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剪纸篇
106、花山剪纸
剪纸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它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中发现并创作的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自己的生活、思想、情感,具有民族特色,它与人民精神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式。剪纸,又叫刻纸,窗花或剪画。区别在创作时,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虽然工具有别,但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基本相同,人们统称为剪纸。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其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我国剪纸风格大致可分为南方与北方剪纸。北方剪纸的特点是朴素、简练、概括、雅拙、感强,重于变形夸张喜用大的粗壮有力的线条来表现。南方剪纸秀丽、明快、柔美、工整细巧、玲珑剔透。剪
107、和县剪纸
安徽和县地处安徽省东部,东濒“黄金水道”长江,下游西北岸与马鞍山隔江相望,南临无为县与皖南重镇芜湖连通、西与含山县接壤、西北与全椒县毗邻,总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5万。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四通八达。和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区,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周朝属扬州之邑,春秋、战国属楚。唐为和州,宋沿唐制。清属江南左右布政使司。辛亥革命后,改和州为和县,现和县属安徽省巢湖市。关于和县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县剪纸则从汉始,经过了漫长的岁月,流传至今。为了掌握传承和发扬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
108、皖南剪纸
安徽宣城,风景秀丽的敬亭山脚下,《皖南剪纸艺术馆》以她清婉雅约的风姿迎接着中外游客,它作为宣城市传承皖南剪纸艺术的唯一载体,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皖南剪纸艺术,它堪称江南一绝,广受皖南老百姓的喜爱。是集观赏性、装饰性和应用广泛性于一体的精美手工工艺,极具收藏和实用价值。它又是中国人展示自身文化品质的载体,世界认识中华民族文化也必须要看到中国民间剪纸;它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语言,又常被人们用来教育人和受教育的民俗形式。皖南剪纸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精巧、细密、纤柔、恬静。皖南地区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伴着四季花草,与人朝夕相处,水的温柔与花的缠绵作用于人的审美情结;南方商品经济的活跃,“越是工细的工艺品,越
109、萧县剪纸
萧县剪纸作为萧县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于唐代,盛于明、清,高手如林,风格独具。汉代属沛郡(国),王侯云集;贵妇人所饰之花,是为剪纸先声,至唐代,树皮纸传入民间;多种民间艺术的渗透催生、社会习俗的变革、妇人首饰及婚丧嫁娶需求、居室点缀与拜佛祝福器物等的呼唤,使人们感到用纸张所剪饰物比用金箔银箔、素绢采帛既价廉又方便;于是,剪纸在民间很快流传开来。萧县剪纸,经宋、元、至明、清,又深受当地“中国画•水墨写意”的影响,已日臻成熟。尤其是乡土画家们的“既注重线条的质感与均衡,又苦心经营色调的淳厚及协调”之长,使萧县剪纸,十分讲究线面结合,并把点色、染色、填色等传统技艺推向炉火纯青的水平。至
110、成都剪纸
民间剪纸起源极早,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发展,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源于彝族原始巫术之驱邪剪纸,后与汉族地区的民间婚丧嫁娶图案剪纸、日常生活之鞋样、衣饰、窗花等剪纸图形图案相融汇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流派。“剪纸”深受四川城乡人民的喜爱,它是以民风民俗与民间绘画相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在四川及各地城乡广为流行,至今有上千年历史。它形式多种多样,有喜庆系列,祈福系列,装饰系列,生肖系列,民风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山川风物系列,民族风貌系列等,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给节日带来欢乐的气氛,其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是雅俗共赏,群众易于参与互动。民间剪纸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
111、四川剪纸
民间剪纸起源极早,经过上千年的流传发展,成为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源于彝族原始巫术之驱邪剪纸,后与汉族地区的民间婚丧嫁娶图案剪纸、日常生活之鞋样、衣饰、窗花等剪纸图形图案相融汇融合,成为独具特色的民间剪纸流派。“剪纸”深受四川城乡人民的喜爱,它是以民风民俗与民间绘画相结合,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在四川及各地城乡广为流行,至今有上千年历史。它形式多种多样,有喜庆系列,祈福系列,装饰系列,生肖系列,民风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山川风物系列,民族风貌系列等,给群众带来艺术享受,给节日带来欢乐的气氛,其有别于其它艺术的特点是雅俗共赏,群众易于参与互动。民间剪纸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应用价
112、豆村剪纸
剪纸本县豆村的剪纸最为有名,现存有清代精品百余件。它吸收了剪彩、刺绣和皮影艺术的特点,构图丰满完整,布局讲究,变化多端,有主有从。贴在窗纸上的暮窗花,单色彩线窗花,精巧细腻似白描;点色窗花则简练概括、色彩丰富,是剪纸、绘画的有机结合。内容有走兽、花鸟、社火芯子、戏剧人物、吉祥字样等。50年代后,周至妇女的剪纸,创作出不少精美的作品。刘阿丽等4位女青年创作的花卉剪纸组画,1984年曾作为陕西民间美术精品在香港展出;吕孔雀等6位女青年创作的280幅剪纸,1986年作为西安文化艺术精品赴法国巴黎展出。
113、磁县剪纸
磁县剪纸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流传区域广,群众基础雄厚,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独具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北方剪纸杰出典型代表之一。磁县剪纸分单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两大类。单色剪纸在全县各村都有能手、巧手。其中有己故的张树梅,她的戏曲人物剪纸最为代表。作品多次参加省、市、民间美术展览。1984年中国美术馆收藏她400幅剪纸作品,其中《空城计》在中国美术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发表。张树梅的生涯都是在剪纸艺术中渡过的,其剪纸技艺第三代传承人殷付云在继承她的技艺基础上,大胆创新,作品构图意新,刀法大气,作品多为家庭装饰。目前她和丈夫张树芳专门从事剪纸的研究和创作,并创办起磁县第一家剪纸加工企业“云芳剪纸制作中心
114、大桥剪纸
大桥镇位于湖南省衡东县北部,大桥剪纸始于明朝末年,至解放前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地方特色的剪纸风格。新中国成立后在形式与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更为贴近生产与生活。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大桥剪纸带来了勃勃生机,剪纸队伍不断壮大,其作品随着各级展览、大赛中的频频获奖而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97年,大桥乡被命名为省级“剪纸艺术之乡”。2009年,大桥剪纸列入衡阳市“非遗”名录。大桥剪纸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表现在其作品的意境美、形式美、装饰美、抽象美、情趣美、构图美等等给人以不同的美的享受,其所表现的变形率真、简略稚拙,与外来文化的现代审美意识相吻合。大桥剪纸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她不仅是村民美
115、剪纸(张氏剪纸)
张氏剪纸当前的传承人为张秀珍,她的爷爷和父亲是当地很有名气的木匠,掌握有较高的手工雕刻技术,常在家具和木板上雕刻出丰富多彩的艺术图案,高超的雕刻技术来源于他们深厚的剪纸功底。张秀珍自小酷爱剪纸,在祖辈父辈的熏陶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练就了一手较高的民间剪纸技艺。她可用剪刀、纸张无需作画就能随手剪出各种图案作品来。在剪纸所用的材料上,最早多为普通彩纸,易褪色且不易长期存放,后张氏剪纸开始使用绫子布作原材料,由于绫子布光滑柔软,不易剪出作品,因此使用绫子布作原料时,须将绫子布进行一次拖裱,拖裱后的绫子布就硬挺一些,很好使用,而后剪出所用图形,再把剪出的图形粘贴在另一张绫子布上,就形成了一幅套色剪纸作
116、修水民间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把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以千差万别的图案,寄托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以艺术手段表达人们极其丰富的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修水民间剪纸艺术属于传递艺术,而且剪纸与绣花紧密结合。上辈人通过言传身教,把民俗文化概念、剪纸艺术的传统纹样和本身的创新理念,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代,其传人主要是妇女,修水妇女心灵手巧,勤劳聪慧,剪纸艺术在她们手里精彩纷呈,妙趣横生。这种艺术,材料易得、成本低廉、工具简便,技巧祖传和自创,而表达效果立见、装饰性强、适用范围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民间剪纸,在修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么,问题就来了,剪纸艺术为何能在修水根深叶茂,成为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
117、民间剪纸
民间剪纸
118、建平剪纸
建平剪纸是东北剪纸的一个主要流派。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沉淀,多民族风俗的浸淫,独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建平以蒙族萨满文化为主体的、蒙汉文化相结合的造型粗犷、浪漫的剪纸艺术。建平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独特的剪纸艺术,自春秋到明清,大多数时间都是由山戎、东胡、匈奴、鲜卑、乌桓、蒙古、契丹等少数民族居住,蒙古诸部在此盘踞时间最久。清中叶以来,大批汉民出关,带来山东、山西、陕西等关内剪纸,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剪纸艺术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建平剪纸风格。建平剪纸作品在艺术上运用了对立统一的手法,以白色基调为主,线与面巧妙地结合,相互衬托,对比强烈,富有韵律感;造型稚拙粗犷而不呆板,夸张变形而不失真。所剪事物粗犷中
119、田氏剪纸
田氏剪纸是一种散发出浓烈的民俗气息的民间美术,它发源于有着“民间绘画艺术之乡”美誉、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的陕西省宜君县。宜君剪纸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新中国成立后,宜君剪纸的影响逐渐扩大到国内外。田氏剪纸作品在类型上分为人物、动物、飞禽、花卉类,主要用途又分为春节、嫁娶、刺绣底样、礼仪宗教等四大类。田氏剪纸作品构图大胆洗练,刀法明快,无论是人物还是动物、花卉都给人以一种拙中藏巧的余韵,作品画面大多喜气洋洋,并透出一股原始的清新。田星剪纸题材丰富、寓意深刻,且几乎都与民间习俗、传说故事有关,如《娃娃座莲花》意为“连生贵子”等。1996年,田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
120、梅山剪纸
梅山剪纸是以梅山文化为底蕴的在益阳安化地区流行的民间剪纸艺术的总称。其代表是以生长在安化县仙溪镇光明村的剪纸艺人向亮晶提供的剪纸资料为佐证,反映了益阳市近代剪纸活动状况,益阳市政府2009年通过相关专家论证,确定该生存状态的剪纸艺术为益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命名为“梅山剪纸”。“梅山剪纸”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在传统生活中它主要表现在:祭祀活动、婚礼庆典、重大节日、寿诞、生育、鞋花样、生活装饰、生活娱乐(影子戏)这些方面,梅山剪纸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是当地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清·嘉庆十六年《安化县志》记载:“梅山地区土俗淳古,其俗多慷慨”在梅山巫教活动中需要用土纸剪成各种桃符、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