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31、德安八景传说
德安八景传说(第三批省级)《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广泛流传于德安县境内,其内容最早起源于尧舜时期,由“蒲塘落雁”“湴塘晓钟”“阳居仙迹”“义峰耸翠”“钓台渔唱”“南庄耕叟”“金带河流”“乌石清泉”等八个古景点相关的八个传说故事组成。景点主要分布在德安县蒲亭镇、丰林镇、宝塔乡、河东乡区域,明代邑绅周振编修《德安县志》时定为德安八景。《德安八景民间传说》分别传述的是大禹治水,大雁舍身相助;慧默撞钟,激励民众勤奋上进;何九献丹,舍身助兄成仙;淡泊名利,徐达隐居学陶翁;孝义治家,义门陈氏得皇封;不畏权贵,归隐陶园做耕叟;金带河流,仙师擒蛟护城民;为爱捐躯,清泉姑娘化泉水的故事。它是德安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民
32、老爷庙的传说
老爷庙的传说(第三批省级)《老爷庙的传说》广泛流传于长江、鄱阳湖水域的周边县。故事发生在元朝末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康郎山大战中,朱元璋战败,向北退逃,至老爷庙水域时被阻,危难之际,得湖上一老翁驾一小船渡河救命。朱元璋转身赏银时老翁不见,变成一只巨龟(大头鼋)冲向陈友谅的战船,将其击败。朱元璋称帝后,赐封老爷庙为“定江王庙”,加封大头鼋为“显应元将军”。老爷庙前的水域怪异,是鄱阳湖上最险要的水隘,常常突发狂风恶浪,让过往船只猝不及防,湖难时有发生。时至今日,船只经过这段水域,船主都得面朝老爷庙焚香烧纸,鸣爆跪拜,向“鼋将军”祈求平安。老爷庙前的水域被称之为“魔鬼
33、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
彭泽小姑与彭郎传说(第三批省级)《小姑与彭郎的传说》属彭泽县民间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鄱阳湖。宋代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载曰:“江中有小孤山,嶷然独立,世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澎浪矶,遂转为彭郎,云彭郎者,小姑婿也。”苏东波曾在《题李思训长江绝岛图》中写道:“峨峨两烟霞,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清同治版《彭泽县志》对小姑与彭郎亦有记载。明清时期,“小姑与彭郎”的传说内容变得更加充实丰盈,广为流传,并衍生出许多其他的故事,如《灵昭江屿》、《御笔开河》等。使“小姑与彭郎”成为长江中下游两岸民间传说的“母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彭泽县成立地名普查机构,在普查中认真考证了小
34、浔阳八景传说
浔阳八景传说(第三批省级)浔阳区史称江州,南倚庐山,北濒长江,东望鄱湖,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赣北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孕育了极其丰厚深邃的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浔阳人民勤劳,对生活充满热情,因此创造出无数美好的民间故事。浔阳八景的传说主要是关于浔阳区八大景观——浪井、能仁古寺、思贤桥、浔阳楼、烟水亭、琵琶亭、锁江楼、湓浦龙渊的民间传说。在这些传说中,大多和当时著名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或地理环境和自然风物有紧密的关系。如苏东坡醉书浔阳楼、李世民建寺等都是重大历史事件。这些著名历史人
35、应人石传说
《应人石传说》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有客家人居住的七个社区,用客家话口耳相传。主要内容讲述,在很久以前,羊台山下的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相亲相爱的年轻夫妻,丈夫为了一家人的安宁生活,-为贪婪的财主,冒险去常有毒蛇猛兽伤人的深山老林里寻找长生不老药。妻子按照与丈夫的约定每天下午在山下呼喊丈夫的名字三遍,然而,除了深山里隐约的呼应外,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丈夫一去不回。妻子忍不住思念和期盼之情,冒着生命危险爬上羊台山顶寻找丈夫,一边喊一边朝着应声的方向爬去,待爬到近前,发现每天回应她的原来是一块大石头!睹物思人,妻子伤心欲绝,哭天喊地,突然天空划过一道白光,紧接着雷电交加天遂
36、刘阮传说
“刘阮传说”是流传于浙江嵊州、新昌、天台一带民间关于刘晨、阮肇二人采药遇仙、-得道、为民造福的传奇故事。“刘阮传说”围绕刘阮入桃源采药遇仙、结缘成亲、回乡送别、重返桃源、-得道,悬壶济世,为民造福及相关的人文和自然景观等主线而展开,概括起来有五个方面内容:刘阮二人采药遇仙与仙女双双结下姻缘传说;刘阮-得道、为民造福传说;桃源自然景观传说;天台风俗风物传说;刘阮遇仙民谚歌谣;有关阮庙的传说。“刘阮传说”东汉时就在民间口耳相传,后-人的记叙而流传更广。最早文字记录是南朝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刘阮遇仙”。唐代以后,出现了民间口耳相传与文人采写创作相互并存、相互推动的态势,成了被中国古代文学引用最多的
37、宜春慈化寺传说
宜春慈化寺传说(第三批省级)慈化寺的神奇传说已流传800多年,至今尚存有近30则,既从不同侧面印证了普庵法力之所以能传扬四方。座落在宜春袁州南泉山的慈化寺,是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赐为“天下第一禅林”的江南佛教大道场之一,于南宋乾道二年、即公元1166年创建。慈化寺的开山祖师是位菩萨级的高僧,法名普庵,全国许多寺院都有他的塑像。明朝永乐皇帝评价他“万行圆融,六通俱足,端严自在,光辉旁烛”。有关他兴建慈化寺,800多年来留下许多传奇典故。如建寺之初,普庵率人到湖南金钟湖林区选购木材,与贪心刁钻的山主伍氏斗智斗勇的“出木井”;在接授施主李员外所奉千斤重的大铁钟时,普庵与吕洞宾过手,留下的神奇佳话“鼻涕钟
38、传灯庵传说
岱山群岛的长涂港,平静如镜,是各类船只来往的交通要道,藏而不露,是历代屯兵储将的好地方。唯独港北口五虎礁形势凶险,每逢雾天或黑夜,过往船只常在此触礁遇险,船民们为此谈礁色变。清同治年间,相传江苏有一法号慈领的和尚,赴长涂岛传播佛教。当他看到进港口形若猛虎的五虎礁,听到百姓们讲述港口关隘凶险,常有船只被吞后,心生善念,就在五虎礁对面隔港结庐,雾夜之时点灯引航。就这样边修行传经,边燃灯引航,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船人触礁亡命事故大大减少。慈领大师点灯引航,耗尽精力,于八十一岁圆寂。后人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大师,刻一方玉印,名为“南海小蓬莱”,又制青花瓷钵一只,供放于后殿。后又一江苏常熟法师,由佛界真
39、八仙过海传说
“八仙过海”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唐代的《太平广记》等作品,后经过民间广泛的流传和诸多文人骚客的描绘,到明代吴元泰创作的小说《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正式确定了八位仙人。八仙,共七男一女,他们以不同身份,手持不同宝器展现在人们眼前:铁拐李是以乞丐面目出现的官吏,法宝是葫芦;汉钟离是将军,宝器是“扇子”;张果老是一位寿者,宝物是“渔鼓”;吕洞宾是儒生,宝物是“宝剑”;何仙姑是民间妇女,宝物是“荷花”;蓝采和是优伶,宝物是“竹篮”;韩湘子是年轻出家的富贵弟子,宝物是“箫”;曹国舅是皇亲国戚,宝物是“云板”。身怀绝技的八位仙人演绎了“八仙过海”的传说:八仙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归来,在蓬莱阁上下棋,铁拐李
40、洛神传说
在洛河两岸,流传着一个脍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这天,大伙儿劳动之余,宓妃拿起七弦琴,奏起优美动听的乐曲来。不巧,这悠扬的琴声被黄河里的河伯听到,这个浪荡公子便潜入洛河,看到宓妃,一下子就被宓妃的美貌所吸引。于是河伯化成一条白龙,在洛河里掀起轩然大波,吞没了宓妃。宓妃被河伯押入水府深宫,终日郁郁寡欢,只好用七弦琴排遣愁苦。这时,后羿来到了宓妃的身边。后羿原是位
41、炎帝神农传说
炎帝神农三皇五帝之一,传说是湖北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娲伏羲之后,不知隔了若干年代,又出现了一个太阳神炎帝。他和兽身人脸的火神祝融共同治理着南方一万二千里的地方,是南方的天帝。[1]太阳神炎帝是一位极慈祥的大神,当他出现在世间的时候,大地上的人类已经生育繁多,自然界出产的食物不够吃了,慈爱的炎帝教人如何播种五谷,用劳力来换取生活的资源。那时候,人类共同劳作,互相帮助,没有奴隶,没有主人,收获的果实大家均分,感情象兄弟姐妹般亲切。炎帝又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来,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便不愁衣食。大家感念他的功德,便称他为“神农”。传说他是牛头人身。这大概因为在农业时代象征几千
42、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
麻姑山位于南城县西部,距县城建昌镇4公里,主峰海拔1176米,千百年来,她以峻秀奇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神话传说闻名于世。麻姑是中国道教中的女仙之一,同时又是一位妇孺皆知的神话人物。传说中勤劳美丽的麻姑原是南城人,后得道升天,成为仙女,是中国神话中有名的女寿仙。相传麻姑本事惊人,曾三次历经沧海桑田,能掷米成丹以救黎民疾苦。其“东海三为桑田”和“海中复扬尘也”,成为后世著名的“沧海桑田”和“东海扬尘”典故的来源。也因为麻姑是亲见“东海三为桑田”的长生不老的仙人,故后世多以麻姑为长寿的象征,在明代即有画家作“麻姑献寿图”,作为祝寿的礼品。“麻姑献寿”的故事在我国更是广为流传。这些优美神奇的神话传说,
43、宋玉传说
宋玉是两千多年前的楚辞赋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可以与屈原齐名。他被流放到云梦泽即现在的临澧县望城乡宋玉村后,不忘报国之志,忧国忧民,在与广大劳动人民的广泛接触后,不仅写下了传世千古的诗辞歌赋,而且留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2008年,宋玉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保护名录项目。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宋玉的代表作《九辩》时称赞道:“《九辩》,本古辞,玉取其名,创为新制,虽驰神逞想,不如《离骚》,而凄怨之情,实为独绝。”宋玉在临澧生活的时间较长,清同治《安福县志•流寓》载:宋玉“尝居于邑,有城与庙,及看花山,放舟湖诸迹,后殁,葬邑之峪溪河南岸”。如今宋玉赏花、泛舟的湖
44、观音传说
观音传说是浙江舟山古代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观音大慈大悲的善性和救苦救难的德行,在我国民间得到广泛信奉,并且早已传播到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普陀山凭借博大精深的观音文化及旖旎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大量香游客前来旅游观光。这些文化和现实的背景,是观音传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坚实基础。2008年6月7日,观音传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观音传说”之普遍,这与当地观音信仰之广泛分不开的,早在宋宝庆《昌国县志》中,就有“梅岑山(今普陀山)观音宝陀寺”的记载。宋乾道《四明图经》是即有“日僧慧锷送观音”的
45、炎帝传说
炎陵县东连巍巍井冈,西接苍茫衡岳,得天地之造化,集山川之钟灵。这里,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这里,世世代代流传着炎帝的传说。2008年,炎帝传说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炎陵县文化馆为该项目的保护主体。在炎陵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人民在世世代代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优美动听的民间传说。有关炎帝神农氏的传说在炎陵县境内广为流传,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影响之深、流传之久,实属罕见。传说炎帝教民耕种、发明医药、日中为市、织麻为布、削桐为琴为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后世所敬仰。有关炎帝神农氏崩葬鹿原陂的历史,据《酃县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