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太湖县特产
太湖县民俗文化
太湖曲子戏
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太湖县的一个古老的剧种,因当地习惯称为唱曲子,在上世纪80年代定名为太湖曲子戏。太湖曲子戏源于明代移民带来的弋阳腔,具有“喧阗”特征。在喜庆事项(如迁新居、生男、寿典、升官、升学等)中唱曲子,年节习俗(如平安社醮、闹元宵的灯会)中,也有唱曲子的活动。唱曲子还存在于年高人的丧事活动中。太湖曲子戏分为围鼓座唱和走唱两种形式,座唱时一般有5—8人。各人手执乐器,由鼓板师领头,用方言演唱,一唱众和。主要乐器有小锣、大锣、铙、钹、牙板、鼓(扁鼓、堂鼓)、马锣等。开始演唱前要打闹台,可由唢呐领起。演唱者一般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男性。解放后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相应角色也有由女性担任。座唱时不
罗汉除柳
罗汉除柳俗称赶柳,是一种带有剧情表演的民间舞蹈,相传在清末前就流传于安徽省太湖县大别山区望天乡及湖北英山一带,从业人员大多是农民和农村手工业者。罗汉除柳的故事情节是千年古柳成精,化成美女,缠住货郎,妄想吮吸其精血,以修成正果。事被土地公、土地婆发现,请来大肚罗汉以镇妖法宝珠拯救货郎,除掉柳树精。全剧共有五个人物:货郎、罗汉、土地公、土地婆、柳树精。除货郎是人,其它人物不是神就是妖,头戴面具表演。舞蹈动作幅度大、朴实、幽默,情节生动,富有鲜明的人物个性。伴奏为打击乐。乐器有鼓、高音大锣、大铙、马锣、小锣、小镲。解放前,由于兵慌马乱,民不聊生,“罗汉除柳”风雨飘摇,朝不保夕,长期停止活动,已濒于绝
花梆舞
花梆舞的花梆最早俗称竹梆,历史源远流长。主要产生于我县山区一带。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庄稼果实,上山组织围猎,携梆带叉,驱赶和猎获野兽,并在间歇时以此为乐。每年的九月初九举行篝火活动,男女老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的成果。这一民间习俗传承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竹梆的产生,据说是农民为了保护地里的红芋(也称甘薯)不被野猪所吃而创造的,首先是棍子驱赶、杂芭毛人、敲棕树筒、看夜、竹棍敲击大石头,再到小竹棒敲打竹筒,形成竹梆。最后演变成花梆舞,花梆舞的围猎野猪,钢叉飞舞,梆声激越,锣鼓喧天,众青年围追堵截,与野猪搏斗,直至消灭,每一节动作朴实粗犷,舞蹈气氛热烈,地方特色浓厚,让人身临其境,观者与舞者产生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