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桥头大鼓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桥头大鼓是流传于文水民间的一种打击乐,主奏乐器是一面十分罕见的巨鼓,因源于桥头村,当地人称“桥头大鼓”。桥头大鼓主奏乐器是一面直径12尺、高约4尺,由4名鼓手分站东、南、西、北敲击的巨鼓,当地人称“九龙浑天雷公鼓”,协奏乐器为铙、钹。演奏时,由64名铙钹手按伏羲六十四卦的布局簇拥在大鼓周围,形成多队形变化的演奏阵式。
桥头大鼓源于古代的祭祀祈雨活动,距今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它与当地民间迎祀麻衣仙姑活动紧密相联,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二者巧妙地融为一体。清末,祈雨祭祀仪式和迎祀麻衣仙姑的活动空前隆重,桥头大鼓作为18家迎祀队伍之首,每次都大出风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桥头大鼓以其古朴的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表演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文革”期间,桥头大鼓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艺人弃艺,鼓谱流失,仅剩其名。
20世纪80年代初期,文水县文化部门对几近流失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全面的挖掘、抢救、整理,使得桥头大鼓这一传统表演形式得以新生。
信息来源:山西省政府办公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