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季是香椿采摘的最佳时节,这个时候的香椿芽嫩,口感浓郁。作为一道非常美味的食材,它不管是凉拌还是和其他食材进行翻炒,口感都是一绝。喜欢吃香椿的小伙伴们可以多尝试解锁新吃法。
有香椿那么也会有臭椿,而臭椿只是普遍的说法,并不准确,它的专业学名叫作樗树,椿树原来也特指香椿。椿树和樗树相比一个木质坚硬一个木质疏松,叶子的味道更是一个闻起来有种清香而另一种闻起来很臭。不过仍然有些高手,可以将樗树的叶子烹饪其无味。
正如《本草图经》所言:“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有“树王”之称的樗树生命力顽强,这点和椿树很像。它们从不在乎生长环境,南方和北方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北方人们习惯将樗树叫作山椿,江东一带的人又有不同的说法,叫做鬼目,原因很好理解,就是它们的果实长得和眼睛很相像。
据《尔雅》记载,有一种特别的树叫山樗,别名也称栲树,古人有将它拿来泡茶的习惯,最典型的就属古代吴地人,他们对用这种树泡成的茶非常喜爱。为防止读者朋友们混淆,我们还是原用上文提到的香椿臭椿的叫法吧。中国人吃香椿已有一段很长的历史了,从唐朝开始它就已经走进百姓的餐桌之中,到了明朝更是有许多吃货。
根据《五杂俎》一书记载,明朝的百姓喜欢用它来泡茶,尤其喜欢它的嫩叶,吃起来爽口脆香。有时候如果嫩叶变老了,他们还会将它重新腌制下再食用。果然还是普通老百姓的智慧多,可是对于一些南方人来说他们吃不惯更咽不下去。
如果认为香椿大受追捧的原因,只是因为它的口感,那么大错特错,香椿还有很重要的医药作用,它的叶子能够利尿解毒,利尿解毒。椿白皮作为一味中药不但能外服还可内用,有止血的功效。它的价值远不止这些还能够用作建房的木材,做顶梁。香椿是一种有价值的树木,但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在自家栽种呢?
这就要讲到一句俗语了,俗话曾说“香椿过房,主人必亡”,那古人为何这样云?这其中有什么较深的含义在里头吗?在这里我们来辟个谣,首先这种说法完全靠不住脚,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香椿它没有开花结果的条件,这并不是它自身的问题,而是因为香椿的美味,致使许多人在它未结果前就将采摘了。
它长到七八年之后就可以结果 ,但这个时段芽不嫩,口感不佳。所以有的人在嫩芽刚长出就把它采摘了。当时的人们也比较封建,认为这一类无法结果的树会带来不幸。种了这类树就不能传宗接代,甚至丧失生育功能,这一点确实比较荒谬。
另一种说法“香椿过房,主人恐伤”。这个解释起来也比较好理解,香椿长得很快很高,它的叶子也会随之越长越高,采摘过程也会变得危险,一不小心就会摔伤。所以才说主人恐伤。除此以外,种香椿还有风水的讲究。
在风水学里,东方是木,适宜种树。南为火,适宜植花养鱼。栽种位置大有讲究。一般来说,在自家住宅之中适宜栽种的树有:槐树、桂树、椿树、石榴。风水学注重阴阳二字,要想让宅子里的阳气旺起来,最好不要在庭院之中栽种树。更不要在自家大门栽种,这样会断了财运。
同样也不要栽在一些采光的地方,例如窗户旁,挡住了阳光进来,还会加重屋内的湿气,久而久之会对身体不利。在农村,最忌讳将这种树栽在井旁,当时椿树最为大凶之物。井边是大家日常吃水、用水的地方,他们觉得这样做会影响人的健康还会倒霉。
椿树还有长寿的寓意,《庄子》曾说“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椿树可活几百甚至几千年,长寿之称名不虚传。古人喜欢用椿树来祝寿,有像“筵前倾菊酿,堂上祝椿龄”,“椿树千寻碧,蟠桃几度红”,“大椿常不老,丛桂最宜秋”这类的祝联。
因为椿树长寿的特点,古人就喜欢以“椿萱”来指喻自己的父母,在某些地方还有“摸椿”的习俗,传闻孩子们在除夕夜上摸了香椿,能够快快长高。家里种椿能够增福增寿,能招财能镇宅,所以种椿树其实是很好的,有着很好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