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大鼓

淮河大鼓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河大鼓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淮河大鼓源于宋末元初,清末民国初年由宋永清传承兴于凤台等地,是一种说唱并重的演出形式。

  淮河大鼓唱词是一种韵文和散文结合的文体,要求合辙押韵,一般上句不要求押韵,下句要求押韵,唱词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其唱腔板式多样,主要有平板、垛板、流水板等。艺人的表演讲究闪、架、喷、贯。闪就是结合道具表现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架就是表现人物的举止形态;喷就是要求吐字口齿清晰有力;贯就是动作和唱腔要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淮河大鼓的表演道具简单,一人一鼓走四方,贴近生活,靠近群众,演员来自民间,他们忙时务农,闲时演出,不断从生活中挖掘新体裁,从群众中汲营养,因此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淮河大鼓演出习俗多样,有赶集、庙会、唱梗、串乡、堂会等,又有“唱门”,唱书棚、撂地摊,其演出程序,拜师等均有一定的行规,辈分礼节讲究。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凤台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大鼓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