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
151、子长剪纸
子长境内剪纸起源于元代,为民间娱乐的一种形式。昔时富豪人家每逢喜事,便动员家人剪花、草、鸟、木等,张帖于窗户、墙壁,以烘托喜庆气氛,民间则以自己的想象成各种图样,用以自娱。经漫长的历史演变,迄今已成境内独特的艺术形式。其作品粗犷古朴,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除窗花外,每逢喜庆节日,剪“龙凤呈详”、“双喜字”等以示庆贺。
152、横河剪纸
剪纸又称刻纸、剪窗花,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来的一种手工艺品,据资料佐证,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剪纸艺术就达相当水平了。横河剪纸出现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当地历史上移民较多,故此其剪纸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南方的细密精巧、北方的概括粗犷等特点,以阳剪与阴剪和剪与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有着自已独特的风韵,故一直沿传至今。旧时,剪纸作品多用于宗教祭祀、生育婚嫁、寿诞喜庆或者丧葬习俗等等的活动中,同时也可用于屋子装饰、器具包装等日常生活里。它所需的材料非常简单,就是各色纸张,(以各色腊光纸为多,按需要也可用绒纸、银箔纸、电光纸、宣纸等等,丧葬用的则多为黄表纸和白纸)。所用的工具也就是大小
153、滦州剪纸
滦州剪纸(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州剪纸,是我国北方剪纸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中国剪纸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滦州剪纸是滦州皮影的姊妹花,它们有着同样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是蜚声中外的文化瑰宝,给人类留下了永恒的艺术之美。剪纸,又叫窗花或剪画。它是在纸上剪出来的画。它的特点是:单纯、明快、朴实、粗健而富有装饰风味。旧时的民间剪纸,是滦县人民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来自民间,出于劳动群众之手,是劳动群众用来表达心声,歌颂生活的艺术创作。在取材方面,大多是生产劳动、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岁时节庆、祈福纳祥、婚丧嫁娶、生诞寿庆,以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小景、世态万象、时政宣
154、祁县剪纸
城赵镇(由原里村乡、城赵镇合并而成)位于祁县西部,历史悠久,民间文化种类繁多,当地剪纸艺术十分兴盛,流布于汾河、昌源河流域的里村、修善、原东、丰固一带,广泛用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日寿诞、祭祀祈福等各种民间活动。城赵镇剪纸艺术基本分为两大系列,一是艺人留样图,用水喷湿,贴于木板上用灯烟(古用蜡烛,后用煤油灯)熏制而成;二是艺人用笔绘图,或心传盲剪。表现内容也颇为广泛,有生活情趣的,有道德礼仪的,有抑恶扬善的,有寓幸福吉祥的,有寄托美好希望的,真可谓深刻中反衬着直白,稚拙中反衬着成熟,夸张中反衬着写实,简洁中反衬着精巧。代表作品有《鱼戏莲》、《清风亭》、《三娘教子》、《门神》、《嫦娥奔月》、《
155、嘉兴剪纸
剪纸起源于战国时期,至北朝、唐、宋时期逐渐发展到图案花样,镂刻金银箔粘贴、窗花、灯彩装饰、皮影人物、节日剪花等。艺人以刀代笔,通过画、剪、刻等技法,加上点染、着色等技巧,创作出精美的剪纸作品。剪纸艺术在嘉兴各县(市、区)农村非常流行。海宁斜桥镇及嘉善魏塘镇、西塘镇的剪纸具有代表性。剪纸的工具较为简单,一把剪刀(一把刻刀)、几张彩色纸(多为红色纸)就可以了。剪纸技法主要分为三种:一是折叠剪纸法。就是将一张方纸折三四折,剪好图样,展开后,几个同样的图样重复出现围成一圈,并呈圆形,这种形式称为“团花”。折叠剪纸不必刻意设计图案,随手而剪就可以剪出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变化万千,其乐无穷。二是对称剪纸法
156、兰氏剪纸
兰氏剪纸(2013年入选唐山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寨镇位于迁西县东北部21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迁西县经济文化重镇之一。据载:古时南太平山有马西雨为山寨王,北太平山有杨从巨为山寨王,该村在山涧,故取名太平寨。明代,曾有参将游击在此驻守,并筑有城堡。明隆庆二年改名为太平营,后又改名为太平寨。另有说法曰:汉代华佗、唐代孙思邈等名医都曾在此地治病救人,减少了疾病流行,因此,这里病死的人少于其他任何地方,故取名太平寨。清末时候,太平寨剪纸艺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他们手中的剪纸带有浓郁的乡风民俗气息,用一片刀片几片纸,用心雕刻花鸟虫鱼等等,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用心刻画
157、滦南民间剪纸
滦南民间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剪纸系滦南民间传统美术范畴。传统的滦南剪纸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由于滦南是北方剪纸“西纸东渐”艺术长廊中的重要驿站,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与东胡鲜卑、契丹文化中心地域的辽西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承,其艺术手法极为生动自由,类似木刻中不规范的自由滚刀风格的剪法。内部装饰纹样,采用多次对摺剪出排列不规则的平行细纹,这种风格手法在关内其它领域是很少见的。二是由明永乐年间开始,大明政权从山西多次大量移民到这里,促成这一带人口稠密繁衍和经济贸易文化的繁荣,使得另一大部类的剪纸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和山西、河北一带民间剪纸一脉相通。其艺术特
158、路北剪纸
路北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已有千年历史,早在汉、唐时代,民间妇女即有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的风尚。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彩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故事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也有作为礼品装饰或刺绣花样之用的。80年代,中国剪纸研究会成立,全国各个城市都有剪纸协会,据老艺人们介绍,清朝时期唐山有很多艺人以卖剪纸(鞋花、帽花、枕头花等等)为生;现艾氏剪纸是以唐山原有传统文化加之创新改良,近几年创作出新唐山“冀东皮影剪纸”。此作品已被中国文化部收藏。剪纸的主要特征因地而异,原以传统民俗文化及
159、古冶剪纸
古冶剪纸(2009年入选唐山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剪纸技艺已有千年历史,北方剪纸技艺经过近百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传承人刘江出生于剪纸世家,5岁拜著名的剪纸艺人周奇为师,至今从艺已有40余年,他秉承我国传统剪纸艺术的精华,博采众长,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创立了多层立体衬色剪纸技艺,一改过去传统的单色模式,将一幅幅剪刻作品变得更加立体美观。其作品反映民俗的民间艺术,表现内容有:吉庆、生肖、伟人肖像、山水、风景等写实的作品。多层立体衬色剪纸,既有南方剪纸的精细,又有北方的粗犷,采用阴阳交叉之刻法,创作的新写实作品,形象逼真,风格独特。民俗类剪纸源远流长,雅俗共赏,
160、高平剪纸
高平民间剪纸,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丰富,高平民间艺人用它把衣食住行、风俗节日装饰得多姿多彩。剪纸在高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主力军是不脱离生产的劳动妇女,她们结合民间的习俗节令,靠着切身的生活感受,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长辈和亲邻那里传承领会,加上自己从心底涌出的创造美的本能,制作出令人陶醉的乡土气息浓郁的剪纸。剪纸在民间的流行,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可以说日常生活是促进剪纸发展的社会因素,同时又是丰富剪纸内容和样式的源泉。春节前家家都要在洁白的窗纸上贴上红红绿绿的剪纸窗花,有虎、狮、鱼、鸡、兔、猫、喜鹊闹梅、鱼拱莲、风戏牡丹等不同内容,元宵节家家门前挂彩灯,彩灯上张
161、依安剪纸艺术
依安剪纸艺术皮影和剪纸是一对姊妹艺术。皮影早年被称为纸影,盖因其制作有的材料为薄纸板。由于用纸刻剪出的影人易折易损,使开始改用牛皮或驴皮,沿袭至今。影人的造型特点和制作手法与剪纸相近,因此许多皮影艺人往往也是剪纸高手。齐齐哈尔民间艺术家的剪纸和皮影艺术作品的确令人叫绝.(齐齐哈尔)
162、晋州赵氏剪纸
晋州赵氏剪纸是中国剪纸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流派,是母女传承的典范,具有鲜明的燕赵风格,是燕赵大地“活”的文化传统的见证,展现出鲜明的中华风情和民族气韵。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石德铁路、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省会50公里,北距首都300公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有“粮棉仓、鸭梨乡”之美誉。晋州赵氏剪纸有籍可考的历史起自清代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传承六代。其前辈谢冯氏、谢嫣蕊、李喜娥都是著名的民间巧女。她们剪的花样子在晋州民间广为流传,为妇女们争相描摹、复制和珍藏,在晋州剪纸的自然传承中发挥了骨干和桥梁作用。其-传人彭秀慧、第五代传人赵才萱、第六代传人庞晖相继荣获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