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漆器制作技艺

大方漆器制作技艺

大方漆器制作技艺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方漆器制作技艺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方漆器,历史悠久,驰名中外,享有贵州三大宝之一的美誉。大方县位于黔西北毕节地区中部,乌江支流六冲河北岸,大娄山西端,黔西高原与黔中山原过渡地带。全县山峦重叠,切割较深,沟壑纵横,河谷交错分布。气候为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为11.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短冬长,春秋相近,雨雾日多,适宜漆树生长,漆质优良,尤其是生长在油沙地的漆树所产生漆质更佳。

明洪武年间,水西彝族女政治家,摄贵州宣慰使奢香,把大方土漆研制的“朱漆”作为贡品上贡。明朝以来,大方漆器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县境民间髹漆艺人在革器基础上发展提高,形成一套更为实现器皿艺术效果和实用价值的漆器工艺,开始制作皮胎漆器。胎料用牛马羊皮,灰地、漆地工艺更为完善,装饰具有镂嵌填漆等技法,增多了异禽怪兽纹样,器形品种也有增加,并有了木胎制品。

清代大方漆器生产已相当发达,“乾隆通志”就曾记载“黔之革器以大定为最佳”,大方漆器已开始销往境外,大方皮胎漆器成为全国特色,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甘肃填彩、四川推光雕漆、福州脱胎漆器齐名于世,并在国内独创了具有深浅变化自然,淡雅含蓄,古朴别致艺术风格的隐纹装饰技法。道光年间,漆器家庭作坊遍及大街小巷,有“漆半城”之称。光绪年间,漆器生产由家庭作坊开始向手工业工场发展。

民国初期,漆器手工业工场增多,民国4年(1915),美国庆祝巴拿马运河开通在金山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大方漆器与扬州漆器双双获奖。民国27年,张伯卿经办的“宝光斋”所产皮胎漆葫芦,获国民政府实业部奖状。解放后,人民政府对漆器生产采取挽救、扶持和发展措施,从业人员纳入手工业合作组织,后转为地方国营企业,拨给资金培训人员,增添厂房设备,大方漆器生产得以恢复发展,产品外销日本、美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1979年大方皮胎、脱胎漆器获省优产品称号。改革开放以来,大方漆器改进产品造型,调整产品结构。1985年,大方脱胎漆器被评为优秀旅游产品,1986年获省“黄果树杯”奖。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于1988年12月到大方漆器厂视察,为漆器厂作了“发扬有民族风韵绚丽多彩的工艺传统”的题词。

大方漆器生产有制漆、胎坯、灰地、漆地、装饰五大工艺,50多道工序,82道生产环节。1、制漆。收割生漆,将生漆加桐油盛于铁锅中,放置于炭火上熬制,去其杂质,掌握好火候,制作成成品漆。解放前,仅具有制作朱色、黄色漆和推光漆等几种技艺。解放后,引进透明漆技艺,增加产品亮度,并逐步发展制作,赤、蓝、绿、紫等深色漆和各种浅色漆的技艺,产品色泽更为绚丽多彩。2、胎坯。即器皿的成型工序。包括按照设计捏塑造成、脱胎成形等环节。器皿成形的好坏,胎料及制作方法起决定作用。3、灰地。即固型整形工序。包括上粗、细灰、搪灰、修削等环节。要求器皿达到方园规正,缝口密合,松紧适度而不变形。4、漆地。即器物面上的髹饰等艺术加工的工序。包括上漆打底、重漆、清灰、面漆以及平磨、推光等环节。生产周期较长,生产条件要求高。需在恒温恒湿、防尘车间进行,要求揩光黑卢滑光莹,退光敦朴古色、明光细润光滑。5、装饰。即以纹样,色彩来增加器物美观的工序。装饰即修饰、点缀、美化。在纹样、题材的选择上。按不同材料的质地,分别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达到一定的装饰效果。

大方漆器的品种门类,是按工艺、用料的特征来划分,共有八门十四类五十五个品种。1、质色门—素面器类:①黑髹②朱髹。2、罩明门—罩漆类:①罩黄髹②罩朱髹③罩金髹。3、嵌隐门—嵌色类:①五彩嵌花②磨漆画;隐纹类:①黄隐纹②银隐纹③嵌隐纹。4、描饰门—描金类:①黑地描金②描金着色③色地描金;描假金类:①色地描金著色②朱地黑漆描金③黑地描金著色罩漆④朱地描金罩漆;描漆类:①黑理钩描漆②平涂彩绘③薄涂彩绘。5、填嵌门—填漆类:①镂嵌填漆②斑纹填漆③漆纹填漆;彰髹类:①赤宝砂②绿宝砂③兰宝砂④紫宝砂⑤宝砂描彩⑥宝砂描金⑦宝砂嵌银⑧宝砂嵌色片⑨变涂;嵌片类:①台花②台花著色③印锦④嵌色片⑤嵌蛋壳⑥嵌螺钿⑦嵌金银片;6、堆起门—堆漆类:①黑地色漆堆漆②色地色漆堆漆③金银地变色堆漆④干著色堆漆⑤隐地描金7、钅仓划门—钅仓;划类:①钅仓金②钅仓彩;8、复饰门—宝砂地诸饰类:①宝砂地嵌片著色②宝涛地堆漆描金③宝砂地撒粉研绘④宝砂地描金著色⑤宝砂地占花著色;斑纹地饰类:①斑纹地嵌片著色②斑纹地描金著色③斑纹地④斑纹地复色堆漆。

大方县是全国六大产漆县之一,以生漆产量多、品质优良而驰名中外。民间有小诗:“方漆亮如油,照见妹梳头,摇动虎斑色,提起钓鱼钩”。漆的艺术炉火纯青时,漆器的光泽可以达到“朱红推光似珊瑚,黑漆推光如墨玉”的境地。以造型单纯,装饰简洁来突出漆质的美。漆器属于特种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艺术风姿,集较高的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是贵州省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瑰宝。另外大方漆器还以它生动的造型、五彩缤纷的组合闻名于世。

大方漆器的发展、演变、完善无处不渗透着地方民族文化艺术的内涵。在设计上吸收了本省各少数民族中的蜡染、刺绣等方面的优秀图案,丰富了漆器的装饰、形成了贵州的风格,被誉为“贵州民族工艺之花”,并与“茅台酒”、“玉屏洞箫”齐名列为“贵州三宝”。

大方漆器制作工艺的传承方式主要由私营作坊和国营漆器厂的技工师傅传承下来。明洪武年间,手工业中就开始有漆器制作作坊。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作坊遍及城内大街小巷,从业者500多人以上。光绪年间,有冉银崇、唐天益、陈天贵等货业作坊,陈大贵在县城龙王庙处举办“大顺栈”漆器工场,有学徒10余人,到清末停业。民国时期先后有徐耀光、邹彦臣等集资合办的“万寿宫”漆工作坊,彭巨元的“义森公”,张伯卿的“宝光斋”,张孝先的“荣顺和”,杨仲一的“民生漆货社”等漆货铺。无牌号的作坊有肖建安、汪汉生、汪登富、杜华轩、潘玉明、朱世海、张俊明、柳从如、杜挑业等10余家,制作工艺由这些作坊主兼师傅传承,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解放前夕,生产作坊仅剩“宝光斋”、“民生漆货社”两家。1958年组建国营大方漆器厂,组建漆器生产车间,职工发展为230人。文革期间,大方漆器生产停业。1973年大方漆器恢复生产。1986年5月,全国漆画展评会中,大方的《龙宫奇观》《乡间小路》《石头寨》分获工艺奖、创作奖,《新娘》被列为珍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8年试制成功茅台酒盒、玉屏箫笛盒并投入生产。至1990年,大方漆器花色品种发展为400多种。1991年,大方漆器厂厂长杨少先被全国漆器质量管理协会授予“中国漆器艺术家”称号。大方皮胎漆器制作工艺的传承人极少,目前只有陈贵祥父子俩。

信息来源:省非遗中心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大方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制作技艺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