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宋仁宗宝元年间(1035年)马街上场有一周姓的年轻姑娘,在十六岁那年,无意将老屋背后的棕叶采下,并抽丝作编织材料,编了一些小动物,于是附近的小姑娘们都向她讨教,纷纷仿效,古城综编工艺自此产生。后经南宋、元代,已经发展成一种规模的棕编艺术,有了严格的操作程序和考究的工艺,有了棕帽、棕鞋、果盒等棕编品种。古城棕编工艺发展到明朝,有了更大的发展,当时马街及周围乡镇家家设作坊,人人习棕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棕编之乡。明以后直到民国初年,近三百年间,古城棕编传统手工技艺更是日臻成熟,并逐步向周边地区发展,影响着成都乃至川西坝子的民间编织工艺的发展。
郫县古城棕编选材较精,生产季节性强,以棕丝白嫩柔软,精美适用,色彩明快,能负重,不吸潮为上。人们多在春秋季生产提包、书包,夏季生产鞋、帽等。棕编品种主要有鞋、扇、包、帽、垫、盒、玩具等类。
古城棕编技法多种多样,有单胡椒眼、双胡椒眼、鸦雀嘴、水波纹、人字型、多色棕丝混编法,有穿、插、扣、拉、结等技法。装饰图案有:灯灯花及各式提花、挑花等。编织匀称,正反互相衬托,十分美观。
古城棕编的纹饰技艺包括自然纹饰技艺、图案装饰纹饰技艺、挑绣纹饰法。其编制品的装饰,因物而异。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鞋、扇类制品多采用密编法,部分漏空处也可用双胡椒眼技法。帽、席等多用人字纹、水波纹。用木、纸、泥模型编制的包等产品,其上织花鸟兽等饰图。用白净的素色棕丝编制的器物像绸绢般华美。有的用彩色棕丝以挑花、提花、织花等技法织成彩色装饰图案。
古城棕编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不仅促进了古城棕编传统手工技艺的成熟和发展,同时还影响和促进其它编织技艺,如竹编、草编、绳编技艺的成熟和发展。古城棕编纹饰的演变反映着成都地区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历史演变过程,客观地记述了成都地区人们美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是研究成都地区乃至川西坝子编织工艺发展,成都手工业发展、人文发展历史不可缺少的实物证明。古城棕编的人文价值是通过棕编作品体现出来的成都地区人们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对研究成都地区思想、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人文意义。古城棕编作为生活用品和工艺装饰品曾经在历史上每年能为地方财政创收上百万元,同时带动相关种植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扩大城乡就业率和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妇女收入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们素质的不断提高,古城棕编不再仅仅是编制生活用品,而更多的是创作出具有美感的装饰工艺品,来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古城棕编具有了艺术的美学价值,也最终成为了艺术品走出国门,去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