郁地方气息的民歌,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并依靠众多民间艺人的演唱才得以传播与传承。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叙事民歌这种民间艺术形式之所以能够在科尔沁草原上产生、传承,与科尔沁草原这片丰厚的文化土壤分不开。在科尔沁草原上,一直流传着说唱“芒古斯乌力格尔”,即说唱英雄史诗的民间古老文化习俗。到了17世纪后的清朝,一种新的民间艺术形式——蒙古说书“胡仁乌力格尔”应运而生。胡仁乌力格尔是在史诗、好来宝、赞颂词和汉族评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民间说唱
安代舞
蒙古族民间舞蹈艺术之一的安代舞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历史悠久,世代流传,并且正在普及发展壮大。1989年第4期《民间文学》发表了由特木尔巴根讲述,苏赫巴鲁、王迅采录的安代舞的起源,从中得知安代舞最初是起源于郭尔罗斯前旗,发起在库伦,盛行于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安代舞是随歌而舞,边唱边舞,歌舞结合的一种舞蹈。安代舞的舞步是以“踏足”、“顿足”、“甩巾”及自然圆圈以形为特点,承袭着蒙古族古老饶树踏地而舞的习俗,动作粗犷、豪放,又不失抒情、优美。其主要风格特点:“甩巾轻搭肩,起步必踏足,头身随手摆,舞姿爽且美。”安代舞在发展中,由原古朴踏地舞的喜庆内容,融合了蒙古
通辽版画
通辽市素有“版画之乡”的美誉。通辽版画多取材于蒙古族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内容写实,风格质朴,线条粗犷,色彩鲜艳,民族和地区特色浓郁。1987年,扎鲁特版画100幅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1990年版画再次进京展出,在第十届全国版画展中,入选5件作品,其中《春的气息》获铜奖。版画《敖特尔的春天》入选《20世纪国际现代美术精品荟萃》。1990年,有87件作品在江苏美术馆展出,《五月》、《接羊羔》、《草原,你早》被江苏美术馆收藏。在第十三届全国版画展中,有5幅作品入选,《乌珠穆沁的傍晚》获金奖。版画《秋风》获全国第十四届版画展铜奖。通辽市儿童版画创作始于1983年,是通
蒙古皮画
皮画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时期,经过漫长的演变,如今皮画除保持古朴韵味外,更加溶入现代民族工艺技法,成为一种难得的馈赠佳品和高雅的室内装饰品。蒙古皮画,精选草原天然优质牛皮经过特殊描绘、着色、层染、抛掐光、定形,半浮雕凹凸压制等一系列工艺,几十道工序纯手工制做完成。充分利用和展示了天然皮革所具有的皮质皮色,具有线条流畅,构描图别致,立体感强,色彩柔和等特点,给人以全新的艺术享受。
科尔沁蒙古族婚嫁
1、禁忌科尔沁蒙古族选择配偶时,都有非常严格的婚姻约束。同辈人之间可以结婚,差辈人之间不能结婚。如双方都有达到婚龄的儿女,先互通想法,而后遣人作媒。虽父母愿意,但为人父母的不能当自己儿女的媒人。同姓之间不通婚,属相相同的男女一般不结婚。十二属相内,若逢有缘分的属相结婚,则认为婚姻美满和睦而子女均衡。以五行之说定姻缘。相生者可结缘,相克者不能成亲。2、继婚科尔沁蒙古族继婚习俗主要是指兄长过世后,其兄弟与寡妇嫂结婚生活的婚姻。兄长过世时,若有成年的未婚兄弟,即与寡妇嫂生活。但须征求女方家的意见,不能强迫。兄长与弟妹继婚的极少。在继婚习俗里,还有媳妇过世后与小姨子结婚的,这种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有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