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民歌

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民歌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原民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诗经》中的“唐风”和《乐府诗集》中的“并州歌”便是太原民歌最早的作品。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受到秧歌和其它艺术形式的影响,太原民歌逐渐成型。明、清至民国期间,太原民歌吸收了从沿海及外地传来的“马头调”,并将一些曲目结合了本地语言、民俗,形成了太原地区的民歌演唱风格,传承至今。

  太原民歌主要由情歌、民间小调、民间叫卖曲、劳动号子、说唱曲和新民歌组成。新民歌一般为建国前后由劳动群众编创,传统民歌大都源于地道的本土民间歌曲;说唱曲则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曲艺说唱形式而形成的民歌类型;劳动号子则是当地群众修田盖房时由领号人即兴演唱,其他人随声附和的民歌表现形式;马头调来源于全国各地过往客商的演唱,并融合了当地的口音,人们又将此类民歌称为码头调(太原俗称旱码头)。据普查统计,太原民歌传统民歌有80余首,新民歌有40余首,说唱曲有7首,劳动号子2首,叫真曲(民间叫卖曲)9首,马头调有10首,共计150余首。在长期的传承和发展中,由于地域差异,太原民歌形成了河东和河西两个流派,河东歌手粗犷奔放,河西歌手情感细腻,形成了两个风格不同的传承区域。

  太原民歌涵盖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其唱词语言朴实简练,比喻生动夸张,再加口语化的装饰音,以及花彩的衬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研究价值。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推荐小店区更多特产

你可能对下列民歌也感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