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特产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传说
106、合浦珠还民间传说
出处《后汉书·孟尝传》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释义“还”,返回。合浦的珍珠又回来了。比喻人去而复回,或失物而复得。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越来越少了。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
107、清凉山传说
相传,隋炀帝三女儿南阳公主(俗称三皇姑)因不满其父荒淫无道,欲出家为尼而落难白草寺。隋炀帝听说后大发雷霆、骂皇姑辱没门风,派兵火烧白草寺。玉帝听说后派二郎神下凡相救,托皇姑出火海至清凉山下。至今二郎神迹脚印还留在清凉山。皇姑如梦醒来,见自己躺在山坡花草丛中,回想火光冲天的白草寺,方知神仙相救,忙倒头冲西南方向便拜。拜毕起身,只见山沟中有一小溪流水潺潺,顺溪而上转过两座山丘,见山脚处有一汪清水泛着浪花,仔细看去水中有一泉眼圆溜溜亮晶晶恰似龙眼,这就是清凉山的青龙泉。皇姑双手捧起清泉送入口中,顿觉浑身凉爽宜人。皇姑刚抬头,见一座青山映入眼帘,山崖、峭壁之上遍生松柏、青翠葱绿、满山花草丛生、点缀其间
108、女娲传说
女娲,即女阴,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在目前中国,有以下几个地方都在宣传女娲的归属:1。陕西平利县:多部史书中记录的女娲的故里,生态县。当地也保留大量关于女娲的传说和足迹,有女娲山和女娲庙。出士了大量的远古时期的陶片。2.河北省涉县:宣传起步早。3甘肃天水秦安:传统说法上的“女娲故里”4.山西晋城泽州:宣
109、孔子祖籍和孔姓传说
至圣先哲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我国儒家的创始人,曾修纂《春秋》,整理《诗》《书》等,在哲学、政治上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自汉代以后2000多年,成为我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在豫、鲁、苏、皖四省交界地带,有关孔子祖籍地与孔姓的起源,有一个亦史亦野的传说,深入人心。孔子祖籍地,八代先祖居据《左传》《史记》《孔子家语》《曲阜孔府档案史料选编》《河南通志》《归德府志》《夏邑县志》等权威资料记载,孔子的先祖是殷商子姓王族的后裔。孔子的早期先公微子启乃商王帝乙长子,纣王庶兄,曾为纣之卿士。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建立
110、陶朱公传说
陶朱公传说主要是关于范蠡居陶十九年间的民间传说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关于其出身来历的传说,又有其经商致富和处世理家的传说,还有和陶朱公有关的地方风物传说。陶朱公传说在定陶民间流传很广,主要存在于当地百姓的口耳相传中,在与他有关的众多典故、风物中也多有记载和反映。这些传说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陶朱公的为人哲学和经商思想,也体现了人们发家致富的愿望和定陶乃至鲁西南一带的风土人情。2008年陶朱公传说被确定为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于陶朱公】范蠡(约公元前518年~公元前445年),字少伯,楚宛三户(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大商人,后世尊称为“商圣”。史载:“文种为宛令”,闻
111、王莽撵刘秀的传说
在河南省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的汉山里,流传着王莽撵刘秀的传说。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后,横征暴敛,诛杀忠良,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遭到汉室后裔刘秀的坚决反对。王莽为了消除隐患,便诏见刘秀,准备加害于他。刘秀闻讯后,骑着一匹白马,连夜出逃。王莽带兵紧随其后,穷追不舍。眼看追兵就要赶到,刘秀便勒转马头向南一拐,沿着枣香河逆流而上,躲进了郁郁葱葱的喊山之中。经过传奇般的围追堵截和拼死躲逃,终于躲过了这场劫难。刘秀登基后,建立了东汉王朝,为了感念喊山的救驾之功,亲自下令,诏封喊山为汉山,意寓汉室之山也。刘秀的这场传奇遭遇,在茫茫的汉山之中,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故事和历史印记,一直被后来的人们所津津乐道。相传
112、洛阳桥传说
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洛阳江是泉州市仅次于晋江的一条滨海大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自古以来因搭渡翻船、葬身江底者多不胜数。至和二年至嘉祐五年(1055~1060),蔡襄两次出任泉州太守,在任期间对洛阳桥的建造呕心沥血,有口皆碑,民间产生了许多有关蔡襄建造洛阳桥的传说如“蔡襄母亲渡江发愿”、“蔡太守移檄海龙王”、“八仙襄助建桥”等,将建造洛阳桥之功归于蔡襄,把蔡襄与洛阳桥之间传说编排得出神入化。而建桥工匠独创的“垒址于渊”、“筏形基础”的建桥工艺,八百多年后还应用于厦门海堤建设工程。泉州地区的洛阳桥传说故事
113、艾山传说
艾山位于栖霞市区西北15公里,主峰海拔814米,俗称胶东屋脊太祖山,其山脊界栖霞、蓬莱两市于南北,因山上盛产灵艾而得名“艾山”。艾山历史遗迹众多,人文积淀深厚。艾山东有山神庙,西有老君殿,中有艾山庵、兵工厂。春秋时期齐国大臣田孔、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明末兵部尚书郝晋、名将1等都与艾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传明末兵部尚书郝晋,小时候就在艾山庵里读书。郝晋家住在艾山郝家楼村,从艾山庵到郝家楼十里山路,草深林密,夜里无人敢走。郝晋因思念父母,常趁夜往返于家和道庵之间,却从没发生什么事。同学们觉得稀奇,他却说:“有什么不敢走的,有的是伴儿一块儿走,还有专门给一边一个打灯照亮的呢!”同学们不相信
114、平泉的传说
整个平泉已经快跑完了,静心一想,别的感受不敢说,对平泉的地名却是熟悉无比了,那么多的村村寨寨,那么多的叉叉沟沟,还有那么多美丽的传说首先似乎应该说说平泉的来历。《平泉县志》载:平泉,原名“八沟”。清王朝在热河(承德市)建避暑山庄后,进一步整修热河至盛京(沈阳)的道路。过五烈岭后,沿途经过大的山川依次排列为一沟、二沟七沟,到平泉已属第八道,故名“八沟”。乾隆四十三年(1778),因街中心发现有股泉水平地涌出,水量大,水质好,甘甜爽口,清澈见底,居民、铺户都用此水。建州时,借“平地涌泉”之意,定名为“平泉州”。民国改制为县,沿用“平泉”之名。其实当地百姓都说泉水不止这一道,共有八道,水量极
115、二郎神传说
《二郎神的传说》是《西游记》一书中的二郎神杨戬经民间说书艺人整理代代口传心授的诸多的灌南民间传说。流传于灌南县新安镇、张店镇、李集乡及五队等乡镇村落,其中《二郎劈山救母》、《二圣斗变》、《二郎担山赶太阳》等传说在灌南民间以口头形式代代相传,既富于生活气息,又离奇动人。在元代杂剧《灌口二郎斩健蛟》、《灌口二郎初显圣》的相关载述中,二郎神的故乡在灌河口。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有诗赞二郎神:斧劈桃山曾救母,性傲归神住灌江。他凭借《二郎搜山图》塑造了灌河二郎神杨戬的艺术形象,《西游记》中很多章节、《五龙口的传说》,《杨二郎传奇》等传说和灌南县张店镇境内盐河西岸的法宁寺及其它史料与实物佐证,又经过当地百姓和说
116、磁山民间故事·传说
磁山位于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面与蓬莱交界,南面与福山交界。这里一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磁山民间故事·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源于明万历年间的《福山县志》,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经过磁山周边老百姓一代代的口传心授,形成了其独有的特点,在以磁山为中心的烟台开发区、福山区、蓬莱市等地广泛流传。“磁山民间故事·传说”以磁山庙、仙姑湖、通海洞等实物为依托,以磁山茶、磁山通海洞、磁山仙姑、磁山半仙这四个传说故事为主体,承载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相传王母娘娘巡游时发现磁山风景秀美,就将天庭玉茶树移栽在磁山,但磁山的百姓谁也没有发现。后来一南方茶商发
117、芝罘岛秦始皇东巡、阳主庙传说等民间故事
整理者谭熠《史记·秦始皇本记》记载:战国末期,秦王嬴政于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始皇东巡齐地(今山东),祭高山大川之事。乃至渤海以东,芝黄(今山东黄县东面)、睡(今福山东南)、穷成山(今成山东角),登芝罘(今芝罘岛),立石。颂秦德焉而去。”这是秦始皇—登芝罘山,时年40岁,并立下第一块石碑,同时礼拜齐地八神之一——阳主。秦始皇一登芝罘时,曾修有始皇道,从今天幸福镇幸福八村的八里岗开始到芝罘大疃村,仍有遗迹可寻。据说,秦始皇东巡时,在琅琊(今山东省胶南市琅琊县)遇齐人徐市(即徐福),徐市告诉他:大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
118、玲珑传说
整理者王金志玲珑的传说故事,起源于宋代,形成于元代,广泛流传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招远玲珑山(罗山)一带,故称为“玲珑的传说故事”。招远于金天号九年(1131年)置县,许多故事大都跟这期间的历史发展有关,一些故事的主要场景和人物以及相关的大事在史料中也有相关的记载。清顺治年间《招远县志》载:“仙洞石门,羽士班全1炼处也。”玲珑山里的许多传说故事,如《半仙洞的故事》、《挂锣橛的传说》、《日神的传说》、《金钥匙的故事》等在当地百姓的口中世代流传。玲珑的传说是由以玲珑山为主要线索的一个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组成。《半仙洞的故事》讲述了玲珑山中日觉观的全真道长,设计谋在山中采得一棵千年人参,放在锅里烹
119、天犬盗谷种的传说
在江州区驮卢镇驮柏村附近的左江河畔,有座高耸入云天的大石山,叫驮柏山。大山的西南有许多红色小人在悬崖峭壁上敲锣打鼓,又唱又跳,好一派欢乐的场面。这里还流传着一个天狗偷谷种的老故事呢。传说古时候人间没有谷子,自然没有大米吃。只能靠种植些杂粮、狩猎、打渔为生,所以从来未见过谷子。有一年,天大旱,大地干枯,农作物失收,人们好几天没有东西吃,饿坏了许多老人和孩子,人类的好朋友天犬看到此情景心里非常难受。于是天犬趁着天黑冒险上天带些饭菜下来,救活很多人,人们才知道,能够做米饭吃的东西叫谷子,那时候天上已经有谷子,地上还没有,天上的人害怕地上的人有谷有米吃了,身强马壮后对天上人有威胁,所以一直不让一粒谷子
120、伯乐传说
成武县地处鲁西南。周武王封庶弟于郜,都成武。秦置成武县,两千多年来,也曾为郡为州。伯乐传说就深深扎根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成武县这块土地上,世代流传着。伯乐姓孙名阳,春秋郜国人,秦穆公之监军少宰,官伯乐将军。《庄子•马蹄释文》引石氏《星经》“伯乐,天星名,主典天马,孙阳善驭,故以为名”。伯乐生于古郜国都城成武西北孙家庄,祖辈是兽医。孙阳少年时就非常勤奋,跟随父亲学习相马、驯马、医马。少有大志的孙阳游历诸国后,西出潼关,到达秦国,成为秦穆公之臣。伯乐凭借其高超的相马才能和高尚的人品,深受秦穆公的信任和器重,负责全国的战马挑选、驯育和医治。著名的故事有骥服盐车、牝牡骊黄等。伯乐选育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