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鲤鱼

五大连池鲤鱼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五大连池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五大连池生产的鲤鱼是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中生长,使鲤鱼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而且具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亲睐,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五大连池矿泉产品的开发,渔业被列为矿泉产品开发的重点,产品已注册为“矿泉”品牌商标。

  五大连池鲤鱼特征特性:

  (1)外在感官特征:五大连鲤鱼外型体呈细长,背部发黄色,体表全鳞。口感极佳,腥味淡而鲜味浓,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平均每尾重达一公斤以上。

  (2)内在品质指标:五大连鲤鱼是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中生长,微量元素尤其是钙和镁含量高,每千克含钙108.3mg,含镁290.5mg,含铁29.3mg,含锌25.2mg,粗蛋白含量为18.46%,粗脂肪含量为3.30%,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为45.5%,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3)安全要求:五大连池鲤鱼执行GB/T18407.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生产环境执行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产品执行标准NY5053-2005无公害食品普通淡水鱼。

  地域范围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龙江省,地处小兴安岭西侧。五大连池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矿泉水是世界三大冷矿泉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冷矿泉疗养区。五大连池鲤鱼保护面积为2200公顷。包括八个天然形成的池子:一池子、二池子、三池子、四池子、五池子、南月牙泡、北月牙泡、药泉湖。年产矿泉鲤鱼400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26°00′-126°26′,北纬48°34′-48°48′。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熔岩台地和火山地貌,是我国火山最集中的区域。土壤是熔岩表面风化后形成的,具有母岩石龙岩的特点。经过长期土壤过程,黑土性火山土原腐殖质转化为黑土,棕壤性火山土经暗棕壤化,转化成暗棕壤。土壤酸碱度pH值一般在7.0-7.5之间,土壤肥力优良。

  (2)水文情况:区内水资源丰富,讷漠尔河的支流白河,连着5个湖泊,5个湖的容量为10439万立方米。此外区内多矿泉,药泉山下有南泉北泉、翻花泉,是我国极其宝贵的矿泉水资源。五大连池属富营养湖,湖内生长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其中最大的是三池子,面积8.2平方公里。矿泉鲤鱼养殖天然池底泥,底泥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心,无农田残留污染,水源来自于五大连池上游的系列火山泉,水质清洁无污染。

  (3)气候情况:冬季漫长严冬多雪,夏季短促高温少雨,春季风大干旱,秋季冷凉旱霜,夏季最高气温达37.6℃,冬季最低气温-44.2℃,年有效积温2200度,年平均光照2624小时。年平均风速每秒3.4-4.2米,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区域内没有大型工厂,车辆较少,无大气污染。区内由14座火山及5个堰塞湖组成。年均温-0.5℃,无霜期119天,最大冻深2.47米。年降水量476.3毫米。大豆高产。14座火山锥耸立在开阔的熔岩台地上。火山群有中老期喷发的12座火山,新期喷发的两座—老黑山火烧山。正是由于新期火山喷发,岩浆溢出,堵塞了当时的河谷—白龙河,形成了5个首尾相接的堰塞湖即五大连池。我区多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力为2-3级,但春秋两季多为西北风,并且风力较大,平均为3-4级,阵风可达4-5级,最大可达6-7级。近年来年平均气温为-2.2℃,比历年同期偏高0.6℃,但2002年为-1.5℃,比历年高1.3℃。年无霜期为89天,接近常年,2005年为103天。一般情况终霜都在6月初,初霜在9月上旬末。年降水量为505.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25毫米左右,但分布不均,其中2005年降水量为341.6毫米,比历年少了188.4毫米。年光照实数为2466.6小时,基本能够满足作物的生长。

  (4)人文历史情况:五大连池火山有六十多万年前的早期火山,三十多万年前后的中期火山,还有在(1719-1721)年间喷发的仅有二百八十多年的近期火山。五大连池湖泊是我国第二大火山堰塞湖,湖泊水源主要来源于地下冷矿泉,水质优良,含有多种矿物质,所生产的水产品被消费者誉为矿泉水产品,五大连池风景区自1984年开发至今,渔业经过十几年发展,目前已发展现在的养殖面积达3.4万亩,养殖品种达到十余种,养殖产量达800吨。五大连池生产的鱼类是在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的矿泉水中生长,使鱼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口感极佳,而且具有保健功能,深受消费者的亲睐,产品供不应求。随着五大连池矿泉产品的开发,渔业被列为矿泉产品开发的重点,产品已注册为“矿泉”品牌商标。

  五大连池的人类文明可以追朔到遥远的旧石器时代,乌德林的神山圣水是人类繁衍的风水宝地、是北方几个少数民族原始部落的发祥地,鄂伦春生活在山上,鄂温克在山腰,达斡尔和满族在湖畔河套。从东胡人到肃慎人,从商代演义文学到道教、佛教的世代言传,“北海眼”是一个共同的信息符号。陆地北海的“大海眼”绵延百里奔腾咆哮养育万物生灵,无数“小海眼”日夜翻花为民造福治病救命。人们对古湖恐惧中带着敬仰,尽管后来大海眼被新期火山填塞,但五个小湖和星罗棋布的池、泡、泉、溪无数的小海眼药泉仍在奔涌,人类对它的崇敬之情有增无减。古往今来,每年北海眼“桃花水”刚落,人们来赶这里庙会,端午时节来此欢度药神日、圣水节,每当这时,山上古刹鸣钟、山下集市繁闹、牛马车、鹿拉勒勒车熙熙攘攘,烧香拜佛喝水洗泉的、赶集换山货的、采药卖药看蹦子戏听书的、算命的、贩卖牛羊马匹的、赛马比箭摔跤的应有尽有,不论是蒙古包、马架子、撮罗子还是拉哈辫的泥房子,不论是萨满治病还是“敖包祭”、“药泉祭”、“圣水祭”,不论驻守的官军还是运货的驼队,不论云游僧道还是四海百姓,北海眼“药泉”就是繁华和神圣的象征。是世世代代北方各族人民心中的海市蜃楼,人们可以不认识官府衙门,但都知道药泉在北海眼,在乌德林,在“乌云和尔东吉”。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五大连池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鲤鱼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