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画扇制作精美,清秀典丽,永不褪色,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因用一种特制的“火笔”(现用“电笔”)在葵扇工作画,故名“火画葵扇”。 火画扇
据说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当时,诗书画风较盛,新会有位著名画师叫陈晚,他将诗画剪贴于玻璃扇上,但不牢固,一经受潮便会脱落。又发展用墨汁或颜料直接把诗画画在扇上,但也容易褪色,后将画在扇面上的诗画用香火烙焦,以显示出诗画来。到同治十三年(1874年)便开始使用铁笔在炉火里烧红,然后在扇面上烙诗画。到1914年前后,刘怡记扇寮加工火笔扇时,工艺又有所发展,方法是选用薄玻璃扇两柄,先将扇的脊骨和柄削去,然后合成一柄双面扇。这样,扇的两面均可用火笔作画。又把扇边用彩色丝绒缝制,逐步发展成为三脊和五脊火画扇,款色高雅,美观大方。扇柄也有多种多样的装饰,有用竹制的。中有棕竹、佛肚竹、斑竹、篱竹之分。也有用象牙或藤条缠柄的。并用胶片作夹,明角作钉。其中的象牙火画扇,装饰华丽、名贵,是欣赏收藏的扇中精品,富豪之家多用之为互相馈赠的礼物,产品扬名中外。
历史发展
火画扇是新会画师陈晚于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发明的,原为单支扇。民国初年,刘怡记扇寮又创制出双脊、三脊、五脊(用两柄、三柄、五柄葵扇交织成一炳)火画扇,令火画扇更加坚固耐用,其中的精品,常被富豪大亨及达官贵人所购。 火画扇
新会火画扇自陈晚首创后,传授给赵仲衡,此后一直在赵氏家族内传承。1957年地方国营新会县葵业公司成立后,火画扇第三代传人赵源、赵文达被编入新会葵厂火画车间当师傅。从1958年起,该厂陆续挑选了一批青年学习烙画技术,其中学成的有赵荣光、廖惠林、莫长银(女)等19人。从1980年起,又培养了第五代传人何朝源、朱小芬(女)等7人。目前,新会仍从事火画扇制作的仅有-传人廖惠林和他的3个徒弟。.
1952年,火画葵扇被国家列为特种工艺品。1983年新会葵艺厂生产的三脊火画扇,获国家轻工业部授予“优质产品奖”,1990年又获轻工业部颁“百花奖”。1986年,新会火画扇、葵花篮等12件葵艺品被选送参加莱比锡国际博览会。
由于新会火画扇堪称中华一绝,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中国奥组委曾派员联络新会,计划订做一批“福娃”火画扇,以便在2008年北京奥运期间作为礼品及纪念品发售,奈原材料和人力不足,有关方面不敢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