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 > 鄂尔多斯特产
鄂尔多斯民俗文化
成吉思汗祭典
成吉思汗陵是历史伟人成吉思汗英灵供奉之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原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霍洛苏木,这里具有独具一格的成吉思汗传统祭祀活动。成吉思汗1227年病逝后,按照当时的习俗实行了秘葬。蒙古族为了纪念自己最杰出的领袖,在漠北高原建立了成吉思汗陵寝“八白室”(即八座可以移动的白色蒙古包),收集成吉思汗遗物供奉在“八白室”中的灵柩内。成吉思汗祭祀每日举行一次,专项祭奠一年举行六十多次。成吉思汗祭祀主要是表达对长生天、祖先、英雄人物的崇拜,祭奠中再现了古老的蒙古民族牲祭、火祭、奶祭、酒祭、歌祭等形式,诸多富有特色的珍贵祭器则表现了草原民族对大自然和动物的艺术审美观念。达尔扈特是成吉思汗陵守灵
鄂尔多斯婚礼
鄂尔多斯婚礼发源于古代蒙古,形成于蒙元时期。15世纪,随着蒙古族鄂尔多斯部进入鄂尔多斯地区,祭祀成吉思汗的“八白室”安奉在鄂尔多斯境内的甘德尔敖包上,蒙古族的鄂尔多斯婚礼便以其特有的仪式程序流传在鄂尔多斯民间。鄂尔多斯地区至今仍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鄂尔多斯婚礼的仪式程序,并使其发展演变成为一种礼仪化、规范化、风俗化和歌舞化的民俗文化现象。鄂尔多斯婚礼有哈达订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求名问庚、卸羊脖子、分发出嫁、母亲祝福、抢帽子、圣火洗礼、跪拜公婆、掀开面纱、新娘敬茶、大小回门等一系列特定的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这些仪式程序和活动内容既不同于其他民族婚礼的程序,也与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婚礼有别
鄂尔多斯古如歌
蒙古族歌唱艺术主要包括长调与短调的民歌以及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和呼麦列入世界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们需要细化了解的是,2008年,“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科尔沁叙事民歌、鄂尔多斯短调民歌、鄂尔多斯古如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其中,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和阜新东蒙短调民歌都是短调民歌,这容易理解。科尔沁叙事民歌,即科尔沁叙事“胡仁乌力格尔”,是在史诗、好来宝、赞颂词和汉族评书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民间说唱艺术,是内蒙古东部,特别是半农半牧的科尔沁蒙古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指流传于吉林省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及周
鄂尔多斯短调民歌
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素有“歌海”之称,孕育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底蕴。鄂尔多斯地区传统音乐门类齐全,民间音乐、宫廷音乐、祭祀音乐和宗教音乐都很发达。鄂尔多斯蒙古族民歌风韵独特与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密不可分,历史上游牧民族交替入住鄂尔多斯,自然留下了自己音乐印记;西夏王朝统治鄂尔多斯约150年,无疑对鄂尔多斯民间歌曲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与晋、陕接壤,又受到晋、陕乃至中原文化的影响。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尤其闻名遐迩。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是它的演唱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难度,而且有了一套系统的表现音乐风格的演唱方法。鄂尔多斯短调民歌几乎没有不可以演唱的场合,因此也有称这类歌曲
漫瀚调
漫瀚调。汉语译意为沙漠调。民歌的一种形式。主要流行于蒙古、汉杂居的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等地。建国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漫瀚调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996年,准格尔旗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漫瀚调)”;2007年6月,准格尔旗漫瀚调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7日,漫瀚调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起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人们常常会想到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然而,让人们对这个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外,还有该旗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艺术——漫瀚调。准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