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民歌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县地处长江下游的马鞍山市沿江水网地区,与江苏南京、安徽芜湖接壤,区位优越。文化昌盛,民风淳朴,这里的民歌丰富多彩,流传广泛,久唱不衰。和县民歌,当追溯于三、四十万年前的“和县猿人”。先祖们围歼野兽的吆喝、搬运猎物的号子,就是最初和县民歌的雏形。和县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号子、山歌、小调、革命民歌四大类;其内容大致分为劳动、爱情、民俗三个方面。一般用来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愿望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亲和性,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传统民歌有《打茼蒿》、《车水歌》、《姐叫情哥你放心》等,号子有“打硪号子”、“挑担号子”、“舂米号子”、“龙船号子”、“车水号子”等。对巢湖民歌、当涂民歌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和县流行的民歌有《打得鬼子喊亲娘》、《河里水黄又黄》、《山猴子》、《当兵要当新四军》等,反映了军民团结战胜敌人的决心和勇气。新中国成立后,民歌有了新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劳动人民翻身后的欢乐情绪、革命理想和建设新生活的憧景。1957年,濮集乡的民歌被选拔参加全国业余文艺汇演,女民歌手李本兰赴北京演唱受到好评。改革开放以来,和县的民歌爱好者运用民歌的曲调改编、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当前现实生活的作品,如《劳动的光芒》、《长在画里的农家》、《崭新的老家》等,在全国各地的各种演出、比赛中获奖,影响较大。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