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豆腐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豆腐篇
106、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香椿被列为“小八珍”之一。是名副其实的有香气的香菜,不光有一种典雅的香气,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养身功效,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止血消炎等功效。香椿要吃早,吃鲜,吃嫩。吃法吧凉拌,炒,炸,腌等。做法:1.嫩豆腐一块,切薄长方片。放漏勺内开水焯透,取出,沥净水装盘。2.香椿洗净,开水焯一下,捞出沥净水切末,撒上盐拌匀。3.将姜末、蒜末、盐、香椿芽末一起撒在豆腐上面稍腌一会儿。淋上芝麻油,爱吃辣的,撒上红辣椒末。注意事项:香椿是发物,不可吃太多;此外香椿本身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所以要用开水烫过再吃。
107、乌江豆腐鱼
乌江豆腐鱼的主要原料为乌江流域用之不竭的各种鲜鱼以及别具风味的乌江豆腐,其制法是将各色调料配齐入锅调制成汤汁,用冷水冲入,再放入鲜鱼块,文火慢煮至沸,鱼中蛋白质,各种氨基酸徐徐溶入汤中,再加豆腐烧制,香鲜辣烫,色味俱佳。其鱼肉鲜美清香,豆腐雪白滑嫩,久煮不老,食之无渣,入口即化。慕名前往息烽县的食客络绎不绝,名流、贵宾不顾千里之遥到息烽县品尝乌江豆腐鱼,有诗赞道:鲢鱼豆腐红油光,葱绿蒜白姜丝黄。肥嫩辣烫鲜香满,争食美味忘举觞。原料:鲜活乌江鱼1尾1千克,乌江豆腐500克。调料:豆瓣酱、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糍粑辣椒、猪油、姜、大蒜、葱、鲜汤等适量刀工成型:将鲜鱼刮去鱼鳞,剖腹去内脏洗净
108、客家酿豆腐
客家酿豆腐千年古城梅州,有“客都”之称,中原人“衣冠南迁”到这里,不但带来了读书皆上品的风气,也形成了自己的饮食文化客家菜。火柴盒大小的水豆腐炸成金黄色,把猪肉鱼肉做成的馅“酿”入其中,放进葱花,香油,盛在鸡汤瓦煲内焖着,直到香气四溢。想来到了梅州的客家人一时无麦可包饺子,才创出如此美味。酿豆腐是客家人的传统名菜。新春佳节,中原群众尚食饺子,寓“岁更交子”之意。客家人自中原南徙至粤东后,仍尚其俗。但岭南地暖,少种小麦,缺乏面粉,故当时处于深山腹地的客家人,要吃一顿饺子,也很不易。后来,有人想出了一个变通的办法,把饺子的馅料填进豆腐块里,煮熟当作饺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这一食法很快传遍客家地区
109、官渡五香豆腐干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官渡五香豆腐干,是关渡镇胡宗全家的祖传手工艺风味食品。它具有独特风味,甘甜爽口,香味醇厚,无论零食佐酒,或入菜烹调,都是上品佳味。自光绪元年始,竹山官渡豆腐干一直被官渡人列为珍贵佳肴。官渡人待客,如果席间少了五香豆腐干,视为对客不敬。席间宁可无荤,也不可没有五香豆腐干。河南、陕西、四川、黄州等地客商,来官渡做生意,返回时也要买四五千克的五香豆腐干,回去馈赠亲友
110、茶陵豆腐乳
豆腐乳制作过程精细严密也简单,几乎每户人家都能制作,是极为平民化的食物。豆腐乳的原材料主要为豆腐。家乡人有句俗话,“世上有三苦,打铁挖土磨豆腐”。由此可见,作豆腐绝不是轻巧活,程序繁琐,费时耗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豆腐,家乡人称为作豆腐。一个“作”字,用的妙趣横生,与作文的“作”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谋篇,布局,衔接,文字的打磨。而作豆腐呢,是要经历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诸多程序,劳心费力,才有“作”好的豆腐。有了好的原材料,还要选择时令,腌制豆腐乳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立冬后到第二年立春前。此时,气温寒冷,适宜豆腐长菌发霉。乡人准备一只大大的竹篮,竹篮里平铺一层稻草梗,稻
111、东坡豆腐肘
东坡豆腐肘主料:北豆腐辅料:冬笋、香菇、鸡蛋、葱、姜调料:盐、胡椒粉、番茄酱、面粉、白糖、酱油、水淀粉、鸡精烹制方法:1、将冬笋、鲜菇洗净切成片,焯水后待用;2、再将番茄酱、面粉、盐、胡椒粉、鸡精、鸡蛋、水淀粉搅成蛋粉番茄糊,将豆腐放入糊中,均匀的蘸上糊;3、坐锅点火放入油,油温5成热将裹上蛋粉番茄糊的豆腐放入锅中炸至结面捞出沥干油;4、锅内留底油,放入笋片,加酱油、鸡精、胡椒粉、盐、高汤调味烧开后,将豆腐放入锅中,煮入味后出锅即可。特点:酷似猪肘,银红明亮,咸鲜清香。提示:豆腐煮前用刀划几下方便入味。
112、柯桥豆腐干
解放后,“老蒋元兴”等十几家作坊并入柯桥供销社食品厂,五香茶干曾一度行销于甬线一带的火车、轮船和饭店酒馆之中,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柯桥豆腐干这一传统的名特产不仅没有较大的发展,而且质量有所下降。目前柯桥供销社食品厂生产的正宗柯桥豆腐干日产仅8000多块,绝大部分按计划供应当地居民,少部分被乡镇企业、厂矿食堂等单位特约订购去。市场上货源紧缺,供不应求。柯桥豆腐干是绍兴传统的名特产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驰名省内外。柯桥豆腐干原名“五香茶干”。辅料特多,做工考究。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茴、小茴、桂皮、丁香、山萘、黄酒、甜面酱、冰糖等十几种辅料精制而成。制
113、美味米豆腐
要吃就吃传统工艺制作,口味更美,更细腻,正宗乡村美味,给城市人带来乡情。米豆腐源于湖南,是土家族、苗族地区一种传统的风味小吃。以永顺县所产的最为闻名。将米洗净,浸泡一天,和水磨成米浆。将米浆放入锅内烧热,一边加适量的食用碱(旧时用油桐果壳烧灰熬成的土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煮熟,再放于盆内,使之冷却,即成。食用时,用细线将成因的米豆腐划成1~2cm3的小颗粒,泡入清水中,再备上各种佐料(辣椒末、香葱、姜末、西红柿酱、味精、酱油等),用热水温烫,盛于碗中加佐料,即可。其味清香嫩滑,酸辣可口。农历夏日,十分盛行。旧时亦有用玉米制成的“包谷豆腐”,其制法和食用方法、味道均与米豆腐相似。
114、怀安豆腐皮
豆腐皮系怀安县城的传统名产。怀安城的豆腐皮,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据史书记载,怀安城百姓曾用豆腐皮犒劳李自成闯王大军,李自成吃后赞叹不已。从此,怀安城的豆腐皮名声越来越大。怀安城豆腐皮的味道之所以香甜可口,与它的制作过程有关。据行内人讲,把黄豆打浆、烧胚、过滤、点浆、舀皮,一锅豆腐皮就得舀70多张,接着是压水、扯皮、煮皮,这一连串的工序都是在40℃的高温下进行的。刚刚从豆腐皮布上扯下来的豆腐皮白生生、筋颤颤,如果把它象手绢那样揉成一团甩在皮板上,光滑的豆腐皮不会有一丝裂缝,而且都不会掉角,真是筋得难以想象,这也是怀安
115、长汀豆腐干
据《汀州府志》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朱亮祖驻防汀州府时,朱亮祖常食这种豆腐干,对此品极为赞赏。到了清代,长汀豆腐干登上了帝王的宴桌,声誉大增。长汀豆腐干以当地出产的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方法加工成豆腐,再将豆腐切成块,配以适量的甘草、大茴香、小茴香、肉桂、公丁、桂皮、香苏、白糖、食盐、酱油等多种调料,下锅卤煮后,用洁净纱布盖好,在阳光下晒干、压平,即为成品。长汀豆腐干色泽呈咖啡色,半透明状;形为约1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块,厚约1厘米。吃起来咸甜适口,味香耐嚼,营养丰富,佐餐下酒皆宜。长汀县位于北纬25°18′40″~26°02′05″之间,东经116°00′45″~1
116、淮南豆腐宴
“淮南煤炭俏四方,八公豆腐甲天下!”地处皖北的淮南市,历来就以盛产“一黑一白”而著称,“黑”指的是煤炭,“白”当然说的就是那鲜嫩绵滑的豆腐了。淮南豆腐,以八公山清冽甘甜的古泉水泡制淮河流域的优质大豆,加之豆腐发祥地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制作而成,使得淮南豆腐不仅口感细腻绵滑,营养丰富;也更显得质地细若凝脂,洁白如玉;更为神奇的是,淮南豆腐还能够托于手中晃动而不散塌,掷于汤中久煮而不沉碎。“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据史料记载,汉淮南王刘安好道,为求长生不老之药便与方术之士在八公山中著书炼丹,偶将石膏点入丹母液豆浆之中,经过化学变化,形成了鲜嫩绵滑的豆腐。之后,豆腐技法流入民间,传播
117、八义集臭豆腐
八义集臭豆腐是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八义集镇的特色小吃。八义集臭豆腐以八集酱菜厂生产的最为出名,其入鼻虽奇臭无比,至口却润若无物,沾舌则回味悠长,进喉已是妙不可言,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闻着臭、吃着香,品了一缸再一缸”。提起八义集街头两样具有传奇色彩的特色小吃,即便是在方圆数百里之外,也足以令人交口称赞、垂涎欲滴——所谓八义集臭豆腐“臭名远扬”,八义集羊肉汤“千里飘香”。这一香一臭两样美食,已在古镇街头悄然传承了数百年,声名远播之处有口皆碑。很多外乡人慕名而来,大朵快颐,甚至流连忘返。八义集臭豆腐,原名刘祥胜豆腐乳,其发明人刘祥胜本是睢宁县古邳人,约在一七四O年,古邳一带洪水泛滥,颗粒无收
118、高平烧豆腐
说起高平,就不得不提起高平烧豆腐,高平人吃烧豆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当年,赵括被秦将白起一举打败,40万赵军降卒被白起坑杀。白起的残暴激起了后世人们的憎恨,便把豆腐比作白起肉,火烧水煮而食之,以泄心中之愤。不料,人们食后颇觉新鲜,别有一番风味,于是“烧豆腐”在高平境内流传了下来。在高平市的谷口村,有一座庙院,因其外形貌似骷髅而取名为“骷髅庙”。“骷髅庙”是距今为止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战国时期将士亡灵的庙宇。高平烧豆腐做的最正宗的地方,正是谷口村,在这里每家每户都会做烧豆腐。豆腐,是烧豆腐的第一材料。用于做豆腐的大豆是高平本地黄豆。豆腐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烧豆腐的口感。农村
119、三仙豆腐
三仙豆腐主料:北豆腐;辅料:香菇、培根、菠菜、胡萝卜、番茄、黄瓜;调料:盐、胡椒粉、白糖、水淀粉.烹制方法:1、将胡萝卜切成丝,和菠菜分别过水焯一下,菠菜切成末,培根与香菇切成末一起放入碗中,再放上一层菠菜和一层胡萝卜,将豆腐挤碎放在最上面压平,入蒸锅大火蒸5-8分钟,开锅取出扣入盘中;2、坐锅点火倒少许油,加少许热水,放入番茄丁和黄瓜丁,加入糖、盐、胡椒粉,水淀粉勾芡淋在蒸好的豆腐周围即可。特点:清淡醇香,老少咸宜。
120、亮中桥干豆腐
亮中桥干豆腐闻名遐迩,从清朝光绪十四年(1888年)到现在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亮中桥干豆腐具有豆质纯正,香味宜人,色泽光亮,薄如纸张,韧性极强等特点,远近闻名。铺在书上可透字,十公斤秤砣压不坏,无论生熟都是餐桌上的佳品,全镇有常年加工点480余家,从业人员达1200多人,日产干豆腐7000公斤。九六年被省政府确立为“辽宁十大土特产品”之一。亮中桥干豆腐质量优良是与传统工艺和地下水质密不可分的。九六年经地矿部辽宁测试中心鉴定,亮中桥地下水为低钠偏硅酸型优质矿泉水,这一发现,揭开了亮中桥干豆腐色正味纯、干薄软韧、勘称一绝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