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塔抖狮子

草塔抖狮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塔抖狮子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

  草塔抖狮子是一项集体育、杂技与木偶技巧有机结合的表演娱乐项目,源于清朝,与当地的赵氏台阁、杨家舞龙同时产生。宋末元初,赵氏(宋皇室后裔)与杨氏(宋名将杨继业后裔)因战乱先后逃居草塔,但因诸多原因彼此一直明争暗斗,尤其因水源灌溉问题争斗愈发激烈,直至清朝官府介入争斗才逐渐平息。借此良机,夹在赵氏、杨氏中间的朱氏(宋理学家朱熹后裔)受斗岩石狮启发,提议每年二月十九传统庙会之际,台阁迎春龙狮呈祥,以示邻里和睦相处,并得到深受争斗之苦的赵、杨二族赞同,赵氏台阁、杨家舞龙、朱氏抖狮遂由此而来。1925年《诸暨民报五周年纪念册·风俗志》记载,“有束身习拳勇者,刀枪戟剑分队献技,有演狮搏线球者,或悬狮于架内以一人牵之擢而搏毬”。据此推断,草塔抖狮子至少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舞时拉索,使球动狮舞,故得抖狮之名。草塔抖狮子由1个狮笼、1个彩球、5只狮子和若干纤绳组成。五只狮子着色艳丽,雄壮威武,寓意深刻,饰以黄、绿、蓝、红、褐五色,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

  出迎时,四个青壮大汉身着民族服装,扛笼而行,后有八人牵线,控制彩狮在狮笼中或跳、或抖、或扭、或举趾搔耳,再由一位会武功的引狮人抛球逗狮,彩狮合鼓点翻滚起舞,表演出抖、调、腾、扑等各种姿态,再配以女子威风锣鼓吹奏敲打,尽显欢庆气氛,载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草塔抖狮子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寓意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艺术观赏和历史文化价值。虽在文革时期由于历史原因曾一度中断,但在政府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如今草塔抖狮子得到了及时、有效的保护,重登民间艺术大舞台。传承至今,草塔抖狮子参加省内外各种表演,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社会文明和乡村和谐。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诸暨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草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