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莲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莲篇
226、枸杞莲子鸡汤
材料:枸杞30克,红枣12个,干莲子60克,鸡肉210克,盐少许,水800毫升。食用方法:可在睡前1小时喝1碗。做法:1、枸杞、红枣洗净,鸡肉洗净、切块,莲子洗净备用。2、把做法1的料放入水中,以大火煮滚后,捞除浮沫,改小火焖煮至食材软烂,加盐调味。营养说明:莲子养心益肾,可安神,对失眠多梦有治疗效果。鸡肉则含色胺酸,有利于睡眠。
227、彩莲船
彩莲船彩莲船又称旱船,仿川剧《秋江》搬上街市进行表演。用竹、木等做成船型,外蒙以布或色纸。表演时,舞女将“船”系于腰际,如坐船中,另一人扮执浆艄翁。在锣鼓声中,二人合舞,船随舞女轻盈舞步,似漂浮水上,随波荡漾,艄翁舞姿诙谐有趣,常与龙灯、狮舞、车灯、莲宵等配合游市。
228、五莲山菜宴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旧时荒年充饥的野菜,经过整理、完善、丰富,已成为宴请佳肴。山菜宴主要以当地山区野菜为主原料,采取煎炸烹炒制作而成。目前已有100多道菜品,摆上餐桌。美食类型:独特风味美食推荐:五莲山周边农家乐
229、采莲船
“采莲船”又称旱船,是一种传统民间习俗舞蹈,以采莲船为道具,多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表演。采莲船一般用竹篾做龙骨扎成船状,外用各色布块和彩纸糊成,船顶犹如楼阁亭榭,底部呈船形,船中可容一人站立。采莲船的玩法是:锣鼓家什响起,玩船开始,一女子站在船内,摹拟采莲船行进的各种姿态,船外有艄公、艄婆,艄公撑篙(桨),艄婆撑舵;艄公手持竹篙在旁撑船并表演各种唱词,船后由艄婆化妆成花脸做丑角,手摇大蒲扇,扮做滑稽样赶艄,逗趣取乐。三人动作协调,以舞蹈动作表现行船、撑篙、过滩、搁浅、推船、等情节。在簸箕大个圈内,顶船的围着艄公转,艄婆子追着船尾扇,艄公指挥船儿转,锣鼓点子指挥船儿玩。锣歇歌起,歌词多是自己临场即
230、高平九莲灯
九连灯又称“跑灯”、“耍灯”、“花果灯”。流传在晋城、高平、沁水、陵川等县。高平县凤和村的九连灯是根据八洞神仙赴王母娘娘蟠桃盛会,孙悟空偷吃仙桃的神话故事编制而来。初时由8名男青年表演,各执桃花、石榴花、桂花、腊梅等16盒鲜花、瓜果彩灯,分别代表八仙。后来,将人数增至24人,在花果灯中,加入了一种手提的圆形红色纱灯,使花灯经灯相互映衬,很为舞蹈增色。九连灯在街头表演时,由“飞灯”(即由长竹竿高挑一纸糊的白鹤或蜜蜂、蝴蝶、金鱼状的灯)前导,后随各种花灯,在锣鼓伴奏声中,列队游走于大街小巷。当到了场地表演时,仍先由“飞灯”绕场一周,然后舞者或举或提彩灯,以圆场步变换各种队形图案,载歌载舞,在歌唱声
231、安州莲花落
分布区域:连花落起源于宋,何时传入安县无考。基本内容:艺人自做一副竹板、一端用细绳连接,再做一小串闹子,就是连花落。主要特色价值:表演时,左手两块竹板相互撞击,右手抖动闹子,双手巧妙配合,产生有节奏的声响,同时进行说唱,内容多是宣传佛教思想,劝人行善积德。民国年间,乞丐常用于讨饭——根据主人家社会地位、行业和家庭经济状况自编颂词、吉语,当面说唱;主人家不给钱粮,就编一些挖苦、嘲讽的段子出气。濒危状况:50~70年代,一度用来作为宣传工具使用;80年代,趋于濒危。传承人状况:谢佑鲜联系电话:13550836023
232、先锋莲宵
莲宵形成于宋元时期,解放初由北方流传过来。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梓潼广泛流行,后经先锋村王翠云改编并成立了先锋莲宵表演队,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了富有梓潼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形式——先锋莲宵。这是当地老百姓最喜爱的自娱性舞蹈。表演时按照一定的套式挥舞竹鞭,随着节拍舞动并敲击身体某些部位,边舞边唱,场面欢快热闹,曲调简单朴实,极具民歌风味,唱词四句一段,多为七字,备受群众欢迎。先锋莲宵是闹年节时的文娱活动形式之一。莲宵用长1米左右的竹棍,上嵌小铜钱,作舞者道具,兼打击乐器。打莲宵的舞蹈性很强。参加表演的人数一般为16人,男的八人,女的八人,也可以根据情况增减,身着汉族新衣新裤,腰扎红绸,每人手里拿着
233、莲宵
莲宵又名连响,将齐肩小斑竹两端各开孔4至5个,每孔系铜钱2至3枚即成道具。因道具制作简单,群众多喜参加。表演时,表演者伴随秧歌锣鼓,用莲宵有节奏地敲打肩、膀、腰、腿、脚等部位,棍中铜钱随之发出清脆的响声,边舞边唱。解放后,经艺人逐步创新,形成县境独特的8拍、10拍、12拍拍击法至今。
234、十字莲花
十字莲花廿三里街道莲花班始创于1929年秋,领头人陈云轩,共11人参加。全以青年人为主。步调以马步为主,迈得有劲,功力要好,手脚有限度,以乾隆皇帝游山东和游街莲花二部为唱腔,1942年由陈心田组织的莲花班,参加人员十一人,除2人健在外,其余人员均已故。当时莲花词除乾隆皇帝游山东和游街莲花外,还新增了抗日战歌,大力宣扬抗日精神。195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上的讲话》十周年,由义乌县文化馆组织,埠头村的莲花班由陈希明带十三人到县城表演,获得一等奖。
235、莲花落
莲花落莲花落又名“莲花乐”或“莲花闹”。原为乞丐乞讨时用竹板击拍演唱的顺口溜,后来逐渐发展为曲艺。清乾隆年间,县境内出现职业演员,内容多系民间传说,也有即兴演唱。嘉庆后,彩扮莲花落出现,增加了闹子(又名节子)、小锣等打击乐器,并发展到扮演人物故事。
236、温州莲花
温州莲花,系由温州道情演变而成的曲种。流传于温州市(包括所辖各县)以及台州、丽水的部分地区。是我省的主要曲种之一。其中有只唱不说的“大莲花”、“小莲花”、“对口莲花”,也有说唱兼备的“讲唱莲花”;20世纪50年代,艺人们又创造了“伴琴莲花”。温州莲花在清末民初时非常兴旺,有“大街小巷搭布幕各宫各庙闹翻腾。街头巷尾摆香案,道情莲花唱词文”的描写。也出现了一大批著名艺人。20世纪50年代,在著名女艺人朱翠月的影响下,温州莲花风靡一时。温州莲花有传统长篇书目五十余部。题材有与佛道教义有关的,更多的是世俗故事、民间传说,特别是有《高机与吴三春》、《黄三袅与林宝郎》、《刘文龙》、《双江渡》、
237、莲萧
分布区域:连箫,又称霸王鞭。主要分布在安县的桑枣镇。基本内容:用一根约3尺长的荆竹,中间分段钻孔,再用铜丝穿上小钱,就是连箫。据口碑资料,连箫于抗战时期传入安县。主要特色价值:用连箫在肩上、脚上撞击出节奏,并随节奏舞动、演唱,就是连箫表演。表演前,要编好脚本,作好排练;表演时,动作、唱腔须协调一致。适于女性表演,一般为4人,也可8人;场地可选择舞台,也可使用广场。濒危状况:50年代后,县文化馆曾组织艺人表演过,现濒于消失。传承人状况:付祥珍联系电话:08164368727
238、博平南莲池十孔藕
白莲藕,有千年栽培史,博平南莲池藕曾为上等贡品。南莲池所产十孔白莲藕,质地细腻,脆甜无渣,历代闻名。十孔白莲藕有别于其它藕的最大特点,就是十个孔,十孔藕因此得名。据说,别处的藕种在南莲池里,也会成为十个孔的藕;而南莲池的十孔藕拿到别的地方去种,就不会有十个孔了。或是因为南莲池历史悠久的缘故。十孔藕长势特别茂盛,藕块又粗又大,有的直径达八、九十厘米。荷叶厚如铜钱,颜色深绿。制作工艺:清炒、凉拌、蒸煮,咸、鲜、甜口味均可。特点:藕质洁白细腻,润泽如玉,食之鲜脆香醇,爽口无渣。生食生津止渴,熟食色味俱佳。营养丰富,有“藕中之俊”的美称。
239、丁莲芳
位于浙江北部、太湖南滨,素以美食天堂之称的湖州。公司主导产品千张包子系湖州民间商人丁莲芳先生于清光绪四年创制。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千张包子以其肉嫩不腻,松软可口,芬香振食的特点而誉冠江南名扬海内外。著名书法家费新我曾挥毫为丁莲芳千张包子写下:“鲜而精、名乃扬”的佳句。丁莲芳千张包子名闻遐迩,香港《大公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食品报》等报刊曾分别作了专题报道。1989年荣获商业部饮食优质产品“金鼎奖”,1993年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6年获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及国际食品博览会优秀产品;1997年荣获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1994年至2004年连续四
240、太原莲花落
莲花落,是一种说唱兼有的汉族曲艺艺术。表演者多为一人,自说自唱,自打七件子伴奏。“竹龙又替水龙船,斗巧争奇色色鲜,笑煞城东王老爷,听人齐唱落离莲。”诗里的“落离莲”即“莲花落”。新干“莲花落”可上溯至宋朝,形于明盛于清。其实“莲花落”自古就在全国流传,北方的“二人传”就是从“莲花落”演变过来的。新干“莲花落”从清末开始广为流传,出现了专门从事唱戏文的叙事性“莲花落”的职业盲艺人,演唱民间故事。此外,神政桥乡松溪村陈连添(又名陈蠢子)等20多个主要盲艺人也十分活跃,演技甚佳。新干“莲花落”以“曲艺本调”、“曲艺哭调”为主要曲牌,同时吸收了民间小调,采茶戏音乐,唱腔婉转、流畅,善于叙事,宜于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