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鼓子秧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济阳鼓子秧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济阳鼓子秧歌,继被济南市政府列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类)之后,2006年12月31日,又被省政府确定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阳鼓子秧歌兴起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2000年的发展史,是黄河文化的优秀遗产。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济阳鼓子秧歌分别在国家、省、市等各级艺术节上多次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演员奖。并多次赴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演出,博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济阳县仁风鼓子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鼓子秧歌,以其铿锵有力的节奏,变化繁多的套路,粗犷豪放的动作,和极具表演力的民间艺术手法,充分展现了广场舞蹈的丰富内涵,声震全国,享誉海外。

  仁风鼓子秧歌历史渊源。据考证,雏形于夏商,完善于唐宋,兴盛于明清。分“快板”、“慢板”、“戏剧”三大流派,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改革开放后,仁风鼓子秧歌迅速发展壮大,几十支队伍活跃在城市乡村。秧歌套路上百种,新旧套路,臻于完美。

  “伞”、“鼓”、“棒”、“花”人物齐全,扮相俊秀,惟妙惟肖。在山东省暨济南市十四届民间艺术汇演中,均获最佳奖。“九一世界国际旅游节”开幕式表演,令三十多个国家的外宾惊叹。九三年,受中国文联和文化部的派遣赴西欧德、法两国文化交流,历时月余,演出四十多场,引起轰动,被各大媒体誉为“民族舞蹈之经典”、“迷人的东方芭蕾”。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济阳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秧歌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