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刺绣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刺绣篇
61、澄城刺绣
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澄城刺绣,是陕西渭南澄城县的农家妇女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表达感情时创造的艺术品,是在农耕生产和生活中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生子庆寿、丧俗祭祀等民俗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既实用又美观。澄城刺绣渊源流长数千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位于关中平原东北部的澄城县是这种民间艺术的发祥地。澄城县自秦汉时始设县邑,境内沟壑纵横,宜牧宜农,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澄城人被称为“澄城老哥”,更是彰显出澄城人重情信义的禀性,农业耕种历史的沉淀为澄城刺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澄城刺绣打
62、洪合刺绣
洪合刺绣清末以来,嘉兴市秀洲区洪合镇农村妇女的小围身十分引人注目,其刺绣尤为精致,图案丰富多彩,是当地水乡妇女服饰中装饰性最强的饰品。小围身是嘉兴农村妇女用来围身、保洁、暖身的布制小围裙,两端各有一条长约35厘米、宽8厘米的刺绣花带。花带制作讲究,有手工刺绣的人物及纹饰等,朴实中见华丽,既富有装饰趣味,又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主要用于妇女的日常装扮与劳动。一般当地未出嫁的姑娘都要绣上两对围身花带,制作两条围身,一条用来做客时用,另一条用来干活时用。小围身绣制比较复杂。第一步,将真丝或棉布裁成条状。第二步,绘好图样,成细墨线稿(有时也用乳汁勾画轮廓,以保持画面整洁)。第三步,细心刺绣,吸收苏绣技法,
63、西秦刺绣
西秦刺绣是流传于陕西省宝鸡北部塬区历史久远的汉族民间刺绣,具有浓郁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它不仅装饰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而且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民情风俗紧密结合,渗透到人们的生辰、婚嫁、寿延、祭祀、宗教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008年6月,“西秦刺绣”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西秦刺绣的流传地宝鸡地区亦称西秦,是周秦文化的发祥之地,民间手工技艺历史久远。西秦刺绣作为农村妇女的基础技能而普遍存在广大农村,以家族、亲戚、邻居关系为纽带,世代传承,一代又一代流传至今。虽不乏有民间高手,但名不见经传,不曾有准确的师承关系记载。经过了历代漫长的传承和艺人的创新,到明、
64、兴街刺绣
刺绣是兴街的一种民间传统工艺,距今有一百多年历史,绣品工艺独特,图案多姿,倍受人们喜爱。绣品主要有手工刺绣和板绣两类,手工刺绣以空心针,“抛刀”、剪刀和竹绷子为工具,以色彩斑斓,质地优良的布料和丝线为原料。经过绘、刺、抛、剪几个特定工艺程序制作而成。板绣以经过改装的缝衣机为主要工具和质地优良布料,色彩缤纷的丝线为原料,经绘、绣两个特定程序制作而成。兴街绣品历史上以群众喜爱的背带为主,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刺绣这一独特的传统工艺又广泛运用于开发适用于家庭、宾馆酒店为装饰品,其产品远销两广、贵州、四川和新加坡、美国等地区和国家。从业刺绣加工的人数已发展到3000余户10000余人,2005年实现刺
65、宁阳刺绣玩具
宁阳县刺绣玩具厂生产的刺绣玩具,其造型美观大方,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风情,又具有现代的美感。1994年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标准认证,获得了国家商检局首次颁发的玩具行业出口商品质量许可证。现有刺绣布绒系列玩具千余种,年加工生产玩具100万只,销售收入1000万元。
66、塘汇刺绣
塘汇刺绣春秋时期嘉兴地属吴国,故从古代一直流传至今的嘉兴民间刺绣也属苏绣。刺绣是嘉兴历代民间女子必须学习的一项活计。其成品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日用品是主流,应用范围极广,大致可以包括衣裙鞋帽类(如绣鞋、巾帕、袄裙)、被褥帐枕类和佩饰小品类,一般用于婚丧喜事和日常服饰。塘汇鞋帽刺绣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是丝绸、布帛、彩色丝线、膨体线、绣花针、剪刀、糨糊。其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是:(1)画图,在白纸上用铅笔画好图案,或用复写纸复写出现成图案;(2)裁剪,将丝绸或布帛用剪刀裁成所需形状的大小;(3)柏纸,用糨糊将裁剪好的丝绸或布帛与夹层用糨糊裱好,干后即成稍硬的柏纸;(4)刺绣,将画好或复写好的图案固
67、唐绣娘刺绣
蜀绣以绸、缎、绢、纱、绉作为绣底,绣线多数用彩色蚕丝,其刺绣技法甚为独特,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针脚整齐,紧密柔和,车拧细微。其传统针法绣技近100多种,常用的有30多种。如套针、晕针、斜滚针、切针等。具有针法严谨,针迹均匀,光、亮、平、齐、表现力强的特点,体现出绣物的惟妙惟肖,如鲤鱼的灵动,猴子的敏捷、人物的栩栩如生,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蜀绣以绸、缎、绢、纱、绉作为绣底,绣线多数用彩色蚕丝,其刺绣技法甚为独特,用线工整厚重,设色典雅,针脚整齐,紧密柔和,车拧细微。其传统针法绣技一百多种,常用的三十多种,如套针、晕针、斜滚针、切针等。具有针法严谨,针迹均匀,光、亮、色、平、
68、羌绣传统刺绣工艺(平武)
羌族,自称尔玛,是中国西南的一个古老民族。我县自古为氐羌族聚居地,早在西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王朝在县境内建置刚氐道,以统治当地的氐羌人。唐朝时,县境内的民族仍以氐羌等少数民族为主,至今还有八个乡镇5.1万余人。羌族是一个极富睿智的民族,更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千百年来,聚居在平武的羌族人民与其它兄弟民族一道在这高山河谷间劳作不息,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民族文化,羌绣便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早在明清时期,羌绣便在羌区盛行,平武羌族女孩子从小学习挑花刺绣,十四五岁就能绣出各种复杂的图案,制作出色彩鲜艳的绣品。羌族刺绣主要用来装饰衣裙、鞋子、头帕、腰带、飘带、通带、背带
69、张掖民间刺绣
张掖的民间刺绣,几乎遍及城市和农村的各个家庭。自古至今,刺绣为妇女的必修针工,一生不辍,日相传习。旧时,张掖民间曾广泛流传着这样的民歌?quot;十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了绣房绣牡丹,百花百鸟都绣上,男人穿上做新郎,姑娘穿上做新娘。张掖的刺绣花样别致,种类繁多。有枕头、披肩、香袋、绣帽、绣鞋、袜垫、针包、肚兜、桌裙、口袋、门帘、被单、床罩、围裙、围巾、旗袍、寿衣等。刺绣内容丰富,取材广泛。花卉草木、飞禽走兽、吉祥文字、人物肖像、山川河流、亭台楼阁、民间传奇、佛祖菩萨、天宫神仙等无所不绣。技艺娴熟,心灵手巧的妇女,还绣二十四孝图、红楼梦人物、水浒传人物、西游记人物、三国演义人物、封神演义人物、
70、横山民间刺绣
横山县刺绣是历代民间劳动妇女们的艺术,在民间美术中属于最基本、最古老的艺术品种之一。理清陕西省横山县民间妇女刺绣的历史,或横山县妇女在某个历史阶段或事件中的刺绣状况及作用等,并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对横山民间刺绣艺术的研究,必须先更好地理解陕北人的历史和文化,并为陕北历史和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在研究方法上,要运用图像学、形式分析、调研采访等方法,力求对陕西横山民间刺绣艺术有较全面的认识。一、横山民间刺绣渊源及横山民间绣女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榆林市中部偏西,毛乌素沙漠南缘。东临榆阳(区)、米脂;南接子洲、子长,西与靖边接壤,北靠内蒙古乌审旗。横山县辖10个镇8个乡1农场,358个行政村,总土
71、柯尔克孜族刺绣
柯尔克孜族的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绣制出自己民族的特色。他们绣制蓝天白云,就可以枕着云朵睡觉;他们绣制雪山冰封,时常徜徉在纯洁的雪山之中;他们绣制鲜艳花朵、如茵草地,连呼吸都是大自然的清香。柯尔克孜族刺绣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品,是柯尔克孜族人民世代传承至今、融合本民族特征和现代气息的传统手工技艺。2008年,柯尔克孜族刺绣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柯尔克孜族是生活在我国新疆帕米尔高原的少数民族,他们的先祖创造了十二生肖纪年,在操突厥语的民族中他们是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我国西汉时期的伟大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曾以“鬲昆”“坚昆”的名称第一次记录下柯尔克孜族先民的生活。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