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特产
连云港市民俗文化
姐儿溜
《姐儿溜》是流传于东海县马陵山区的一种民间小曲,近二百首。这些小曲的歌词读起来押韵整齐、朗朗上口;唱起来婉转动听,情真意切。受南吴北鲁两种古文化的影响,连云港市东海县流传的《姐儿溜》兼具南北刚柔并济的风格。如《绣花灯》、《卖水饺》等曲牌演唱具有北方粗犷、刚烈、爽直的特点;《姐儿南园扣花针》、《姐儿南园去踏青》等曲牌具有南方细腻、柔和、圆润的风格。历史上该地区贫苦农民为图穷快活,多靠唱《姐儿溜》谋生,其中千行长歌《房四姐》是最为代表的一曲,它兼顾两种风格,既委婉细腻,又爽朗泼辣。长歌《房四姐》开头唱“黄河南十三乡”,可见此歌衍生于宋代黄河决口之后。该诗共1008行,252节,分16章。《房四姐》
淮北盐民习俗
淮北盐场是我国四大海盐场之一,地跨连云港市和盐城市下辖的赣榆、连云、灌云、响水、滨海、射阳六县区,延绵数百公里,滩涂面积约400万亩,生活着数十万盐民,形成了独特的民间风俗习惯。江苏海盐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海盐的主产区之一,有“两淮盐、天下咸”之称誉。《史记·货殖列传》:“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有海盐之饶”;《新唐书·食货志》载:“海州山海之利,盐茶为大端。”建国后,淮北盐场有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灌东、新滩、射阳八大盐场,年产盐200万吨左右,盐工数十万人。其中青口、台北、台南、徐圩、灌西盐场地属连云港市。淮北盐民习俗主要有生产风俗、社会风俗、生活风俗和信仰风俗。盐民的生产方式由古代
汤沟酒酿造技艺
汤沟酒产于江苏省灌南县汤沟镇,“南国汤沟酒,开坛十里香”。这是我国清代著名戏剧家、诗人洪昇在311年前为汤沟酒写下的诗句。正是汤沟酒,使灌南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苏北小城名声鹊起,蜚声中外。汤沟酒起源于北宋年间,成名于明朝末年,是我国享有盛誉的历史名酒之一。几百年来,汤沟酒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博得众多文人墨客的讴歌赞颂。宋代的石曼卿、明代的吴承恩到清代的乾隆皇帝,都对汤沟酒赞赏有加。这首先要得益于汤沟酒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环境。这儿原是一片沼泽,因黄河多次改道,带来的大量泥沙的淤积,使原湖沼上的粘土、淤泥、泥炭层之上,普遍加积了一层冲积粉砂质亚粘土或亚砂土层,不仅土质肥美,而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酿酒不可或
海州童子戏
海州(今连云港市)童子戏属傩的一支,它起源甚早,和古代的巫觋活动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海州自古巫风盛行,考古学家在连云港市锦屏山将军崖遗存的原始社会岩画中,就发现许多巫的形象和“皇舞祭天”、“执干戚舞”的傩舞场面,海州童子戏艺人至今仍自称为“乡人傩”,而乡人傩正是古代每年乡间举行的驱鬼除疫的重要仪式。明代以后的海州地方志中,均有傩戏的零星记载,约清乾隆年间,童子戏的演出已由“娱神”向“娱人”方向发展,渐渐衍变为具有戏曲形态的海州童子戏。海州童子戏的演出,至今仍保留了充满神秘色彩的傩祭仪式。如“烧猪”、“牛栏会”等,都有一系列的“设坛”、“请亡”、“踩门八字”、“安坐”、“过桥”、“升文”、“送圣
南辰跑马灯
跑马灯是江苏省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但连云港市东海县“南辰跑马灯”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一是它演绎了宋代杨门女将抗击外族入侵的故事;二是表演中保留了古朴的祭祀风俗;三是它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的“大场”用跑马来显示激烈的战斗场景,而“小场”则用多种富于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犹如百戏杂陈,各唱各调,来营造欢庆胜利的热烈氛围。南辰跑马灯最早源于宋代,演出时分为祭祀、大场、小场三个部分。祭祀:为保佑出征将士早日凯旋归来,祈求百姓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演出前所有演员在村中长者的引导下,列队至村口,燃放鞭炮、烧火纸,口诵祭词,祭拜祖先和上苍。大场:表演者17人,均为男性。演员分五组,马、灯、卒各一,最后
汪恕有滴醋酿制技艺
汪恕有滴醋是江苏连云港市古镇板浦汪氏以手工技艺酿制的烹饪佐料。其创始人汪一愉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开始以制醋为业,取宋苏轼为汪氏宗谱所题“恕心能及物,有道自生财”一联的首字,挂牌“汪恕有醋坊”。汪氏酿醋时,采用大缸发酵,醋从缸壁的底部孔中滴出,且该醋味浓,酸度亦高。烹饪时,特别是伴凉菜时,只须数滴,便使菜肴酸中透出绵甜香郁,所以称为“滴醋”,在醋品中独树一帜。故清代学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盛赞“板浦醋为第一”。淮海地区民间在谈到做菜作料时,“香滴醋”已成俗语。汪恕有滴醋以优质高梁为主料,以麸皮、小麦、豌豆等为辅料,采用固态发酵方法,人工翻醅、淋醋。成醋装入陶罐露天存放半年以上方才出厂,醇香
樱桃酒酿造技艺
樱桃酒酿造技艺历史悠久,考古工作中发现了多处中国新石器时代樱桃用于酿酒的证据,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和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发掘出樱桃的种子。《礼记》中就有“仲夏之日以会桃先荐寝庙”的记载,这里的“会桃”即樱桃,历史上樱桃曾被列为向朝廷进献的“贡果”。野樱桃在先秦时期的云台山较为常见,记载“泽如楔荆,实如楔荆”。连云港市云台山地区是最早酿造樱桃酒的地区,是公元前除了西亚地区以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重要地区。樱桃酒是一种同时含有大米、蜂蜜和水果成分的养生酒。我们的先人在享受型果酒的开发上更是世界最早,龙山文化时期果酒是稻米、蜂蜜、水果、添加树脂和香草的混合饮品,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加入酿酒原料的水果是我国原生的樱
连云港花船
花船又称跑旱船,是江苏省连云港地区历代传承的民间舞蹈。它以舞蹈为主,综合了音乐、说唱、表演等多种民间艺术。其舞蹈是模仿船民、渔民水上行船的各种动作,并加以夸张、美化的。连云港地区海岸线较长,近海河道纵横交错,水上交通及渔业兴旺,是产生花船艺术的土壤。花船以旦角顶船、丑角撑船,相互配合表演行船、推船、系缆、解缆、上船、下船、耍跄及与风浪搏斗的各种动作,加上相互对答、唱曲和丑角的插科打诨、滑稽表演,有极强的娱乐性。连云港的花船不仅舞蹈性强,还有说唱表演。花船表演的传统节目有《王妈说媒》、《小秃闹房》、《劝夫参军》等数十个有说白、数板和唱曲。曲调有《十劝郎》、《梳妆台》、《走船》等民歌小调30多种。
新安灯会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灯会的起源自古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然而据有关专家考证,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文帝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按民间传统,在元宵这天明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放焰火,喜猜谜语,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共乐融融。新安镇元宵灯会(又称元宵灯节)已有400多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灌南县地方史料记载,安徽商人程鹏于明万历年间建新安镇,有五庄八排、九庵十八庙,道路宽敞,交通便利,规模之大,周边少有。建镇后,逐渐商贾云集,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某一年庆祝建镇,适逢元宵节,于是家家扎灯,挂于门前,引
妙水仙膏制作技艺
“五妙水仙膏”是江苏省灌南县中医院著名医师周达春祖父周赵勤初创制,由周达春不断完善的治疗皮肤病的特效药。该药于1980年10月通过省级鉴定,2001年获国家专利。灌南县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处,属湿润的季风气候,寒暑干湿变化显著,为各种流行病及皮肤病的多发地区。因此,历史上许多外地医生到灌南县行医。《灌南县新安镇志》记载,名医张山人于清乾隆年间,在灌南县行医授徒。周达春医师祖上周金和即从张山人学医,到了周达春祖父周赵勤时,始创制“五妙水仙膏”治疗皮肤病的古方。周达春医师从小随父学习古方,并对古方进行反复研究,增减成份,调整配方,完善了“五妙水仙膏”的配方。“五妙水仙膏”由五种中药配制,主治血管
连云港云雾茶制作技艺
云雾茶的发源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北云台山的宿城街道大竹园村,后为宿城街道各村及南云台山和中云台山等地引进栽培,现全市种植面积近万亩。连云港市云雾茶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宋史·食货》中有多处提及海州的茶叶,记述海州之茶“善而易售”,“入钱之数厚于他州”。南宋咸淳年间列为贡品。现龙洞庵内仍有一株健壮的老茶树,树龄已愈800年。据《云台山新志》记载:“天下之茶分六榷,海州居其一。”“海州之茶山,度无过云台者。今惟宿城悟正庵尚有茶树,岁得茶一、二斤。山僧珍之如龙团凤饼,秘不示人。”每年春天,悟正庵的山僧都要在谷雨前采摘老茶树上的茶,精心制作二、三斤上贡帝王。现在大竹园村茶农石宝兴家中还收藏着祖先留下的一张
淮海戏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邱去淮北,葛去山东,杨留在海州,他们各自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语言的特色,遂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淮海戏于1830年前后出现演出班社,至1880年后,海州的东海、灌云两县就有一百多个班社。1940年艺人们成立了“艺人救国会”,在党和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编演《小板凳》、《大后方
淮盐晒制技艺
江苏产盐区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所产海盐通称“淮盐”。淮盐素以粒大、色白、质干著称。淮盐生产历史悠久。据《江苏盐业史》载,春秋时吴王阖闾时期,就在今海州(今连云港市)、扬州、苏州以东经营海盐。唐宋以降,盐税常占国家整个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而两淮又占全国之首,素有“两淮盐,天下咸”之说。建国后,领导、管理全省沿海各盐场的淮北盐务管理局(现更名江苏金桥盐化集团公司)驻连云港市。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淮盐的生产在明代便改煮海制盐类为滩晒制盐(早期砖池,后泥池)。数百年来滩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有怀中抱子式盐田、盘香转式盐田、珍珠卷帘式盐田、双电灯式盐田、八卦式
海州五大宫调
海州是江苏省连云港市的古称。海州五大宫调是指流布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地区的以【软平】、【叠落】、【鹂调】、【南调】、【波扬】等为基本腔调的一种用曲牌连缀体来演唱的艺术形式。海州民众演唱小曲的习俗由来已久。明代嘉靖、隆庆以后,海州五大宫调逐步形成并走向成熟,随盐业河运广为流传。由于地处苏、鲁接壤处,海州成为江淮方言和北方方言的交汇地带,历史上南北方的小曲杂调均在此流传生根,呈现出既融会贯通又诸调杂陈的特色。因交通闭塞等历史原因,这里的民间曲调很少受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各类曲牌得以世代相传并完整保存。海州五大宫调历史悠久,积蕴颇厚。一些明代的小曲如【寄生草】、【山坡羊】、【打枣竿】等虽几经传衍但仍保存
贝雕画
贝雕艺人们,以传统的螺贝镶嵌技法为基础,采用中国画的构图章法,吸取牙雕、木雕等工艺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雕制出千姿百态、妙趣横生的浮雕式画面。画面上的重峦叠嶂,古柏苍松,行云流水、仙阁琼亭等,一件件古朴苍劲、自然洒脱而富有诗意。那引人入胜的《北戴河渔歌》贝雕画,近景是“鹰角亭”、“鸽子窝”矗立在怪石嶙刚之巅;远景是辽阔的大海里白帆点点,海鸥奋击蓝天,使北戴河的绿水青山、名胜古迹尽收画卷。其雕刻的花、鸟、虫、草形态逼真,《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小说、戏剧中的人物造型及服饰也雕刻的维妙维肖。艺人们利用贝壳的天然色泽,纹理和形态,按照图案的设计要求,经过切磨镶嵌而成的。其工艺精细,
海州鼓吹乐
民间“鼓吹”乐(以唢呐或管子主奏)是我国北方比较流行的一种民间乐种形式。但连云港地区的鼓吹乐则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一是流行历史悠久,且十分普及,明代隆庆年间成编的《海州志·卷之二》中已有民间丧事中“鼓吹”的记载,清代康熙末年东海县安峰镇的许家班就已名噪一时,迄今该镇有16个鼓吹乐班,其中有9个是许家的后代或传人。二是曲牌丰富,全市流行的古老曲牌【山坡羊】、【寄生草】等两百多首,是一份十分珍贵的艺术遗产。灌云县下车乡为吹奏唢呐的“特色文化乡”,该乡艺人杨家岭还珍藏了一本祖辈传下来的手抄工尺谱。三是技术精堪,艺人不仅善于吹奏中、小唢呐,乐班中的大型唢呐(俗称“大号”)也十分流行,艺人还能用嘴巴或鼻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的原石是透明的,通过用俏显体、破料显俏、以形制形、破体显形、以色显俏、用体显俏六种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画稿时根据表面的物质来设计,把一块原石的亮点表现出来、显示水晶的晶体和纯度,不管是人物还是杂件都要讲究对比例、强弱的比较。打坯成功的作品生动、逼真、传神,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精雕分浮雕、圆雕、链雕、镂空雕四种工艺。在水晶作品的抛光过程中,要细磨让作品整体均匀,从粗到细研磨多遍,直到砂眼磨平为止。用油石(砂条)手工慢慢的沾水搓,让表面光滑细腻,用毛刷对水晶雕刻作品进行抛光,把牛皮纸切小圆
戴晓觉膏药制作技艺
戴晓觉膏药在连云港市及周边城市影响广泛,享有盛名。主要分布于连云港市新浦区浦东办事处龙苑社区,后辐射至东海、赣榆、灌云、灌南等周边县区。据《海州乡土文化》记载:民间著名中医丁儒奎老先生,独创黑膏药制作技艺,治疗皮肤病类疾患疗效显著,后收海州医师戴士柱为徒,传授膏药技艺。又据《连云港市卫生志》记载:明末清初,戴士柱在海州经营药店,拜丁奎儒为师后,学得黑膏药制作技艺及诊治秘方,凭借着自己平时自学中医的理论基础和多年搜集的各类民间偏方,潜心钻研膏药制作技艺,创立了戴氏膏药制作技艺。戴晓觉膏药对诊治疑难杂症和常见皮肤疾患疗效较好,百年戴氏膏药享有盛名。因为戴晓觉膏药治疗“大鼓腮”、疔、疖、痈、丹毒、老
东海吕剧
吕剧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东海县吕剧团是江苏省唯一的一个吕剧演出团体。吕剧是生根于齐鲁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因东海西北部与山东接壤,且1952年12月以前尚属中共山东临沂地委,故齐鲁文脉之源,日久年深地浇灌着东海吕剧之花。茶棚牛屋,田间垄上,均能听到侉味十足、朴实平易的吕剧调。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李埝、南辰、白塔人就组建吕剧戏班,唱着吕剧调,打着涟湘,跳着马灯舞,激励人民送子上前线,抗日守家园。1960年,创作和排演了传统及现代剧目《姊妹易嫁》、《墙头记》、《李二嫂改嫁》、《红丝带》、《春打六九头》等近两百台。东海吕剧由早年的肩挑驴驮发展到今天的大流动舞台车,唱遍大江南北,足迹苏鲁豫
连云港煅铜技艺
锻铜工艺利用铜伸缩性好、软硬度适中等特点,用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等造型技法,加上特殊配方对作品表层进行工艺处理,以其金属材料特有的质地感、浓郁的手工美,质朴的艺术风格加上色彩上的出新与变化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其作品流布到世界各地。锻铜工艺是我国连云港锻铜工艺品的主产区之一,分布于连云港市及下辖赣榆、东海、灌云三县。据考古佐证,1960年在该市新浦区花果山乡大村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大铜鼎(现存南京博物馆),将连云港锻铜工艺追溯到2800年以前。锻铜工艺以紫铜板材和黄铜板材为原材料,使用各种金属锐器,按设计方案,在铜板上雕刻出凹凸起伏的各种图案,或将铜皮加温使之变软,用铁锤、木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