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亳州市 > 蒙城县特产
蒙城县十大特产
1、蒙城篱笆黄花梨
一.产品介绍蒙城篱笆黄花梨果实近圆形,皮薄呈黄褐色,果面光洁,平均单果重300克,果肉乳白色,肉质细脆,汁多、核小,酸甜可口。二.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2.1气候条件该地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全年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410小时,年均气温14.8℃,年均降水量732.63毫米,年均无霜期214天。气候条件利于花芽形成、果实品质提高。2.2地形地貌该区域属黄泛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向下倾斜,地面高程在21.0-29.5米之间。2.3土壤条件土壤类型为沙礓黑土,土层深厚,土质松散,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2%,土壤pH值为6.5-7.5。2.4水源、水质该区域有北淝河、涡河、芡河、茨淮新河,地表水多年平均资源量4.79亿立方米,水库、闸、坝蓄
2、王冠雪茄烟
王冠雪茄烟安徽雪茄产于一代先哲庄子的故里——安徽省蒙城县——一个史称“漆园”的千年古城。悠悠涡水、千年古城,孕育了一代先哲庄子,也飘出缕缕雪茄香。早在民国时期,安徽坊间就有手工制作的雪茄远销长江中下游。新中国成立后,国务院批准在安徽蒙城建立雪茄烟厂。几十年来,该厂沿袭手工制作雪茄的传统,醉心雪茄生产,并培育出了数千名手工雪茄技师,支撑起了一个享誉全国的手工雪茄生产王国,其产品半叶卷“黄山松”、“味美思”雪茄曾先后获得“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和“省优产品”称号,“王冠”雪茄获“新产品开发奖”。王冠雪茄1997年,安徽雪茄与多米尼加雪茄公司开展技术合作,聘请该公司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雪茄技术人员为其培训出了百余名专业高档雪茄技师,并合作生产出“王冠”牌全叶卷雪茄,大大提升了生产技术水平,奠定了“王
3、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
4、板桥无籽西瓜
板桥无籽西瓜提起板桥的无籽西瓜,在我县城乡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哓,它以异样的色彩,诱人的香味,可口的甘甜,引来了千里的食客。1996年,板桥集镇投资4万元在孙庄村进行无籽西瓜试点,并从县科协请来技术专家现场指导。2月,孙庄村党支书记孙明杰,自费去山东、江苏、宿州考察学习,然后试点、推广瓜套棉,试验成功无籽西瓜“靠接”技术,即在葫芦苗和有籽西瓜苗两叶期,各削去一半,再用夹子拢在一块,生长出来的西瓜秧,长出无籽西瓜。到1997年全村已发展到860亩。1998年,板桥集镇党委、政府在孙庄村设立无籽西瓜繁育基地。基地大胆实践,又试验成功“金帅”、“蜜桂”、“绿宝”彩色无籽西瓜。彩色无籽西瓜一问世,倍受消费者青睐。1998年7月,孙庄瓜农在蒙宿路孙庄段两侧摆满瓜摊,自成市场,黑皮黄瓤,黄皮红瓤,香里透
5、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特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
6、潘刘于庄的秋黄瓜
潘刘于庄的秋黄瓜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小涧镇狼山南麓座落着一个东西走向的三姓庄——潘刘于庄。该庄虽然不大,然而却闻名方圆数百里,其缘故是盛产秋黄瓜。潘刘于秋黄瓜的特点是:个大、好吃。多数在半斤重以上,最大的可达2斤多重,长约40厘米,且皮薄、子稀、肉厚,吃起来脆嫩、甘甜爽口;更有清热、健胃、利尿、提神、助消化之功能,一向被誉为宴席上之佳品。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潘刘于的黄瓜,砀山的梨,鲍沙滩的萝卜赶南集”。潘刘于的黄瓜尤以狼山南麓的18亩地所产的最佳,其他次之,亩产1000斤以上。过去,每逢初秋季节,其他瓜类基本结束,果类还未成熟,潘刘于的黄瓜即上市,因此被称为初秋的“瓜王”。此时,除去本县外,淮南、淮北、宿州、蚌埠、涡阳等地的客商竞相购买,远销开封、南京、扬州等地。年销售量已达
7、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
8、蒙城火腿腐乳
蒙城火腿腐乳:分火腿腐乳及火腿醉乳两类。前者生产历史在百年以上,色泽红润,滋味咸鲜,略带酸甜。色白淡雅,汤清发绿,香味鲜美,酒味醇和,油而不腻。
9、蒙城Sa汤
蒙城Sa汤Sa汤是蒙城著名的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令闻者垂涎。传说sa汤的来历与乾隆皇帝还有关系。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微服游访江南路过蒙城,走得又饥又渴,傍晚,到一家客店投宿,店主是位老妈妈,还有她的独生女儿。老妈妈见来了几位贵客,虽然风尘满面,穿戴却十分整齐,观那主人身材魁伟,气宇轩昂,手摇一把撒金折扇,更显得风流潇洒。店家婆笑脸相迎,一面端茶,一面吩咐女儿杀了两只肥0鸡,用沙锅煨炖。时值初夏季节,乾隆和侍从坐在院中,一边饮茶,一边闲聊,等待用膳,谁知直等到日落月上柳梢,还不见店家送饭,乾隆饿得饥肠漉漉,命侍从前去催促,店家回答说:“鸡汤没煨好,请客官再稍候。”乾隆心中不耐烦,步出小店,看个究竟,只见店家婆正在门前月下磕麦仁。乾隆问道:“老妈妈,磕麦仁做什么呀?”店家婆答道:“俺这里没有
10、鲍沙滩萝卜
鲍沙滩的萝卜距县城西北10公里处,有座山叫尖山。在山的西南脚下,有一个景色秀丽的村庄,村民多数姓鲍。村前是涡河,河边有几处沙滩地,故该庄取名鲍沙滩。村东近千亩田地,盛产萝卜,远近闻名,有人说是温柔的涡河水的恩赐;也有人说是清秀的尖山带来了钟灵之气;还有人说是河对岸千年白果树的荫泽,才使这块土地里生长出的萝卜品质特异,与众不同。鲍沙滩的萝卜有两个品种:一是“大红袍”,二是“贼不偷”。“大红袍”高出地面30到40厘米;“贼不偷”则生长在地下。最大的2至3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上下,亩均产量4000公斤左右。皮红似火,瓤白如玉,外表光滑,无毛须,无疤痕,生吃脆嫩、爽口、无丝,耐贮藏。不但能充饥解渴,而且药用价值很高,有健胃、清热、顺气等功效。炒熟吃味道鲜美。自唐朝贞观年间以来,过往的商船,把鲍沙滩的萝
全部蒙城县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