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数,梅州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 乐玩日志 2021-10-22 07:46

原标题:数一数,梅州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梅州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客家人世代相承、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客家非遗文化也是一杯乡愁,一种记忆,一代人的血液,一族人融进骨髓的生活习俗,是无论游子身在何处都无法摆脱的一种情怯。

客家非遗文化是客家文化最灵动的组成部分,是客家人的自豪与骄傲。

蕉岭竹编工艺

蕉岭县有“竹编之县”的美誉。据考证,蕉岭县竹编工艺已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尤其是清初以来,竹编工艺迅猛发展,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由生产生活用品向高档工艺品发展的蜕变之路。

历史上竹编艺人层出不穷,且竹编工艺广为普及。直到现在,仍然可以在乡间看到竹编艺人在树荫和屋檐下编织竹器竹具的情景。

竹编器具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生产生活中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艺术灵光。

都是客家人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具。

竹编款式挺多的。

兴宁花灯

梅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不少,花灯就是其中一种,它与北京宫灯是一脉相传,兴宁有传承了上千年的客家传统习俗,每逢佳节赏灯的花灯文化,那么里面的灯,古代都是手工制作的喔。

据专家考证,兴宁花灯始于宋代,流行于明清。距今已经有近600年历史了。

兴宁花灯款式很多,风格各异,地方特色最为明显。像十二门龙凤灯、十二门百子灯、十二门围龙灯,还有走马灯等都是兴宁传统花灯的代表。

根雕艺术

根雕是以根材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工艺独特的,常用作欣赏、收藏、家居装饰、避邪镇恶的艺术品。作品美轮美矣、栩栩如生,“形似”而“神似”,是大自然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之神韵。

根雕艺术源远流长,始于春秋,盛于唐宋、明清时期,随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进入梅州客家地区,其作品广泛运用于住宅(客家围屋)、祠堂、案台、装饰和艺术欣赏之中,有的把根材雕刻成神兽,用于房屋的檐、梁、柱上;有的把根材雕刻成神像,放于屋内以避邪;有的把树根雕刻成艺术作品,放在客厅、居室,作为摆件装饰和艺术欣赏。同时,有大量的金漆木雕作品运用于客家围屋和宗祠建设中。

民国时期,根雕艺术进一步发展,很多根雕大师自成一个流派。“许家班”、“罗家班”誉耀兴宁、五华,所传根雕(含金漆木雕)大师许金佛、黄清兰、张作兰等,成为兴宁工艺厂的一代大师。

“墨烟张”制作技艺制作

“墨烟张”制作技艺制作的墨条,是我国古代“文房四宝”中的一枝奇葩,它与端砚齐名,在民间一直有“东墨西砚”的说法。

说是清代,兴宁市福兴街道新联村张屋的张复松救活一位病危的制墨老板。于是,制墨老板为报答张先生的救命之恩,将他掌握的制墨技艺传授给张复松,并帮他办了制墨厂。于是“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的“墨烟张”品牌就此建立,因为质量好,而四海皆知。

大埔光德陶瓷烧制技艺

光德镇瓷业早在元、明代已经初成规模,这种手工技艺已经在光德镇已经传承了700多年了。

他们主要是生产一些日用瓷器漫长的生产过程中,总结出经念,可以在传统的花纹的,创新装饰了云龙、青花等。慢慢在陶瓷传统手工制作工艺越来越精湛。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五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六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9:00-17:30,17:00停止入馆(逢星期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地址:广东省梅州市东山桥头中国客家博物馆

看完,留言告诉我,你想来这里看看吗?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