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胜锣鼓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胜锣鼓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胜锣鼓是流传于山西文水县闫家社一带的民间打击乐,起源无考。远古时期,闫家社属“小约村”,地广人稀,兽害不止。村民采取敲打响器的方式驱吓野兽,形成了一种原始的打击乐。唐开元七年(719),小约村最繁华的地带建起了一座福胜寺。优美的佛乐与当地民乐相互交流,一种具有明显宗教色彩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打击乐诞生了,因主创人员乃福胜寺的飞云长老和普法大师,故称“福胜锣鼓”。清末,伴随着迎祀麻衣仙姑的民俗活动,福胜锣鼓达到登盛时期。

  福胜锣鼓分为四部分,依次为狗咬狗、刹朝令、将军令、步星斗。

  狗咬狗,又名“狗厮咬”,像“口技”一样模拟人喊狗吠的声音,惟妙惟肖。刹朝令是朝神拜佛的意思,节奏铿锵,庄重又不失热烈。将军令本是古代军中凯旋时所奏之乐,多用于喜庆活动。步星斗,原为僧人踏着日月星辰方位边舞边奏的一种表演形式,音乐优雅舒缓。北宋年间汾水改道,小约村切割为闫家社、狄家社、尹家社和裴会四地,福胜寺在闫家社境内。闫家社周天庆金榜夺魁后,众人提议将福胜锣鼓四部曲更名为欢天喜地、合家团圆、凯旋而归、平步青云,合称“状元过街”,传承至今。福胜锣鼓的演奏乐器有大鼓、小鼓、铙、钹锣等。技法有单击、双击、滚击、边击等。阵型有四方阵、半月阵、圆月阵、井字阵等。变换队形有雷惊天地、百花盛开、孔雀开屏、众星捧月、鲲鹏展翅、二龙戏珠等。

  福胜锣鼓是宗教文化与农耕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是文水历代民间艺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当地悠久历史、风情民俗的见证。它对研究文水古代的宗教、文化、音乐、舞蹈、美术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文水县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锣鼓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