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朝鲜族篇特产
中华各族民俗文化与特产--朝鲜族篇
31、朝鲜族洞箫
朝鲜族洞箫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代表性传承人:崔光哲宁古塔朝鲜族洞箫是朝鲜族比较古老的民间乐器。很早就在民间流行,一般是自我娱乐和民间-时为唱歌跳舞演奏的,有时也和其他乐器合奏,演奏的乐曲多是朝鲜族传统民歌《阿里郎》和《桔梗谣》等。制造工艺和演奏技艺受汉族丝竹民间乐器的影响,与朝鲜和韩国的有所不同。朝鲜和韩国的洞箫比较细小,多是横着演奏,而宁安的洞箫是比较粗长,竖着演奏。
32、图们朝鲜族假面舞
假面舞起源于朝鲜半岛,是一种利用假面具进行娱乐活动的形式,历史较为久远。盛行于李氏王朝时期,原是朝鲜族“农乐舞”中的一种表演形式,随着舞蹈表演形式的不断丰富和独立,逐渐成为独立的民间民俗舞蹈。“假面舞”最早的面具图案是虎、豹等动物头型,穿插表演于“农乐舞”之中,到了李氏王朝时期从“农乐舞”中分离出来之后,逐渐演变为人头面具,并赋予了一定的思想内容。演员以假面具挡住真实脸面,扮演各种人物角色,通过各种人物夸张面具的娱乐表演,辛辣地讽刺和深刻的揭露了贵族阶层腐朽荒淫的生活,鞭挞统治集团醉生梦死的颓废精神状态和本质,具有较强的进步意义和现实性教育意义。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大批朝鲜移民的迁入而传
33、朝鲜族奚琴艺术
奚琴,属于擦弦乐器。又称胡琴、嵇琴、奚胡、乡胡等,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尤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奚琴是朝鲜族人民喜欢使用的一处弓弦乐器,相传是我国宋代东北一带的奚部族创造的,故得名。是在古代弹弦乐器弦鼗的基础上发展改革而成的,它当时不用弓,而是用竹片擦琴。唐宋时期的奚琴传入朝鲜,朝鲜成伣编《乐学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檀花木(刮青皮)或乌竹海竹弓马尾弦,用松脂轧之。按用左手,轧用右手,只奏乡乐”。奚琴,全长65厘米。琴筒木或竹制,有半圆球形和长筒形两种,筒长13厘米,。前口蒙面径9.5厘米的桐木薄板。琴杆用乌木、紫檀或红木制作,为圆形柱状体、琴头呈弯月形朝前弯
34、朝鲜族拔草龙
拔草龙比赛是朝鲜族古老的传统民间游戏之一,起源于朝鲜半岛部族之间比拼力量并兼有运动性质的一种群众游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成为现代带有表演性质的深受朝鲜族群众喜爱的民间游戏之一。二十世纪初,随着大量朝鲜移民迁入延边地区而传入中国,主要流行于安图县。拔草龙比赛主要表通过力量的比拼,反映朝鲜族古老部落之间婚姻嫁娶的风俗文化特征。它即是民间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人民群众借以达到娱乐的一种方式。两条巨大的草龙头部相连,男女各为一方,男方即新郎方胜,则用牛车迎娶新娘;女方即新娘方胜,则留下新娘,然后约适当时机再做此比赛,直到男方胜利为止。但一般女方大多都表现出有限的谦让。草龙长约8米,重约130公斤,骨干
35、朝鲜族花图游戏
“花图”游戏是朝鲜族的民间游戏之一。19世纪末,通过来往于日本下关和韩国釜山的船员,从日本流入朝鲜半岛。是日本的一种传统纸牌游戏“花札”亦称为「花牌(花かるた)」演变而来。“花图”类似扑克,规格比扑克小,共48张,图案分12组,每组4张。每组图案都以一年12个月动植物或自然景色为背景:“松鹤”代表一月;“梅鸟”代表二月;“樱花”代表三月;“黑苕”代表四月;“兰花”代表五月;“牡丹”代表六月;“红苕”代表七月;“明月”代表八月;“菊花”代表九月;“丹凤”代表十月;“梧桐”代表十一月;“雨“代表十二月;这些牌中有24张是计分的,计240分,另24张是不计分的“皮子”。“花图”的玩法较多,人数一般是
36、朝鲜族柶戏
“柶戏”也称“掷柶”或“尤茨”,是朝鲜族特有的一种民俗游戏活动。最早见于朝鲜三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游戏中的“道”指的是猪;“盖”指的是狗;“格儿”指的是羊;“尤茨”指的是牛;“冒”指的是马。古时候“柶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有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之意。现在的“柶戏”规则里已没有了家畜名,玩游戏是按点数的多少来走棋。由于“柶戏”的玩法简单、趣味性强、不受人数限制。所以每逢“元宵节”、“秋夕节”等朝鲜族传统节日,都会举行大型的、群众性的“柶戏”比赛。“柶戏”的玩法很简单,主要由
37、朝鲜族象棋
象棋起源于3000年前的古印度,最初称为“恰图兰卡”(shaturanga梵文音译)。东经中国传入朝鲜半岛,再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发展为中国象棋,朝鲜象棋、日本将棋。朝鲜象棋又称高丽将棋,在高丽王朝时期就已传入了朝鲜,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象棋起初叫象戏,到了朝鲜王朝初期改名为象棋。朝鲜王朝时期,象棋得到广泛普及,在农村成为老人消遣的游戏。19世纪中叶,随着朝鲜人移居中国,朝鲜族象棋传入中国并在民间得到传承和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之后,曾由政府牵头组织过一些象棋比赛,但后来曾一度销声匿迹。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朝鲜族象棋活动才开始活跃起来。朝鲜族象棋源于中国传统象棋,并且密不可分。经过
38、朝鲜族尤茨
“尤茨”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掷“尤茨”也称“掷柶”或“柶戏”,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尤茨”是从三国时期以前流传下来的朝鲜族特有的民俗游戏,一般在正月初一到元宵节期间举行。历史资料记载夫余族时代将五种家畜分为五个部落,为了使这些家畜多多繁殖,人们发明了这一游戏。早期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掷尤茨的目的是卜卦当年的吉凶祸福,农事凶丰。“月亮尤茨”就是其中之一。在元宵节晚上月亮升起天空之后,饭桌上舀一碗清水,共同行礼,掷“月亮尤茨”。“月亮尤茨”的作法是在铜钱的面上写“月、火、水、木、金、土、日”字样,这是代表天上的星辰。古代人认为星辰主宰人生的吉凶祸福、农事
39、朝鲜族圆鼓
圆鼓是朝鲜族古老的乐器之一,形似汉族小鼓,直径37.5厘米。据《高丽史,乐志》记载,早起始于朝鲜半岛高丽时代,最早是在唐朝时期流传过来的。之后,圆鼓舞在我国民间渐渐流传。直到建国以后,随着我国政府不断重视和加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朝鲜族浓郁民族特色的圆鼓舞文化开始发展和大量普及。圆鼓舞是朝鲜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舞者胸前悬挂圆鼓,时而手足具舞,时而击鼓伴乐,意在表达舞者的娱悦心情。特别是群舞更能展示出农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圆鼓舞是朝鲜族人民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继承并发扬了民族特色艺术表演形式圆鼓的表演,以舞者两手击打胸前的圆鼓,边击边舞的形式表演,身、鼓、神融为
40、朝鲜族流头节
朝鲜族流头节项目批次:省级第1批项目保护单位:宁安市文化馆朝鲜族流头节(农历六月十五)起源于古代农耕时代。“流头”为“东流水头沐浴”,即到向东流的河水中洗头沐浴,祭拜农神与祖先,净身驱除杂鬼,祈求丰收与健康。主要活动有:“流头荐新”,祭拜农神与祖先仪式;“食流头面”,驱除杂鬼避邪;“东流水头沐浴”,驱除身体不洁不祥;“设流头宴”,农人纵论农事,文人吟诗作赋。
41、朝鲜族农乐舞
朝鲜族农乐舞项目批次:省级第3批项目保护单位:牡丹江市朝鲜民族艺术馆代表性传承人:李荣农乐舞是朝鲜族最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形式之一,融音乐、舞蹈、歌唱为一体,表现出民族民间艺术崇尚世俗、快乐、自由的基因。其源于农民劳作一年丰收后的喜悦举止,亦有古代祭祀丰收、感谢上苍的多重成分。作为朝鲜族的民间传统活动,体现出人们追求美好生活、消除田间劳作疲惫、抒发丰收欢乐、渴望取得更大丰收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