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有一个叫魏良再的人发明了乌金纸。原先这种纸称“熏金纸”,后改名为“乌金纸”,并且只有浙江才能制作,所以当时曾有“天下浙有乌金纸”的说法。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从事乌金纸生产的朱赵炎,从桐乡县(今桐乡市)石门镇,迁回崧厦蔡林老家。为求生计办起了乌金纸了乌金纸家庭作坊。新中国成立后,招亲属、邻居为工人,言传身教,逐步发展壮大,从而崧厦镇有的制作行业。崧厦蔡林乌金纸具有纸张既韧又薄,墨匀无斑块、色泽乌黑铮亮的特点,主要用于制作金、银、铝箔时的垫铺。在当时,一直受到省内外,乃至国外有关制造业的青睐。
乌金纸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要把一张普通的黄纸制成精良的乌金纸要经过三大环节、七十二道工序。所谓“三大环节”,第一就是要把黄纸经过浸纸、榨纸、晾纸、夹纸、发纸、敲纸、揭纸、剪纸等为后续工序作准备;第二就是制作熏纸的墨水,经过熏煤、刮煤、蒸牛皮膏、挨烟、放水等工序制成墨水;第三就是把制成的墨水,在准备好了的黄纸上通过刷煤、烘干、理纸、敲纸、捉纸、数纸、剪纸等工序完成整个作业。每道工序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力大、心细、手轻。
乌金纸所用材料有上乘的黄纸、煤油、骨胶;工具包括楠木制成的木榔头、大铁锤、白碳炉(煤炉)、烘箱、器皿(殿子)、刷笔(用羊毛、山羊胡子制作)、铜钿(数纸用)、压块(条)、瓦片、敲纸用的特制石块(石墩)。
用乌金纸夹住(垫铺)可打压出很薄的金、银、铝箔,被许多工厂用作制造商标,比如缝纫机上的商标。其次,乌金纸打出的金、银、铝箔用作许多物件上的装饰点缀,在许多工艺品上首推应用,甚至在塑雕人物时的装饰品也多用金箔、金线。
2009年6月,被列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