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粗十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粗十番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

  “宁海粗十番”是一种流传于宁海一带的民间吹打乐曲,究其起源,一说是从戏剧的开场锣鼓“闹头场”中脱胎而来,二说是从民间吹唱乐中变化所产生,然后再传入戏剧演变成“锣鼓经”,才有了所称的“粗十番”。现在说不清哪个才是它的真正起源,但传统民间艺术的相通相融相承却是被文艺史所一再证实了的。“宁海粗十番”的表演者一般为12人,配有大锣、大鼓、大钹、小锣(俗称三大一小)和中音唢呐,其中大筛锣鼓手兼奏大堂鼓、中堂鼓和战鼓,锣手兼奏大筛锣、虎音锣和京锣,每演奏至0处,其鼓手则以拳代槌进行敲击,风格非常独特。所演奏的乐曲有《冷锣》、《五花锣》、《注回颜》、《将军令》、《转头》、《滚板》、《大转头》、《钦板》、《清江》、《尾声》等十个段落,常用于戏班的开场曲或民间的祭祀、斗会、庙会及红白喜事等场所。演奏“宁海粗十番”最精、最完整的要算宁海的地方戏平调班,据1933年出生、现尚健在的戏班打鼓师王林火老人说,旧时宁海平调班的开场戏由“头场、二场、三窃桃、庆寿、朝辞”等五部分组成,“粗十番”即是其“头场”,为戏曲演出开始时的最闹猛部分。1949年后“粗十番”的演奏逐渐稀少,如无专项活动,至今几乎听不到了。现在宁海有关部门正将挖掘到的曲谱结集成册,指定了宁海平调班为传承场所,聘请了王林火等老艺人作授课指导,以保护好这一民间音乐遗产。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信息来源:宁波市文化馆(宁波市展览馆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宁海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十番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