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重刀36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

津门重刀36式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津门重刀36式(天津群英武学社)始建于清末,第一代创始人郑玉春以弓、刀、石为根基奠定了大刀会的基础,传至第二代掌门人谭鹤霖,由他到民国时期再传承传至第三代掌门人谢宝椿后“天津群英武学社”在武术界名声鹊起。

  舞大铁刀据考证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到清朝年间成为广受民间喜爱的一项健身活动。

  明清两朝把舞大铁刀、抱石和拉硬弓设为是考取武举应试的科目,因此成为民间考取功名而流传的健身(也可作为一项娱乐)活动。由于舞大铁刀取材简单,再加上这些器械坚固耐用,活动场地设置要求不高,而且对增强体质的作用显著,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所以自发组织建立了许多民间举重社团,其中最著名的有:郑玉春、郭金友、薛士虎等人上世纪初创办的“五艺社”(后改名为群英武学社)。四、五十年代该社拥有臂力超群的“四大金刚”,其中有以舞大铁刀称雄的谢宝椿,他能蹬起包括磨盘、砘子和11人的叠罗汉造型,总重量超过2000斤,被世人称为“谢一吨”,他在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上荣获大刀表演冠军。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谭鹤霖先生,他在天津培养出我国第一代国际优秀举重运动员,成为中国举重运动的奠基人之一。

  2013年由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命名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河北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刀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