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马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马篇
61、渭源马铃薯种薯
正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西秦岭山脉南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交汇地带,该县气候冷凉且南北差异大,北部冷凉偏旱,南部高寒阴湿,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病害发生轻,传播病毒媒介昆虫少,所产马铃薯种薯品质优良,种性强,带病少,异地调种增产潜力大,为马铃薯种薯繁育的理想区域,是甘肃乃至周边省区马铃薯良种供应基地,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当前马铃薯产业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这对渭源马铃薯良种繁育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时下,走进渭源县马铃薯种薯主产区会川、五竹一带,放眼望去,标准化管理的数千亩马铃薯良种网棚银波荡漾、碧浪起伏,机械化耕作的种薯大田,垄沟分明,长势喜人,遍野盛开的薯花浓郁芬芳,沁人心
62、互助马铃薯
地域范围在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02°45′之间,即塑山以东龙山以南和沙塘川、哈拉直沟、红崖子沟川水流域以北地区14个乡镇(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沙塘川、双树、五十、丹麻、台子、五峰、威远、西山、蔡家堡、东沟、东和)为互助马玲薯证明商标产品的生产地域特定品质由于青海省互助县高寒冷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薯形大、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少、适口性好,在2006年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互助马铃薯”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正式注册,这为互助县优质马铃薯走出互助,走向全国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3、定边马铃薯
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全县第一大宗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定边县委、县0按照“特色农业富民、马铃薯经济引领”的战略思路,抓住马铃薯产业不放松,不断优化种植布局,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优质薯推广,稳步推进产业化开发,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带动全县近28万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最具优势潜力的主导产业,2007年定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特产之乡”、获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定边洋芋”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显示出了以下四方面优势:种植基地规模大,产量高。马铃薯是定边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农作物。截至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
64、黄田马蹄笋
马蹄竹又名绿竹,属禾木科慈竹属,为合轴型丛生竹。马蹄笋口味鲜美甘甜,据福建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检测,富含人体必需的18种氨基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多种维生素等有机物营养物质,以及磷、铁、钙等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防癌之功效。马蹄笋生长在武夷山脉闽江中游双坑为中心,方圆10公里范围云雾缭绕的闽江两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致它的味道和营养比其他地方生长的同类产品有着独到之处,它的历史悠久,成名于乾隆年间,因为它长在山麓之间,当时名叫“麓笋”,乾隆皇帝下江南期间骑马路过黄田境内的一岗岭,因劳累饥饿过度摔下马背,被一笋农发现。好心的笋农便挖笋给乾隆充饥,乾隆帝从未吃过如此鲜美的食品,便问
65、大通马铃薯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农机推广协会申请注册了“大通马铃薯”集体商标
66、临洮马铃薯
轰轰烈烈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业托起了临洮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一片蓝天。近年来,临洮县从洋芋精深加工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外资、兴龙头、延伸产业链,“土蛋蛋”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金豆豆”,先后涌现出了三江公司、兴达公司、新兴淀粉、腾胜公司等一大批洋芋加工企业,马铃薯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年加工马铃薯达到10多万吨。龙头企业舞起来产业要发展,龙头带动是关键。近年来,县上按照“扶持一批大龙头、培育一批新龙头、兴办一批小龙头”的思路,通过招商引资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兴达淀粉公司、腾胜淀粉厂等一批龙头企业,以高附加值、经济效益佳、市场前景好的高品质精淀粉、变性淀粉、雪花粉颗粒全粉为主导产
67、麦洼马
麦洼马红原县畜牧工作站麦洼为四川阿坝一个地名,该马体高约130左右,呈兄深、短脚近似奶牛的体型。体貌特征:体质结实、干燥,略显粗糙。被毛较密,多青毛、栗毛、黑毛、骝毛。
68、褐马鸡
褐马鸡褐马鸡是我国特产珍稀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仅见于我国山西吕梁山、河北西北部,目前约计有2000只左右。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形态特征褐马鸡成高约60厘米,体长1米-1.2米,体重5公斤,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头侧连目有一对白色的角状羽簇伸出头后,宛如一块洁白的小围嘴。褐马鸡最爱炫耀的是它那引人瞩目的尾羽。其尾羽共有22片,长羽呈双排列。中央两对特别长而且很大,被称为“马鸡翎”,外边羽毛披散如发并下垂。平时,它高翘于其他尾羽之上,披散时又像马尾,故称“
69、藏马鸡
藏马鸡藏马鸡(Crossoptiloncrossoptilon)也叫白马鸡、雪雉。体型比环颈雉大,在三种马鸡中它是最大的一种。通体大都为白色、头部两侧红色,头顶上生有密密的黑色短的绒状羽毛。耳羽呈簇状,白色,像两个短角向后延伸着,有耳羽簇是马鸡类最显著的特点。它的体背部羽色略沾点灰色,两翅呈灰褐色;尾特别长,有尾羽20枚,有的为22枚,尾羽的基部灰色,向后渐渐变成紫铜色,及至末端则变成暗绿色和深蓝紫色,而呈现金属光泽。这种马鸡的中央一、二对尾羽大部分羽枝长而稍疏,但不形成披散状。雌鸟与雄鸟相似,但体形稍小些,羽毛也较暗淡。雌雄鸟的嘴均为粉红色,腿和趾红色。雄鸟和鸡一样还有距藏马鸡是我国特有珍
70、察哈尔马铃薯
察哈尔马铃薯马铃薯,也叫山药。马铃薯也是性喜冷凉气候,适宜在疏松的土壤上栽培,乌盟年度播种面积400万亩,约占全国总播面积的七分之一。说马铃薯是一宝,指的是种植马铃薯二高一大:产量高,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大。马铃薯旱地种植一般亩产二千斤,滩水地种植可达五千来斤,是高产作物,一般比种植谷类作物产量高百分之三十,产值高百分之四十。每百克马铃薯含能量79千卡,蛋白2.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7.8克,膳食纤维1.2克,钾347毫克,镁24毫克。B族维生素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苹果的4倍,维生素C更是胡萝卜的10倍。所以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食物,植物之王。马铃薯也是保健食品,其高含膳食纤维可促
71、马家老鸡
马家老鸡保定马家老鸡铺制作的卤煮鸡,从清朝嘉庆初年到现在已传六代,已有二百年的历史。马家老鸡铺的创始人是河间县果子洼村一个姓马的回族人,忙时种田,闲时煮鸡出售。后来辗转来到保定,在马号(现市百货商场)旁真武庙胡同以制卖熟鸡为业。由于味鲜质好,生意格外兴隆。传至第三代马耀辉时,手里已有些资本,便在府衙前大街南边置买了两间铺面,专营卤煮鸡,命名为耀兰斋马家老鸡铺,挂上了金字招牌。据说,清末直隶总督李鸿章在保定时,听到属僚们侈谈马家老鸡铺卤煮鸡如何好吃,就派人买了几只,经品尝后,觉得果然名不虚传。民国初年,直隶督军曹锟、省长曹锐兄弟俩在保定期间,最喜欢吃的也是马家老鸡铺的卤煮鸡。马家卤鸡以加工精细著
72、“金铃牌”马铃薯
“金铃牌”马铃薯“金铃牌”马铃薯产于肥城市王庄镇。该产品块大整齐,长椭圆形,薯皮淡黄色而光滑,薯肉淡黄色,肉质脆嫩。可做菜、白煮、烧烤,味道鲜美,适合炸薯条、薯片加工,且极适合出口创汇。王庄镇农业生态环境良好,远离厂矿企业,无三废污染,土地肥沃、土质疏松、耕性及通透性良好,地下水源丰富,灌溉条件好,有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适于大力发展无公害马铃薯。自98年以来,该镇立足传统优势,把发展绿色无公害马铃薯作为一项强镇富民的特色产业来抓,通过加强领导、出台政策、强化管理,全面按照马铃薯的无公害种植规程来安排生产,于1999年申请注册了“金铃牌”马铃薯商标,2000年经省农业厅检测中心对生产环境和产品进
73、榆林马铃薯
榆林马铃薯极具特色,以其个大、体匀、芽眼浅、淀粉含量高等品质优势在国内外市场颇具盛誉。陕西榆林市有发展农业生产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平均海拨1400米左右,加之气候爽燥、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雨热同季、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是马铃薯的最佳优生区,同时也是马铃薯良种繁育优势区。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榆林市所辖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1区11县176个乡镇547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
74、恩平马铃薯
恩平马铃薯--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恩平是广东省内仅次于惠东县的一流马铃薯生产基地,是农业部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县之一,是国家马铃薯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头顶多项“国字号”荣誉光环;恩平是著名食品企业好丽友公司的马铃薯定点采购地之一,你平时在超市买到的薯片、薯条,很有可能是用恩平马铃薯制成的;恩平马铃薯不仅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市场、超市,还远销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越南等多个国家,是颇有名气的“国际薯”。恩平市从2008年开始大规模种植马铃薯,在当地政府的带动和良好经济效益的刺激下,马铃薯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程度得到迅速提升。至2012年,恩平马铃薯种植
75、走马镇民间故事
走马镇是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个镇子,这里流传着一种由以“走马”(赶马)为职业的人群口头创作并传承的民间故事,人们通常将其称作“走马故事”。走马故事起源的确切年代无从稽考,但走马场建立于明末清初并很快得以兴盛,故事应与之同步发展,其产生形成至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由于“走马”人群的生存环境和生活阅历与常人不同,所以他们创作和讲述的故事显示出某些特点。走马民间故事内容庞杂、类型多样,除了民间传说故事的一般类型,如神话仙话、风物传说、动植物传说、民俗传说和生活故事等外,还蕴藏着其他独特的文化信息,诸如巴人图腾龙蛇的传说等。作为古代巴文化的重要遗存,这类故事的数量相当大。20世纪80年代编纂“中国民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