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民俗文化--节日篇特产
各地民俗文化--节日篇
46、苗族杀鱼节
苗胞独特的盛大节日。每年清明节前后,由苗胞扑克发组织的有上万人参加的杀鱼活动。活动在开阳、贵定、龙里、福泉四县交界的清水江约10公里的河段举行。是日,四县沿江各寨苗胞由“渔头”(领头人)率领举寨出动,男子找叉背药(春好的化香树叶),妇女身着盛装,肩挑“亚米”(鱼饭)、米洒齐集于江岸,形成数公里长的人墙。渔头一声令下,投药人便将包一齐投入江中。不一会儿,只见钢叉飞刺,一条条大鱼被杀起,欢呼声此起彼伏。夜幕降临,苗胞们架火煮钎,相互在歌声中名敬酒,预祝当年吉祥顺利和取得好收成。未婚男女双双藏入夜幕,对歌诉情。整个活动声势浩大,风格独特,别有情趣。
47、摩梭人转湖节
居住在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泸沽湖周围和木里县屋脚乡屋脚村利加咀组的摩梭人都属蒙古族,该民族十分崇拜自然和祖先,信仰“达巴教”和“1教”,崇尚自然崇拜和多神崇拜。由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大自然产生了息息相关的联系,摩梭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无不充满着对各种神灵神山、海子(当地俗称的高原湖泊)的崇拜,转湖节就是摩梭人原始信仰的体现。【产生年代】摩梭人自称“纳”或“纳日”,史籍称“摩梭”或“摩挲”、“摩西”、“摩沙”等同音异字。摩梭人信奉达巴教,元末明初藏传佛教传入当地后,他们在信仰达巴教的基础上信仰1教。达巴教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崇拜石祖、崇拜鬼神、崇拜女神、女祖先和女性,是典型的原始
48、翻鼓节
翻鼓节,既是祭祀0、迎接春天、祈祷丰收的节日,也是人们联欢娱乐、交友寻偶的节日。二月,当南皋河两岸的山野新披片片翠绿、粉红桃花点缀褐灰色山野的时候,丹寨县南皋乡清江村的家家户户开始准备过他们苗家独特的节日——翻鼓节。翻鼓节是由鼓藏节演变而来的。每年春、秋各过一次。除了个别村寨在每年农历正月、九月猪(亥)或狗(戌)场天过以外,都是在农历二月、九月的猪(亥)、牛(丑)或龙(辰)场天过,节日内容为:祭0、宴亲友,跳踩鼓舞、斗牛、唱歌、碴河比赛等娱乐,节日要过3天。传说翻鼓节跳木鼓舞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每年正月,人们都要上九重天和0一起过节,吹芦笙跳木鼓舞十二天才回来,这样0们才快乐。后来出现了
49、贺州浮山歌节
农历四月二十六日,为浮山庙炮期,解放前举行抢花炮、唱大戏等文化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已演变成对歌活动。农历五月十五日是歌节。浮山位于贺街镇大鸭村的贺江和大宁河交汇之处,四面环水。山上建有陈王祠、钓鱼台、环碧赛歌楼、沦浪亭等建筑。其山孤峰中流,形如巨大“玉印”,故又名玉印山,是贺县有名的旅游胜地。届时,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赶节,有湖南和广东等外省的来客。河滩上搭起座座歌台,中午歌手便纷纷登台赛歌。对歌多为即兴,随编随唱,有本地人山歌“里罗咳”和“连山调”、客家人山歌“叮咚叮”,也有瑶族山歌“拉发腔”,十分热闹。
50、藏族尔苏射箭节
射箭节是藏族尔苏人神圣的节日,是在民族文化中最具内涵的节日。射箭节,藏称“措乃屋”,顾名思义,为射箭习武之节在每个的农历三月初一进行。藏族尔苏不同于别的地方的藏族,其语言、信仰、服饰、风俗都有自己的特色。射箭节是为纪念古时英雄车莫阿刚发明弓箭、教人狩猎、训练箭术抵御外敌、抗拒灾害、安排生产的节日而起的纪念性节日,也是祭祀和祈祷丰收而开展的传统活动。【产生年代】据《吴越春秋》记载,我国弓箭发明于距今5000年的黄帝时代。射箭在周代就被列入当时教育的内容之一,当时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箭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许多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举办各具民族形式的射箭比赛的记载。藏
51、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1、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
52、彝族 “阿依蒙格”儿童节
“阿依蒙格(彝族儿童节)”是先民们为了抵御疾病对儿童的侵害而发起的节庆活动,在彝语北部方言所覆盖的大部分彝族地区都有流传。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有四川省雷波县谷堆乡,才保留着完整的“阿依蒙格”仪式程序。【产生年代】关于“阿依蒙格”产生的具体时间已无从考证。据说,开天辟地时代,阴间住着一个叫“普兹普阿莫”(相当于阎王)的吃人魔王。他属蛇,在鼠年鼠月鼠日娶亲,蛇日就生了儿子,马日儿子得病,羊日为儿子治病,进行禳解仪式。但到猴日,儿子还是死了,鸡日出丧,0“库斯”即祭扫坟墓(目的是让死去的人得到安宁,不再骚扰活着的人)。在属羊日至属0进行禳解、送丧、“库斯”等仪式时,“普兹普阿莫”家都要从阳间抓人去当祭
53、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也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涵盖了屈原文化、龙舟文化、节庆文化等多重内容,与一条名江(汨罗江)、一位名人(屈原)、一座古祠(屈子祠)紧紧连为一体,并派生了一项龙舟竞渡运动。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除办家宴、吃粽子、插艾挂菖、喝-酒、赛龙舟、观龙舟、回娘家、辞端午外,还包括偷神木、雕龙头、唱赞词、龙舟下水、龙头上红、朝庙等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祭龙、祭屈习俗,同时,也留下了“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等许多端午民谣。2006年,汨罗江畔端午节习俗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汨罗市人民政府为保护主体。
54、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
潮州凤凰山是粤外所有畲族公认的民族发祥地和始祖居住地。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是畲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祷为主要形式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民俗活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潮州凤凰山的畲族“招兵节”和图腾文化是畲族文化的结晶,是组成整个畲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历史上“招兵节”是位于凤凰山各畲族村每隔三至五年举行一次,于冬至前后三天请法师择吉日举行。据了解,这个活动现仅存于潮州的凤凰山区的畲族。整个活动头尾三天连续,共有二十八个项目,分四段落进行:一、祷告,二、请神、安神,三、招兵,四、收邪。从整个过程看,贯穿于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畲
55、恩施“牛王节”
“牛王节”是恩施州苗族传统节日之一,曾在苗族聚居区广泛流行,现在主要流行于来凤酉水流域,在其他地方只有节日遗俗。牛王节一般在农历四月初八或十八举行,又称“四月八”,其节日活动以酬谢耕牛的祭祀活动为主,兼有其他如上刀梯、民歌对唱等传统文化表演。“牛王节”的传说中流传较广的说法是,一次战斗中,大雨中苗族士兵战败退至一条猛涨的大河边,危急之时一条水牛从河对岸游过来,士兵们拖着牛尾巴转移到河对岸,遂奉水牛为神牛,这一天恰好是农历四月初八,所以以后每年在这天都举行“牛王节”,感谢神牛救命之恩。苗族人举办牛王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感谢耕牛的耕种之恩,在本质上是一个农事祭祀节日。来凤苗族人过“牛王节”时,要让耕
56、东莞乞巧节
七月初七“拜七姐”是岭南传统风俗,自古以来,东莞市望牛墩镇的民间女子每到七夕就有制贡案,摆巧物,拜“七姐”的传统习俗。望牛墩镇的乞巧习俗活动历史悠久,其独特之处,一是“论七夕为六夕”,即在农历七月初六交子时辰于贡案前举行拜祭七姐仪式,虽也源自古代中原,却区别于许多地区;二是以制作“七夕贡案”为习俗活动的主要载体,其主要特征是民间女子以乡土材料、农作物等为原材料手工制作各类巧物,在八仙台上铺上一张大红布,挂上神围裙,摆上各种手工饰物和人物公仔等。随着社会的发展,贡案制作越来越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做工精巧、造型生动、色彩鲜明等特点,如均创作七种花、七种果、七双绣花鞋、七张台椅、七套衣服贡给七姐
57、东莞东坑二月初二“卖身节”
东坑镇位于东莞市中部,地处穗、深、港经济黄金走廊,交通网络完善,北距广州70公里,南至深圳60公里,往东莞火车站6公里。东、西、南、北分别与东莞市寮步、大朗、常平、横沥、茶山等镇接壤。全镇面积27.5平方公里,常驻人口2.8万,流动人口10多万人。镇府驻地距市中心区20公里。东坑镇是大朗、大岭山和石龙的水陆交通中转站,来往车船甚繁。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塘唇村一卢姓大户需雇长工耕作,人们闻之前来受雇。来的人多,其他大户亦前来雇去。逐渐形成规律。每年二月二开耕节前,农工自发来到东坑找雇主。由于多在二月初二订立雇用契约,于是附近想出卖劳力者,头戴竹笠,肩披布巾,前来受雇,坐在塘唇围前的围篱下,等待“卖
58、豆腐节
“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间活动。据林氏族中长辈介绍,豆腐节的起源大约在公元1609年。那年正月十三林氏村民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又喜添男丁,村民们认为是豆腐仗带来的人丁兴旺,此后每年正月十三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至今已经发展成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豆腐节。“豆腐节”首先于年初八或初九开新丁会,由丁头(这一年最先出生的男丁是头丁,其父亲就是丁头)组织。农历正月十三之前是今年的灯,农历正月十三之后是明年的灯。新丁会的任务就是收集豆腐节所需的经费,并安排豆腐节的有关事
59、恩施向王节
向王节向王是鄂西土家族的远祖。传说他生于武落钟离山赤穴,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在清江河遇难。为了纪念他,人们在清江两岸修建了向王庙,现有40多座。每年六月初六,人们都要换上干净的衣服,到向王庙去烧香进贡果。向王节的来历相传向王不仅是土家人的远祖,而且是开辟清江的人。据向王庙石刻记载:“向王生而为人,死而为神,开辟清江,有大禹之德。”民间还流传着一首歌谣:“向王天子一支角,吹出一条清江河,声音高,洪水涨,声音低,洪水落,牛角弯,弯牛角,吹成一条弯弯拐拐的清江河。”因此,每年六月初六这天,驾船的、放排的行到向王庙前时,必须鸣放鞭炮,张灯结彩,一边祭祀,一边祈求向王天子保佑航行平安。
60、牛节
牛节汉族多数以农历四月初八为牛节。这天,用枫树叶煮乌色糯火饭,先用菜叶包一团喂牛,同时念诵:“牛呀牛,你幸苦,好好吃饱肚;牛呀牛,你能干,犁田粑地是硬汉。”待牛吃饭后,主人牵牛下河洗澡,之后放到预先选好的草地上让牛饱食一天。这天,决不用牛劳作。南乡壮族以四月八日为“牛王节”,这天打扫牛栏,并在住房大门头和牛栏门头插枫树枝,在牛栏门口祭奉牛王。养水牛的以枫树蕊作汁蒸黑色糯米饭,养黄牛的则以山羌根块捶烂取汁蒸黄色糯米饭,除用菜叶包糯米饭喂牛外,还灌一杯糯米洒给牛吃。水口乡汉族四月八日除吃“乌米饭”外,晚上禁点灯,伟说这天夜里点灯会惹蚊子入屋,整年人们会有招致蚊子搔扰之苦。这天,用枫树叶煮乌色糯火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