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假期,酱油成了热点,用什么酱油都成了区分立场的标签,至于吗?那像我这样的厨房里既有海天酱油,又有千禾酱油,是不是得精分了。缺酱油了就去超市买,哪个眼缘好就买了,这是不是一种采购酱油的场景呢?我就是这样在海天酱油没出事前,不小心完成了千禾酱油替换海天酱油的过程。因为油嘴与千禾酱油到瓶口适配比较差,我就将千禾酱油倒到了原海天酱油的瓶里了方便去用,剩的半瓶千禾酱油放柜子里了。要不是今天瓶里的酱油用完了,我都没注意是最近一直在用的是千禾酱油,还是零添加那款。
“双标门”一出,搞得用海天酱油,还是千禾酱油在某些场景中已经是两个阵营了,代表了一个立场,不换酱油品牌就是执迷不悟。这样不好,这不是着了某些势力的道了吗?各种事情都能成为搞对立的由头,而且都升级到认知冲突的层面,最终不就成了那啥了吗?乌克兰独立以后就陷入了各种对立,社会撕裂越来越严重,在各种外部势力的渗透和推波助澜下,今天啥样了。从各种扯谈到彻底撕裂,都被总结成小册子传到世界各地,哪里有动乱,哪里就有这种小册子。这种趋势是需要警惕的,深了我也说不好,也真不敢说。
到目前,打酱油这点事儿,一个基本事实其实很清楚了,就是“双标”是子虚乌有,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问题,也是某些营销号在耍流氓,抛开剂量太疗效就是耍流氓,又转向了厂商态度傲慢的争论,认知问题炒不下去了,就开始纯纯的消费情绪,这是没底线了,长假都结束了,群嗨的高潮还要持续。打个酱油这点事儿,都要考虑立场问题了,是不是有点魔幻了,再一想这种魔化还真有中国特色,因为酱油这东西除了中华文化圈的人知道,老外基本都会看的一辆懵逼。
现在全公关圈的营销号都在教海天酱油如何处理危机公关,实事求是地讲,人家哪做错了呢?没双标,没违规,食品安全没问题,不想吃添加剂,愿意多花钱人家也有零添加的产品供消费者选择,那面对被泼脏水的局面,就不能回应了,回应还要按照套路来?明明是舆论环境中有脏东西在搅混水,非得赖人家的酱油脏吗?眼瞎就得说天黑吗?自己眼瞎还得逼着别人闭着眼跟你走?这种逻辑就细思极恐。
这两天椰树椰汁开直播也上热搜,说人家低俗。小姐姐们明明穿的哪也没露啊?比那些韩国舞团的小姐姐们费的布料多了,咋就低俗了呢?就算是嫖客眼里也不会目之所及都是妓女吧?什么时候直播低俗的标准被提高了吗?
没人说舆论导向出了问题,都说厂商有问题,消费者有问题,摆出一副,来吧,互相伤害吧!最终互相伤害的结果,谁买单?老百姓买单。有添加剂的酱油不好卖了,那零添加的酱油是不是要涨价了?海天酱油倒下了,千禾酱油就能取而代之了吗?阴谋论的观点,千禾酱油要火,甚至千禾酱油就是要幕后推动者,其实一个行业都信誉下降了,行业中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谁也没有好果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