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跷

常州高跷

常州高跷

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高跷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跷属于我国古代的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据常州府志记载表明,此项民俗活动最盛时期为清光绪年间,迄今已有100余年历史。清末民初,在常州地区传统庙会活动中,常会出现高跷艺人的表演。踩高跷是一项融文化娱乐、体育竞技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常州钟楼区中心地带有一条老街叫木匠街,老街两旁原住户均为木匠,世代延传,以木业为生。闲暇之余,匠人们制作木制高跷娱乐嬉戏,久而久之,便闻名整个龙城,成为当时常州城里的主要民俗活动和群众性的体育竞技表演形式。

据常州市志记载,1933年2月,常州高跷队应上海工商界邀请,赴沪表演,引起申城数万名市民观看,一时间好评如潮,《申报》曾以醒目标题和内容报道当时盛况。1984年,木匠街高跷队在由原广化区举办的元宵提灯会上表演。当时万人空巷、街道堵塞、水泄不通,几公里内,一片欢声笑语,成了其时龙城一道最靓丽的文化风景。

高跷有文跷和武跷之分,文跷主要表演走唱及简单的舞蹈动作;武跷则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可以踩到一丈多,表演者脚踩高跷,身穿戏装,扮演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八仙、济公等角色,作舞剑、劈叉、扭秧歌、跳桌子等高难度动作表演。常州木匠街高跷队的表演为武跷,以表演水浒一百零八将为主,高跷高大威猛,木匠街高跷队表演者当年曾跨过西瀛门城墙,甚至两步可以跨过当时的东仓桥,技惊整个常州城。木匠街高跷队上世纪五十年代曾参加过一次救火,由于技高且应急力强获得市民的广泛赞誉。

在此同时,常州新北区西夏墅也活跃着一支高跷队。进入新时期,西夏墅高跷队频频在常州地区多种大型文化活动中亮相。1998年,参加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1999年,参加常州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巡展活动和农民艺术节表演,均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这些年来,西夏墅高跷队演绎的《八仙过海》和《西游记》,以精湛的艺技、华美的服饰和诙谐夸张的动作,赢得了观众的青睐和欢迎,使得常州高跷这一曾经名闻遐迩、威震苏沪的而于今濒临灭绝的传统体育项目重放异彩。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钟楼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高跷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