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手营子的传说

鹰手营子的传说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鹰手营子的传说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鹰手营子矿区位于河北省中北部,承德市西南110公里,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东麓,距清东陵80余公里,处于京、津、唐三角经济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平均海拔500米,四季分明,区内山场开阔,树种繁多,现有山场13万亩。因其区位优势,在清代享有“后龙风水禁地”之待遇。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因动工兴建承德避暑山庄,把围场辟为“皇家猎苑”。之后又把此地作为皇家驯鹰场,那时有许多专业驯鹰人居住在这,以此谋生,繁衍生息。此地原是军营驻地,老百姓俗称为“营子”。这些驯鹰匠人,被称之为“鹰手”,所以此地得名:鹰手营子。

  鹰手营子传说在当地群众中广泛流传,虽有个别差池,但主体上还是一致的据传清朝时候,长城与热河之间,有一个依山傍水十分秀丽的小山村。因为它东西长、南北窄,一头宽一头窄恰似葫芦形状,人们都叫它“闷葫芦场”。那里山峦叠嶂,草木茂盛,是苍鹰聚居的理想之地。康熙皇帝路过此地,一下子便看中了。他问随行的大臣:“你们看这里养鹰怎么样啊?”大臣们连忙随声附和道:“好啊,这里距离避暑山庄和皇家猎苑很近,到了骑马狩猎的季节,苍鹰可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呀,皇上圣明!”康熙大笑,又问:“你们看由谁来驯化这些鹰呢?”有的说:“鹰可不是好驯服的动物,一定要派有经验的专业训鹰人才行。”这时一位大臣胸有成竹的说:“我可以向皇上保举一人,他就是明三大营总督李国祯的后人李凤瑶。”所有人听后都瞠目结舌,纷纷小声议论起来:“那可是明朝旧吏呀,怎可担当此任?!”康熙笑笑说:“凡明朝旧吏,只要拥护本朝法制,均可享受同等俸禄,他的后代又怎么就不能担此重任呢?”“皇上圣明!”那位大臣接下去说:“此人自幼养鹰,熟知苍鹰的生活习性,精通驯鹰的方法,是不可多得的专业人士。虽为明朝旧吏后人,但只要皇上信得过,他一定不会辜负圣恩的。”另一大臣接着说:“我还知道清东陵附近有三户人家,都是当地有名的养鹰匠人,一户姓赵、一户姓边、一户姓李,不如让这四家同居于此,开荒种田,每年给朝廷贡奉些特产,岂不是节约了一大笔开销?”众大臣们个个点头称赞。康熙皇帝也欣然应允:“那好,你们尽快去办吧。”第二天,吏部就将闷葫芦场的二十多顷地拨给了李凤瑶家和赵、边、李几家耕种。从那以后,这四家人在此安家落户,开荒种田,尽心尽力为朝廷驯养猎鹰。每年还以优质谷米、山珍野物贡奉朝廷。这里便成为皇家猎苑的专业驯鹰场。随着驯鹰手艺的繁荣发展,许多爱好养鹰的人也来此学艺谋生,逐渐聚集了很多有经验的鹰手。闷葫芦场也从此被人们称为“鹰手营子”。

  这个鹰手营子传说的故事人们以口传心授的形式世代流传至今。在鹰手营子这块古老的大地上,很早就有人类生息,历代人民在创造生活,创造历史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传说故事。鹰手营子传说是其民间故事中的一个代表,其主要价值有:一是历史价值。这些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虽然有一些虚构情节,但是对于考证“鹰手营子”的由来有一定的历史参考价值。二是文化价值。通过对“鹰手营子”传说的深入挖掘,可以清楚地了解它在不同群体中的传承情况,丰富地方文化的内涵,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是人们历史观的直接体现。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鹰手营子矿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传说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