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汉双文中的汉文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满汉双文是在借鉴了汉字的基础上与满文的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满文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599年亲自倡议并主持创制,他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二儒臣参照蒙文字母而创,满文史称无圈点老满文,使用了30余年。至1632年清太宗皇太极令儒臣达海加以改进,在字母旁加圈加点、规范了词形,具有区别于蒙文的明显特征。史称有圈点新满文。以上资料出自《满文老档》。
满汉双文从清太祖努尔哈赤为了方便满汉两族官员听政议政就将圣旨等文书改为满汉双文并用的格体,形成了今天的“满汉双文”。再后来又发展了满汉双文的宫殿匾额格体。
辛亥革命后,清政权不复存在,满汉双文也受到了冲击。几近濒临失传。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提议在中央民族大学成立满文班来传承满文,因受- 干扰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夭折了。
申报人振海的祖父叶赫那拉鹤卿(慈禧太后的侄孙),因其左手能写满文右手能书汉文,当时在八旗官员中成为享誉盛名的(乾隆体)满汉双文书法家,深得慈禧太后及朝野上下的赞赏。振海的父亲叶赫那拉荣华继承了父亲的书法艺术多年临池不辍。振海自幼受庭训承续了其家族的满汉双文书法艺术。振海的女儿叶赫那拉静自幼随祖父、振海学习满汉双文书法艺术。叶赫那拉静的女儿叶赫那拉俪宸自幼受外祖父振海的熏陶教诲也习学满汉双文书写艺术。在十年- 期间满汉双文书写艺术一度受挫。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为挽救满族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曾举办了“爱新觉罗叶赫那拉家族书画展”。振海为了抢救恢复近于濒临失传的满汉双文书写艺术进行了挖掘整理。振海和女儿的满汉双文作品共同参加了书画展。满汉双文书法也多次在香港、台湾、印尼、泰国等地区和国家展出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海外的关注和欢迎。通过振海的刻苦努力和政府的支持,叶赫那拉家族的满汉双文书写艺术才得到了传承和保护,至此满汉双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满汉双文书写艺术的作品具有独特、杰出的艺术价值,至今已传承了几百年。
(2016年评为区级第六批非遗项目)
信息来源:区文化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