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竹篇特产
各地名产特产推荐--竹篇
61、四方竹
四方竹四方竹,西樵山的八绝之一。四方竹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观赏植物,它是西樵山特有的,如迁离,不出三年,竹身便会回复圆形。如果把它栽种上盆,带入家庭,当会有所作为,不然早晚会被高楼压在底下。相传西樵山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很久以前,西樵山上有一个打柴的男子与一个漂亮的姑娘相爱,他们常以歌传情。当男子去姑娘家求婚时,姑娘的母亲嫌他是个打柴郎,挡在门口以歌回绝他的求婚,歌道:“不是花鞋莫逛街,不是利斧莫砍柴,除非山中天地变,竹子成方送女来。”打柴郎听后,决心要使竹子成方。于是捏呀捏的,捏了三年,竹子还是圆的,姑娘的母亲把女儿许配给一个官家,花轿抬到半山,姑娘跳下山崖自尽了。打柴郎出家当了白云寺
62、竹节参
竹节参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卧,呈竹鞭状,肉质肥厚,白色,结节间具凹陷茎痕,叶为掌状复叶,3-5枚轮生于茎顶;叶柄长8-11cm;小叶通常5,叶片膜质,倒卵状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5-18cm,宽2-6.5cm,先端渐尖,稀长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或重锯齿,上面叶脉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密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花50-80朵或更多,总花梗长12-20cm,无毛或有疏短柔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长约10mm;花萼绿色,先端5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子房下位,2-5室,花柱2-5,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
63、野产异竹
永州的竹,风姿绰约,别有情趣。那高大挺拔的便是毛竹,又称楠竹,它无所畏惧,直刺蓝天,其称竹林中的伟丈夫。最大的毛竹,截取一节,可以做只水桶。过去,山里人建房,全用毛竹。引水也有竹,修路也用竹。特别是家里的用具,也朋部分是竹:竹床、竹席、竹椅、竹凳、竹碗、竹杯、竹壶、竹筷、竹瓢、竹笠、竹筛等。更有奇者,连床上的蚊帐也有用细如丝发的竹丝编织的,叫竹帐;还可用竹筒煮饭。竹文化的辉煌在这里发扬得淋漓尽致!在舜皇山,有一种变异的毛竹——金玉竹,当地人叫它“黄金嵌碧玉”或“碧玉嵌黄金”。这种竹高大如毛竹,但竹节间都有排列非常整齐规范的黄绿两种颜色,黄的如金,绿的如玉。有时,以黄色为主,嵌着黄色,那
64、南燕竹蔬菜
南燕竹镇位于寿阳县城西部,面积15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9.7万亩,全镇辖21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南燕竹镇的设施蔬菜品质好,设施农业是高效农业,是带动农民致富的有效方式。2010年南燕竹镇确立了“产业发展规模化、园区建设标准化、强化基础惠民生、城乡统筹促发展”的基本思路,以奋力打造特色产业强镇为总体目标,突出农业大镇特点,“粮、林、牧、菜”四轮驱动,大力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0030亩,其中茴子白14955亩,西葫芦1500亩,白萝卜1400亩,大白菜1100亩,套种豆角10000亩,土豆8500亩。该镇将蔬菜试验示范基地项目、新品种种植园区建设以及世博会蔬
65、傣族竹筒饭
云南的西双版纳是一个遥远而又美丽的地方,在这里生存的傣族人世世代代与竹有缘,人们种竹吃笋,又用竹子建房盖屋,还用竹子做成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如:竹桌、竹凳、竹汤匙、竹盆等,甚至做成竹锅烧茶煮饭。到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就不能不尝尝那里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饭。只需将新鲜竹节砍下,将优质糯米装入竹节,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内用文火烧烤或置于烤炉上烘烤把水煮干,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轻敲数遍,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
66、黄竹笋
黄竹笋是广西桂林的一大特产,永福县黄竹笋以其质优在桂林久负盛名。永福县地处半石山区,山多、石缝多、弄场多、适宜丛生竹生长。历来野生黄竹漫山连片,早具规模。全县黄竹种植面积已达5万多亩,其中产笋面积2.5万亩,年产黄竹笋干1000多吨。仅永安乡年产笋干可达460多吨。黄竹笋干,为每年夏末秋初收割黄竹嫩笋,经开水烫熟后薰烤或晾干而成,色泽鲜黄。黄竹笋含有蛋白质、粗纤维、糖类、维生素和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有机化合物,具有开胃消食、减肥、健美、防便秘等作用,是高蛋白、低淀粉、低脂肪的绿色食品。可火锅烫吃,又可卤烩煎炒,味香甜,鲜嫩可口,为四时客宴和家常小吃之佳肴,亦是馈赠亲友的上等礼品。
67、宝庆竹刻
湖南省邵阳市旧称宝庆府,地处湘西南,是湖南西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属西高东低半山区半丘陵地貌,盛产楠竹,自古竹器制作业十分发达,是中国竹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宝庆竹刻是从实用竹器工艺中脱胎出来的一种集观赏、实用于一体的民间工艺。明代编修的《宝庆府志》,曾记载过万历年间宝庆竹刻名师潘一龙及其竹艺作品的情况。清代康熙年间,宝庆竹刻艺人王尚智发明了翻簧工艺和翻簧竹刻。以此法制作竹刻时,艺人将竹子去青去节,剥削出竹簧,经煮、晒、碾等工序后,压平贴于木胎或竹胎之上,再抛光打磨,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上面雕刻人物、山水、花鸟。竹簧雕刻色泽犹如象牙,格调高雅,一经问世,即成为达官贵人和文人雅士竞相收藏的
68、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是以精细彩色或素色的竹丝,均匀地编贴于洁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装饰价值,曾荣获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奖章。现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压胎和无胎竹编问世,为深受大众喜爱的实用工艺品。(成都)
69、东水竹笋
东水竹笋东水竹多,自然笋也多,每年春雨过后,竹笋就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那正是抽笋的旺季。东水竹笋以肉厚、脆嫩、肥大、味酸美而著称,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佳肴。不管煎炒、做汤都十分甜美,是东水人待客的主菜,因而有“无笋不成肴”的说法。东水人吃笋的传统方法有三种:一是鲜吃,把刚采下的竹笋,“单”一“单”水(滚水浸泡)去掉涩味,再拌其他佐料。这种方法鲜甜、清香。另一种吃法是酸腌或咸腌,经过腌后竹笋带有酸味和咸味,酸甜可口,风味独特。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把竹笋去壳晒干,用时再加热水泡软拌菜。这些干笋有易于保存、远销的优点。在竹笋中的珍品是“萝笋”。它尤其幼嫩、清脆;干笋中最著名的则数“符笋”,它肥大肉厚,晒干
70、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擗清朝康熙<<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东阳竹编工艺历经千余年的洗炼,其作品已达美轮美奂
71、莆田留青竹刻
“留青”是与书画、雕刻相结合的一种独特竹雕手法,是书画艺术在竹皮上的再创造。据资料及实物考证,国人利用竹材雕刻,始于唐代,但因竹子不易保存,很难传下来。从明代开始,文人艺术家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把竹刻从比较简单的、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提高到比较细致的,以欣赏为主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艺术,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到了清代,雕刻的形式更是有了较多的变化,产生了深雕、透雕、圆雕、阴刻、留青等诸多雕刻手法。莆田刘氏的留青竹刻运用描、刻、挖、刮等技法,利用竹皮与竹肌不同的色差,结合中国画的笔墨元素,注重刀法跟绘画笔法理论的统一,巧妙地在薄薄的一层竹皮上做文章,表现笔墨、意韵和刀味。刘氏留青竹
72、道明日用竹编技艺
道明镇位于崇州西北部,距崇州市区6公里,幅员面积36平方公里,素有“竹编之乡”的美誉,全镇5800多户农户中有30%以上专业从事竹编。道明竹编是以道明镇为中心,幅射我市济协、东关、白头、公议等乡镇的农业产业带。道明竹编拥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特别是从清代初年,至今的300多年时间里,道明镇竹编经历了由粗到精,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一棵棵糍竹,经过去青皮、剖片、日晒、划篾丝、染色等工序后,再通过编、绞、琐、插、拉、穿、扣等工艺技法,编制出造型悠美,工艺精湛,丰富多彩的竹编工艺品、日用品等。包括各式艺术竹编有壁挂、花插、茶具、凉帽、竹包、仿古家具、竹丝彩绘等,尤其是竹编书画堪称一绝。清光结绪年间
73、博爱竹器
博爱竹器(也叫清化竹器),以“清化竹器”而驰名。博爱竹器,包括许良、上庄、磨头3个乡30多个村庄的所有竹器产品约有200余种。博爱竹器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较高,早在封建王朝时,博爱的竹器有些已列为“贡品”,供宫廷使用。民国三年(1914年),博爱竹器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当时展出的产品有:嵌花藤心竹大拉床、竹帘子、嵌花漆面竹园桌、嵌花竹面花几、嵌花拆卸带拉盖西式书桌、嵌花活腿藤心六角凳、嵌花漆面六角凳、竹藤心太师椅、竹藤心连椅、竹藤心摇椅、竹镜柜等10余种。这些产品,手工精巧,形式美观,在国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74、社坡腐竹
社坡腐竹是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选用精纯黄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严格按照国家各项食品质量标准生产而成的,所生产的腐竹具有色、香、味俱全,营养价值高的特点,一直以来都是桂平市乃至广西重要的土特产,深受广大顾客朋友的欢迎社坡镇腐竹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直可追溯到清朝末年。80年代以来,社坡人不断革新加工工艺,开始采用机械化进行生产,使腐竹的产量与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腐竹加工也成为社坡镇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至2008年10月份止,全镇共有腐竹加工户9860户,整个行业从业人数达到49300人;获得QS认证的企业有7家,其中4家是自营出口企业,获得两证(卫生许可证、工商执照)的有9860户,年产
75、瓷胎竹编技艺
竹编是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为四川特有。在邛崃平乐独具特色的品种为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它是用优质慈竹削成粗细匀净的篾丝,经过刮纹、打光和劈细等工序抽成细丝,再以瓷器器皿为胎,编织成雅俗共赏,经济实惠并极富特色的竹编工艺美术精品。平乐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其渊源流长的历史酝酿了深厚的文化气息。该地水源充沛,竹资源丰富,尤其盛产慈竹。是整个四川瓷胎竹编最大的原料产地,也是传统瓷胎竹编保留较为完整的地方之一。竹编起源于汉代,早在四川,素有“竹乡”之称。其竹编工艺发达,艺人技艺高超,到了清代光绪年间巴蜀地区流传为瓷胎竹编工艺。在瓷胎竹编制作过程中,对选料(慈竹)的要求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