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神话传说

  “大禹是禹州之根,禹州是大禹之基。”由于大禹封国于禹州,夏朝建都于禹州的历史渊源,大禹与禹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禹州则在数千年来流传着众多关于大禹的神话传说,保存着众多有关大禹的遗迹、遗址。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遗迹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禹州人的生活。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向自然宣战并取得辉煌成就的第一人,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治水英雄,是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创始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从夏禹开始,中国古代社会由原始公社制跨入了奴隶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华夏民族,也由此初步形成,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即由此发端。

  神与人的“化身”——大禹

  大禹山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的据点。对颍水的治理是大禹治水的重要内容。从登峰王城岗到安徽涂山,颍河两岸发现了大量龙山晚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共存的遗址。禹州境内就有崔庄、董庄、龙池、冀寨、瓦店余王、王山、吴湾等遗址。因此,在大禹山一带大禹治水的传说和拉王庙才会引起人们格外的注意。

  大禹治水的传说:

  新石器时代末期,滔滔洪水连绵不绝,据说整个华夏只剩下几个孤岛,人类岌岌可危,百兽也差点儿灭绝。这样的梦魇据说延续了几十年,一直到大禹出现。大禹用了13年的时间,才把全国汹涌的洪水治理得服服帖帖。

  有文字记载,在尧舜时期,中原大水浊浪滔天,浸满四野,丘陵平川,一片1,民不聊生。为了拯救人民,尧帝命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采用堵的方法来治水,在京都周围筑起了数百里的大堤。大堤虽然暂时堵住了洪水,但时间一长,洪水将大堤冲垮,形成了更大的水灾。尧帝见此大怒,遂将鲧杀死。

  大禹的父亲被杀后,尧帝便命大禹治理水患。大禹接受任务后,认真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和教训,制定了一套“从实际出发,从大局出发,从治本出发,因地制宜,以疏为主,疏堵并用”的治水方针,深得尧帝赏识。此后,大禹便带领着伯益、后稷、应龙等助手和勘探设计人员,踏上了艰苦而漫长的治水之路。

  大禹治水是从冀州开始的。冀州地区包括现在河南省黄河以北的部分地区和河北山西两省。当大禹从青海境内疏导黄河,水流至山西河津县与陕西韩城交界的龙门山时,河水被龙门山阻挡,不能东泻,形成倒流,以至于将上游的孟门山淹没了,眼看就要形成新的洪水泛滥。见此状况,大禹果断地调集20万名人夫,从龙门山中间挖开一条河道,让西来的黄河水从悬崖峭壁之间奔流而下。在龙门山下的数百里处的中条山与肴山相接的地方,大禹又挖出来了3条孔道,形成了今天的三门峡,即人门、鬼门和神门。黄河水流经三门峡后进入地势相对平缓的平原地区,洪水四处漫溢,没有河道。大禹又调集10万名民工,开挖了9条河道,引导河水东入大海,从根本上消除了黄河中下游的洪水灾害。

  相传大禹治理好黄河后,离开三门峡从嵩山向东行走,行至具茨山以东后看到,地势平坦的平原内到处都是洪水。经过一番调查后大禹发现,是水蛟巫支祁在兴风作浪,危害百姓。随后,大禹在西王母跟前的庚辰、黄魔、大翳三员大将的相助下,用西王母所赠的铁索将水蛟擒获并锁住,从而消除了淮河的水患。为了杜绝水患再度发生,大禹在阳翟(今禹州市)挖掘一处深井,将水蛟巫支祁用铁索锁在深井之中,缚于井口旁的石柱上。

  在13年的漫长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将我国各地的水患治理好,百姓们得以从山区迁徙至平原地带聚集生活。因为大禹治水有功,舜帝封大禹为“夏伯”,将阳翟(今禹州市)封为其属地,古为“夏禹国”。

  “后人将一些自然界现象以及远古时期各方面的功绩都归功于大禹,这主要是缘于先民及其后代们对大禹的尊崇。”禹州市博物馆原馆长教之忠先生说,在史料的记载中,确有大禹治水其事。正是因为这些功劳,大禹才成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古、妇孺皆知的治水英雄。人们之所以把“开辟三门峡”等自然现象归功在大禹身上,并把他神化,原因就是先民们对大禹的尊崇之情。因此,流传至今的英雄人物大禹,可以说是神和人的完美“化身”。

  大禹神话的发源地

  “禹州为啥有较多的大禹神话传说或者事实传说?主要因为这里是史书上记载的‘禹都’。”

  作为大禹神话传说的传承人之一,禹州市博物馆原馆长——今年76岁的教之忠先生说,依据史料记载,治水有功的大禹1为“夏伯”,定都于阳翟,就是现在的禹州。因此,在禹州流传着较多的有关大禹的神话传说,并遗存着众多与大禹有关的遗迹。

  在禹州城区的古钧台街东侧,一座起脊挑檐的亭子内塑着一尊大禹泥像,亭内粉壁彩屏,绘有24幅大禹治水的图画。大禹像的前面有一口深井,井旁立一石柱,石柱上穿一铁索垂于井中。俯身探视,井中一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同行的禹州市文化馆副馆长杨少敏告诉记者,这就是1980年在原址上重建的禹王锁蛟井,垂入井中的铁索有人说是750公斤,也有人说是750斤,具体多重很难说清。

  锁蛟龙出井的传说

  相传大禹将蛟龙锁到井中时约定,石柱开花时,蛟龙方可出井。传说在某一朝代,禹州的一位地方官到任后,对大禹锁蛟的传说很不相信,遂带领衙役们前往禹王锁蛟井进行察看。为了防止官帽掉入井中,该地方官便将官帽挂在井旁的石柱上,然后令衙役们向外拔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禹州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传说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