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家拳

莫家拳

  莫家拳被誉为“广东五大名拳”之一,原称“六度阴阳掌”,它发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赛场、习于日常、载于武艺、归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鲜明的岭南特色和朴实大方的南拳风格,以腿法见称,其所谓“一腿胜三拳,手长尺七、脚长三尺,放长攻出,凌空飞踢,拳重百两,脚重千斤力,”脚法有:撑鸡脚、虎尾脚、穿心脚、钉脚、过门连环脚。拳法特点是斜身肩半吊马,步法灵活,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软硬兼施,长短配合,正所谓拳行如虎势,脚踢似龙威。拳种有拉长拳、黑虎拳、十字豹拳箭拳、串花拳、开口拳、下山拳、铁拳、八面拳、回龙拳、五虎拳、-拳、风虎拳、等二十多种套拳。徒手套路有:74式莫家拳、21式人字桩拳、28式白虎拳、39式桥头拳。棍法有龙虎棍,呜州棍、钓鱼棒等。

  据《广东省志.体育志》记载: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建来广东的少林寺慧真禅师传给惠州府海丰县莫蔗咬﹙字达士,也叫莫达材﹚,后传给惠州火岗村的莫清骄﹙字大昌,即莫振蛟﹚、莫四季、莫定儒。经过他们切磋琢磨形成莫家拳。他们5人是为莫家拳的第一代传人。莫达士﹙莫达材﹚、莫清骄﹙莫振蛟﹚等人在东莞县一带传授莫家拳,桥头镇大洲村的莫龙富、莫定儒、石水口村的莫黎胜、莫林等人继承师法,成为莫家拳第二代传人。石水口村的莫亮、莫容和火岗村的莫群亨、莫群庆等人师承莫龙富,成为第三代。大洲村莫敬湖(莫照容、莫侠俦)、莫孔、莫锡计、石水口村的莫丁贵、莫海等师承莫黎胜、成为-传人。莫柏许、莫宁乐、莫德裕、莫坤雄、莫润金、莫培桂等师承大洲村莫镜夫(即莫侠俦、莫照容),为第五代传人。莫沃兴、莫镜明、莫树棋、莫永强、莫唤昌、莫伟权等师承莫柏许,为第六代传人。至今,莫家拳在桥头一带代代相传,盛极一时,还涌现出著名的武术拳师和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现今,莫家拳主要流传在惠州、东莞、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并已流传于香港澳门、东南亚(星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英国美国等地。

  清朝末,石水口村“莫家拳”传人莫黎胜在香港用“冲天脚”打败俄国摆擂者,为国争光。习武成才的石水口子弟莫包连,曾在清末担任水兵(海军)舰长。清光绪二年(1876年),石水口从小习武练功的武秀才莫雄谋被清朝皇帝钦点为丙子科武进士(蓝翎进士)。

  解放初期,被誉为广东武术五大教头之一的大洲村人莫敬湖(莫照容、莫侠俦)就曾在广州、茶山镇南社村开馆授徒。上世纪80年代,桥头镇文德中学开办“莫家拳”班,由石水口村莫宁乐老拳师任教,省体委还曾派人来莫氏三村(大洲、石水口、岭厦)专门为老拳师录像。解放前,桥头莫姓四、五十岁的男子皆习过莫家拳棍,大洲村莫柏许、石水口村莫黎胜、莫宁乐、莫德裕便是其0色的代表。

  莫德裕,男,1943年出生,石水口村人,8岁拜师学艺,现任香港武术联会传统武术顾问。

  莫柏许,男,1942年出生,大洲村人,12岁拜师学艺,先后师从李丁桂、莫侠俦﹙莫敬湖、莫照容﹚,自拜师学艺以来,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同时潜心研究莫家拳技艺,终有所成。他精通莫家拳拳术,尤其擅长棍法,其亲手撰抄的《莫家拳棍谱》已保存近50年,成为当今人们研究莫家拳的重要资料。他一生酷爱武学,曾先后在深圳宝安、茶山南社、企石莫屋、石排等地教习武功,现应桥头镇大洲村委会之邀,在村中担任武术教练,负责教授本村子弟莫家拳。他深谙莫家拳心得,多年来拳不离手,一生广授众徒,为莫家拳的传承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85年曾应省体委之邀到省电视台做节目专访,2007年,东莞日报、东莞电视台、东莞电台都相继对莫柏许进行采访报道。

  2008年春节、2009年春节广东省、市摄影家协会都相继组织多名摄影爱好者到大洲社区进行莫家拳表演摄影创作比赛,特别2009年春节,由省、市摄影家协会、南华师范大学摄影系、香港艺术摄影家协会等组织各界摄影爱好者200多名到桥头镇大洲社区进行举办全国摄影大展“桥头莫冢拳”主题创作比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东莞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拳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