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龙岩 > 新罗特产
新罗民俗文化
新罗静板音乐
龙岩新罗静板音乐形成于1901年,在当地流传甚广,以丝弦乐器为主,不用锣鼓,还增加一些本土自制的乐器,音乐旋律优美动听,演奏速度缓慢、清静,故而称之为静板音乐。静板音乐分坐奏与行奏两种形式,以坐奏为主。音乐常用宫调式、徵调式、羽调式、商调式和角调式,乐曲较少。特色乐器为自制冇,吊柜(即潮柜)。
龙岩咸酥花生传统加工技艺
龙岩咸酥花生制作工艺可远溯至明朝万历年间,迄今有四十多年历史;至清朝末年在龙岩城区及龙门、东肖等乡镇已有十多个较大的加工作坊批量生产龙岩咸酥花生。由于花生产地自然条件优越,传统加工焙制方法独特,使产品具有独特的地方风味,酥、香、脆,其味既香且微咸,咸中略带甘甜,吃起来口感松脆,香酥美味妙不可言。上世纪初,龙岩人常把龙岩咸酥花生作为当地特产馈赠海外侨胞和远方亲友,深受欢迎,“龙岩咸酥花生”的名字也是在这一时期被广泛传播。龙岩咸酥花生主要原料是龙岩新罗区地产花生,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花生仁膜褐色,酥、香、脆,而且脂味较淡,花生内还含有脂肪、核黄素、钙、磷、卵磷脂、胆碱、不饱和脂肪酸、蛋氨酸以及多
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龙岩适中盂兰盆盛会,距今已有560年历史。经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引荐,纪念保全东晋半壁江山的名臣谢安,按中原传统民俗祭祀,保存了河洛文化的重要特色。每逢干支甲、乙、丙3年的农历10月,便举办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其目的是增强邻里和睦团结,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族里平安。
龙岩什锦制作技艺
龙岩什锦制作技艺什锦是新罗区传统风味佳肴,也是龙岩宴席上的必备菜肴,在龙岩有“不出什锦,不成宴席”之说,什锦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系宫廷菜系,什锦是将鸭蛋打散,摊成鸭蛋饼。内包由冬瓜条、花生、白糖饼、肥肉、金橘等作成的馅,滚成一长条,再下锅蒸熟,切块装盘。皮脆馅香,咬一口满嘴流芳。
龙岩斜背茶传统制作技艺
龙岩斜背茶传统制作技艺龙岩斜背茶传统制作技艺远溯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要经过凉青、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九道工序,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
龙门铁器制作技艺
龙门铁器制作技艺《龙门铁器制作技艺》远溯于元至正年间,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制作工序复杂,打制一个铁器需要4小时左右时间。有:拣料、烧料、锻打、定型、抛钢、淬火、回火、打字号等工序。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
雁石锄头制作技艺雁石锄头制作技艺远溯于元至正年间,制作技艺迄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制作工艺复杂,打制一把锄头需要4小时左右时间。
竹贯花灯制作技艺
竹贯花灯制作技艺万安竹贯花灯的制作从正月十二起,采用本地立秋后砍的毛竹破成篾,绑扎粘贴各式花灯。竹贯花灯样式繁多,制作工序纷繁复杂,有:选材、破蔑、捆扎框架、粘贴生萱、剪刻图案、粘贴装裱、修边、装灯托等八个工序。竹贯花灯纯手工制作。竹贯花灯见证了竹贯村丰厚的人文底蕴,也体现了竹贯人的聪明才智。
万安风鸭制作技艺
万安风鸭制作技艺万安镇村民加工风鸭已有三百年历史。万安风鸭,鸭肥肉香,是一道龙岩人喜爱的色香味俱全的传统名肴。
苏坂云潭米粉制作工艺
苏坂云潭米粉制作工艺云潭米粉(俗称云潭粉干)是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所辖云潭村的特产。据考究是宋末元初由最早来云潭开基创业的温家人所创。云潭粉干的制作工艺全靠手工,工序繁杂、耗时耗工。在制作过程中对气候、水质、温度、干湿度以及工序间的时间差都要求的很严谨,道道工序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龙岩烊鱼制作技艺
龙岩烊鱼制作技艺烊鱼是新罗区传统风味佳肴,也是龙岩宴席上的必备菜肴,在龙岩有“不出烊鱼,不成宴席”之说。烊鱼的历史,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年间,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最早系宫廷菜系。
龙岩山歌戏
龙岩山歌戏龙岩山歌戏是福建地方戏曲剧种,以龙岩中心城市新罗区为主要基地,流行于闽西地区。粤东、赣南亦有流传。龙岩山歌戏最早源于道士戏,是道士在做法事时,穿插其间用山歌曲调演唱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十九世纪中叶兴起的“龙岩采茶灯”,在其舞蹈中间穿插了类似的小戏的表演,多用方言道白,多以山歌和小调演唱,是山歌戏的雏形。民国初期,龙岩农村就有了民间小戏班,将一些传统剧目改编为山歌戏在农村草台演出,从而逐渐形成了“龙岩山歌戏”这一地方戏曲剧种。
龙岩酥肉制作技艺
龙岩酥肉制作技艺酥肉——龙岩话谐音是“思吗”,是一道龙岩传统名菜,也是龙岩宴席上的必备菜肴,酥肉的制作,是最考功夫的一道菜,酥肉要炸到外酥里嫩(外壳酥脆,里面猪肉化成猪油),裹上白糖粉,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再一嚼,满口的猪油配上酥脆的外壳加上裹得满满的白糖粉,酥松脆嫩,满口清香,回味无穷。
龙岩鱼丸汤制作技艺
龙岩鱼丸汤制作技艺龙岩鱼丸汤已有百年的历史,鲜甜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当时百姓家中的一道家常菜,广受大家的喜欢。慢慢的演变成了办酒席都需要这道菜品。
东肖舞狮
东肖舞狮东肖镇舞狮是当地老百姓偏爱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相传明末清初,东肖坊间就已经流行舞狮了。东肖老百姓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子来祈祷狮子的保佑。狮子外形威武,动作刚劲,神态多变,民间有许多不同的传说,一时变作神话,一时拉上历史,为舞狮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亦令它更加深入民心。
苏邦上元建醮灯会
苏邦上元建醮灯会苏邦上元建醮灯会,可上溯到明万历年间,已延续了400多年的历史。上元建醮活动,是由醮坛法事、绕境游灯副台戏剧、电影队等活动项目组成。届时,在醮仪举行的同时,除本地武艺金狮队外,也请戏班或傀儡班来演戏,其目的为酬谢神,但也具有娱乐人因素。在建醮期间天天有大、小戏,深受民众的欢迎。
龙岩巧头
龙岩巧头巧头在龙岩已经存在有悠久的历史,已然成为龙岩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载体,也延续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程式,不仅婚嫁,还有像孩子满月、拜谢姑婆(妈祖)等,龙岩人在做红白喜事的时候,都要宴请亲朋好友,举行各种仪式,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物品,也就是“巧头”,图个吉利。
大池吴氏骨伤疗法
大池吴氏骨伤疗法大池吴氏骨伤疗法源于大池镇雅金村竹山背。清末年间,该村村民吴景辉机缘巧合学习武术及医术。后传其子洪海、孙炳奎,至曾孙达江发扬光大,名声鹊起,以至闽粤赣三省交界“凡有跌打扭伤者,皆忆大池吴氏骨伤科”。今已传至第七代。
大肠苦抓汤
大肠苦抓汤龙岩大肠苦斋汤是一非常地道龙岩传统名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一款美味菜谱,属于闽菜系一种,此汤清凉降火,排解内毒,是暑天的保健食物。
龙岩饶平吹
龙岩饶平吹龙岩饶平吹起源于清光绪年间(1875年),至民国初年逐渐在龙岩盛行。饶平吹音乐主要来自于广东饶平戏(饶平戏班),相传当年四平戏在龙岩演出因戏班来自广东饶平县,艺人多为饶平人,因此,龙岩人称四平戏为饶平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