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制作技艺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制作技艺篇
286、红铜火锅制作技艺
会理自古产红铜,铜器加工制作业自唐以来就十分发达,一直沿续至今。据文献载,早在东晋末年(公元400年),会理就有了铜冶炼,唐宋以来铜开采与加工业兴盛,南诏时期,红铜火锅等铜制品就远销外地,清代尤其兴旺。【分布区域】会理处于川、滇交结合部,与云南会泽、巧家相邻,是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通衢要道。县城和鹿厂、通安、黎溪等地仍按传统方法生产加工铜器,现鹿厂镇的老街道以打制铜器而得名“打铜街”。【基本内容】会理红铜火锅是经工匠手工精心打制而成的餐具,从选料至加工都十分讲究,外形美观、经久耐用、工艺精湛。火锅分锅盖、锅槽、烟囱、进风底座、插销、火锅耳链6个部分,加工制作过程有:1、选料备料打制火锅的铜不
287、饵块手工制作技艺
会理绿水乡松坪村手工制作的饵块最有名。饵块色白,切成块、片、丝入锅煮,不浓汤,且味好。如不食用,浸泡在水里,久泡不馊不臭。制作饵块需要选用本地的大白谷米,浸泡12小时淘洗干净后,入甄蒸至半熟,将半熟米倒在圆簸箕里冷却后,洒水和匀,再入甄蒸熟后,把熟饭倒在石碓里用木杵冲融。把冲好的料摊在竹箕里或案板上,搓揉成长15~20公分,横截面6~8公分的长方体块状,或搓揉成细圆状,冷却后即成饵块。【产生年代】会理绿水乡松坪饵块制作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从元世祖至元28年(公元1291年),松坪由于是川颠之要道,商贾贩卒往来穿梭,因旅途带来米饭或其它食物易馊,这里开始制作饵块。由于松坪所处的地理环境、空气
288、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
十三村酱菜制作技艺,是一个以湘北民间传统手工生产制作技艺为起源,以三国文化为底蕴,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主结合现代生产技艺的传统酱菜制作技艺。其产品从原料的大棚种植,到祖传密法的制作以及土法窖藏各环节,均为原生态方法,用此法所生产的产品口味非常独特,口感以湖湘人的偏辣为主,综合了川味的麻辣,北方风味的甜酸,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辣中有麻,麻中有酸,酸中有甜的独特的大众化风味。主要产品有:古香榨菜、精制剁辣椒、兰花萝卜、沉香腐乳、八味豆豉、乡里豆瓣、腊八豆、芝麻麦酱、什锦菜、酸辣豆角等。
289、杨裕兴面条制作技艺
1890年,创始人杨裕臣(长沙人),为图生意兴隆,挂旗号为“杨裕兴”-制作和销售面条。“杨裕兴”老字号饱经100余年的风风雨雨,历经了三个朝代的洗刷磨炼,在杨家四代传人的苦心经营下,象一朵不凋谢的鲜花,经历无数次坎坷,几经体制变更,发展到今天的衡阳市杨裕兴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杨裕臣,生于1877年,自幼家境贫寒,爱好习武,身体矮壮,由于骨骼和力气远大于其他同龄人甚至年长几岁的人,九岁就给长沙“万福楼”做小工学习和面。因为刻苦、好学,再加上爱好习武的杨裕臣在磨面、揉面、和面、拍面时就像对待习武一样,用武术手法练习制面,三、四年下来其和面与拉面的速度和功力已经相当出色并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十三岁离开
290、浏阳花炮制作技艺
浏阳花炮始于唐,盛于宋。有“浏阳花炮响天下,天下花炮数浏阳”之美誉。鞭炮烟花与中国的古代礼仪制度分不开。如燕尔新婚,生子添丁,高堂祝寿,华厦落成,乔迁新寓,破土奠基,生意开张,亡者礼葬等无不燃放花炮。传统的浏阳花炮技艺,全靠手工制作,有12道流程、72道工序。如扯筒子、褙纸、洗筒、筑底泥、装硝、封颈、钻眼、插引、结鞭、切纸、腰筒、制药、掺煤、碎黄土等,都系手工完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研制成功安全可靠的无烟烟花、冷光烟花、日观烟花、室内和舞台烟花等产品3000余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浏阳花炮是驰名中外的湖南传统特产和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浏阳制作烟花鞭炮,久负盛名,素有鞭炮之乡誉称。浏阳花炮与中
291、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
自古,生活在大草原的蒙古族就以马为最主要的交通工具,有着异彩纷呈的马文化——驯马、育马、赛马、打马鬃、烙马印等。马具因而成为蒙古族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所以,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伴随着蒙古族从远古走到今日,并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地区的手工艺,是集木工工艺、金属工艺、刺绣工艺及皮件编织等独特工艺于一身的蒙古族民间手工艺,科尔沁地区的马具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款式风格有别于其他地区。蒙古族马具包括马鞍、套马杆、套马绳、缰绳、配套用具、装饰用具等。马鞍由鞍板、前鞍鞒、后鞍鞒和接缝组成,其他辅助器具有毡垫、鞍屉、前皮
292、千两茶制作技艺
湖南安化是千两茶的原产地,当地茶农在百两茶的基础上,独创出千两花卷茶,至今已有140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安化千两茶(又称花卷茶)”,最早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千两茶制作工艺独特,采用正宗上等安化黑毛茶原料,经蒸、踩、捆、压等数十道工序加工而成,其形如柱,老秤重一千两(约合36.25公斤),俗称“千两茶”。为所有茶类当中最大的单体茶。千两茶制作技艺是人类难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8年6月入选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采制千两茶的原料是做工纯正的二三级安化黑毛茶。茶树长于阳崖阴林,安化崇山峻岭,山脉延绵,云雾缭绕,拥有非常适宜于茶叶生长的自然气候条件。境内广布的云台山大叶是中国有
293、高台“面筋”制作技艺
高台面筋、凉粉,是高台县历史悠久的地方特色小吃。高台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纵贯全境,自明代以来就是农业生产的理想地域,盛产小麦、水稻等作物,是全国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与临泽、甘州等县区共同成就了“金张掖”的美誉。发达的农业基础,为饮食文化的兴旺发达提供了可能。正因如此,“金张掖”孕育了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高台面筋。其工艺独特、味美爽口,为待客佳品,可热吃,可冷吃,也可晾干储存,食用时再投入配好的肉汤中成为快餐。加工方法为本县农村少数中老年妇女所掌握,深受四方宾客喜爱。制法:采用本地农家自产的面粉,按照3斤面25克盐的比例,和面并揉至不沾手为度,称之为“揣面”。将“揣”
294、泊头火柴制作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泊头市类别:传统技艺名扬全国的泊头火柴厂在1912年创立,最早发起筹建火柴厂的是沧县人钱立亭、泊镇人李雅轩。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是泊头第一家现代工业公司。火柴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六项,即抗潮性、引梗性、拉力、自燃点、发火情况、火柴盒标准。它的工艺流程主要集中在四条生产线上:首先是木梗生产线,其次是火柴生产线,第三是包装生产线,具体是装盒、刷磷、包封、装箱。最后是制盒生产线,它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木盒生产线,包括旋内外盒片、切内外盒片、糊内外盒、盒子干燥、套盒贴标;二是纸盒生产线,包括原纸分切、印商标、压线、糊内外盒、套盒。另外还有熔化石蜡,用溶胶调制药浆、磷浆
295、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
傈僳族葫芦笙的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其具体【产生年代】目前已无法考证。但傈僳族在德昌生活的时间已经上溯到元代,葫芦笙是傈僳族最喜爱的乐器,因此其制作技艺的历史应该不会晚于元代。【分布区域】德昌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主要所在地为德昌县金沙乡和南山乡及其周围地区。金沙乡和南山乡距德昌县城约30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7度4分-27度34分,东经101度53分-102度28分之间,南接会理、米易两县。【基本内容】傈僳族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等都离不开葫芦笙。德昌傈僳族妇女喜欢弹口弦,男子喜欢吹葫芦笙,葫芦笙多为自制的五管葫芦笙。制作葫芦笙的主要工具为几把专用刀具,原
296、镇南月琴制作技艺
镇南月琴流传于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龙川镇,因南华旧名镇南县而得名,镇南月琴当地俗称“弦子”,制作历史悠久,清代即誉满三迤,光绪《镇南州志》载:“州人杨氏世袭其业,所造者皆有美音,市之者甚重”。旧时的作坊多集中城内,有抱月斋、得月斋、得月楼、玩月轩等约20余家,以抱月斋店主郭纯熙所制最为著名。镇南月琴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取材有楸木板、水冬瓜木、香笋竹、弦线等。全琴由琴杆、琴簪、琴鼓、琴品、钓鱼台、琴胆等6部分组成。琴杆顶部雕有“老龙含珠”,下置13个竹制琴品直达琴鼓中部,两侧置琴簪(弦纽)四个,琴鼓雕镌“双龙抢宝”等精致民族图案,内专置系有铜钱一枚之钢丝称“胆”,弦丝系于琴簪及琴鼓正中下部之“钓
297、石城砚制作技艺
石城砚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江西,早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著称于世。清·曾兴仁《砚考》中誉之为“花蕊石”,因产于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失传于清代,直到1991年冬,由石城县文联副主席、龙砚斋主人赖德廉挖掘制作技艺及后来痴砚堂主江华基制作生产,一曰江西石城砚、一曰石城天然石画砚。石城砚石藏于深涧中,温润如玉,石品十分丰富,石色五彩斑斓,石纹奇特如画,石画清晰如绘,石城砚论石质可以端砚、歙砚媲美,论石色花纹均强于其它。
298、金溪浒湾油面制作技艺
金溪浒湾油面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油面又称挂面、圆面、须面、寿面等,抚州油面在明朝末期就开始在市场出现,尤以金溪浒湾出产的油面最为有名,浒湾油面于是被选为宫廷食品,由此成贡面。油面采用红漆木盒包装,木盒外雕刻有龙凤呈祥、百年好合、锦绣河山等图案,并配描金品名和作坊字号、烹调说明。浒湾油面用料讲究,采用上等的优质面粉、茶油、精制薯粉、食盐等原料,按照不同季节严格配方,历三期发酵,经手工精制、微风晾干而成。它具有外观圆细均匀,色白条长,烹调不糊不浑,烹煮后滑润细腻,爽口,食之清香等特点,并具有健脾胃、降血压、发伤感、祛风寒、催母乳等功效,是深受民众欢迎的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佳品。浒湾生产油面的作坊
299、深圳传统小食制作技艺
深圳传统小食是曾经让深圳原住民留下绵长记忆的传统小吃,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分为油品类和糕品类,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宝安区、罗湖区的旧时村落。据《宝安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由深圳人黄果创办的“合成号”商号在深圳圩正式挂牌营业,这是专门生产、经营传统小食的商号,可见深圳传统小食的品牌历史也已在百年开外。传统小食的油品类即油炸小吃,主要品种有油角、糖环等;糕品类可分为发酵和不发酵的两种,主要品种有云片糕、艾果、松糕、鸡椿角等。总的来看,这些小食的主要原料为我国南方特产的糯米粉和砂糖;其口感为甜、糯、香、脆,符合南方人的口味。在制作技艺方面,各类小食都比较讲究原料配伍的
300、佛山狮头制作技艺
佛山狮头是传统的民间美术工艺品,是民间民俗喜庆活动和群众武术体育活动的用具之一,兴起于清代乾隆年间,有二百多年历史,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在我国出口的工艺品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佛山狮头分为文狮、武狮、少狮三大类,以狮头的脸谱造型和色彩特点,分为刘、关、张狮和彩狮两大品种。作为我国南狮的代表作,佛山狮头拟人化的造型、民族民间风格的写色、丰富多彩的装饰和轻巧耐用的扎作工艺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艺术特色。使佛山狮头的造型既夸张又浪漫,既威武又风趣,活泼可爱、形神兼备、形象逼真、别具一格。佛山狮头的图案纹样,线条粗犷豪放,刚劲有力,灵活多变,紧凑生动,富有装饰美的效果。佛山狮头的色彩,层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