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笙管乐·曲阳吹歌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曲阳吹歌原名西乐会,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元朝灭亡,由西方迁徙过来的人员带来器乐、古谱等,所以称其为西乐会。西乐会最初是在寺庙祭祀时吹奏,其中最有名的乐器“鞑子号”是元朝器乐,而“鞑子”是对当时蒙古人的一个贬称,所以称其为鞑子号,是现存的见证曲阳吹歌历史的有力物证。到了明代,吹歌的表演形式多样,发展规模庞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伴奏器乐也日臻完善,单一的节奏形式换成了有特定意义的乐曲。到了清代,西乐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一种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建国后,西乐会更名为吹歌。近几年来,曲阳吹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演奏网。
曲阳吹歌使用的乐器有唢呐、笙、管子、小方锣、鼓、钗等。演奏时乐器可作多种组合。声音高亢宏亮,旋律多变化,其音质纯朴,韵律优美,热烈奔放,乡土味儿浓,代表曲目有《柴扩街》、《慢小二凡》、《快小二凡》、《大放驴》、《小放驴》等。
曲阳吹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它的历史悠久,以乐曲的各种形式见证历史兴衰,记录时代沿革,是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文化,也是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的一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吹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特色。2007年在魅力之星、全国青少年艺术人才推选活动中,曲阳吹歌队获金奖,展现出夺目的艺术魅力。活跃了全县人民的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