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东海特产
东海民俗文化
东海吕剧
吕剧是江苏省连云港市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东海县吕剧团是江苏省唯一的一个吕剧演出团体。吕剧是生根于齐鲁大地上的一朵奇葩。因东海西北部与山东接壤,且1952年12月以前尚属中共山东临沂地委,故齐鲁文脉之源,日久年深地浇灌着东海吕剧之花。茶棚牛屋,田间垄上,均能听到侉味十足、朴实平易的吕剧调。早在革命战争年代,老区李埝、南辰、白塔人就组建吕剧戏班,唱着吕剧调,打着涟湘,跳着马灯舞,激励人民送子上前线,抗日守家园。1960年,创作和排演了传统及现代剧目《姊妹易嫁》、《墙头记》、《李二嫂改嫁》、《红丝带》、《春打六九头》等近两百台。东海吕剧由早年的肩挑驴驮发展到今天的大流动舞台车,唱遍大江南北,足迹苏鲁豫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
东海水晶雕刻工艺的原石是透明的,通过用俏显体、破料显俏、以形制形、破体显形、以色显俏、用体显俏六种方法选择合适的原料。画稿时根据表面的物质来设计,把一块原石的亮点表现出来、显示水晶的晶体和纯度,不管是人物还是杂件都要讲究对比例、强弱的比较。打坯成功的作品生动、逼真、传神,从长宽到厚薄都必须具备与实物相适当的比例,确保雕品的各个部件能符合严格的比例要求,然后再动刀雕刻出生动传神的作品。精雕分浮雕、圆雕、链雕、镂空雕四种工艺。在水晶作品的抛光过程中,要细磨让作品整体均匀,从粗到细研磨多遍,直到砂眼磨平为止。用油石(砂条)手工慢慢的沾水搓,让表面光滑细腻,用毛刷对水晶雕刻作品进行抛光,把牛皮纸切小圆
南辰跑马灯
跑马灯是江苏省常见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但连云港市东海县“南辰跑马灯”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一是它演绎了宋代杨门女将抗击外族入侵的故事;二是表演中保留了古朴的祭祀风俗;三是它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它的“大场”用跑马来显示激烈的战斗场景,而“小场”则用多种富于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犹如百戏杂陈,各唱各调,来营造欢庆胜利的热烈氛围。南辰跑马灯最早源于宋代,演出时分为祭祀、大场、小场三个部分。祭祀:为保佑出征将士早日凯旋归来,祈求百姓丰衣足食、国泰民安,演出前所有演员在村中长者的引导下,列队至村口,燃放鞭炮、烧火纸,口诵祭词,祭拜祖先和上苍。大场:表演者17人,均为男性。演员分五组,马、灯、卒各一,最后
姐儿溜
《姐儿溜》是流传于东海县马陵山区的一种民间小曲,近二百首。这些小曲的歌词读起来押韵整齐、朗朗上口;唱起来婉转动听,情真意切。受南吴北鲁两种古文化的影响,连云港市东海县流传的《姐儿溜》兼具南北刚柔并济的风格。如《绣花灯》、《卖水饺》等曲牌演唱具有北方粗犷、刚烈、爽直的特点;《姐儿南园扣花针》、《姐儿南园去踏青》等曲牌具有南方细腻、柔和、圆润的风格。历史上该地区贫苦农民为图穷快活,多靠唱《姐儿溜》谋生,其中千行长歌《房四姐》是最为代表的一曲,它兼顾两种风格,既委婉细腻,又爽朗泼辣。长歌《房四姐》开头唱“黄河南十三乡”,可见此歌衍生于宋代黄河决口之后。该诗共1008行,252节,分16章。《房四姐》
淮盐晒制技艺
江苏产盐区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为淮南盐场,淮河以北为淮北盐场,所产海盐通称“淮盐”。淮盐素以粒大、色白、质干著称。淮盐生产历史悠久。据《江苏盐业史》载,春秋时吴王阖闾时期,就在今海州(今连云港市)、扬州、苏州以东经营海盐。唐宋以降,盐税常占国家整个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而两淮又占全国之首,素有“两淮盐,天下咸”之说。建国后,领导、管理全省沿海各盐场的淮北盐务管理局(现更名江苏金桥盐化集团公司)驻连云港市。据《明史·食货志》记载,淮盐的生产在明代便改煮海制盐类为滩晒制盐(早期砖池,后泥池)。数百年来滩地形式不断发生变化,有怀中抱子式盐田、盘香转式盐田、珍珠卷帘式盐田、双电灯式盐田、八卦式
东海孝妇传说
东海孝妇传说讲的是汉代东海孝妇窦娥的故事,在连云港地区以口头方式世代相传。汉代连云港市称东海郡,孝妇故事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为《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东海孝妇临刑场景的详细记载:“青将死,车载十丈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让东海孝妇感动苍生、震撼九州的是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根据民间传说为素材而创作的不朽名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使这位原本默默无闻的乡间少妇,成为一位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典型。不仅国内有近百个剧种移植演出,还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剧本被国外16种文字翻译,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