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之王”砗磲,在我国是一级保护动物,为何日本吃它合法?

旅游 一页历史 2022-10-10 17:02

原标题:“贝壳之王”砗磲,在我国是一级保护动物,为何日本吃它合法?

文/非凡科普

这个看上去麻麻赖赖,酷似放大版生蚝的家伙,是海底与世无争的“贝王”——砗磲[chēqú]。

然而“同磲不同命”,在我国,它是国宝级别的存在,别说吃了,你就是想买一个,都有能让你牢底坐穿,可是在日本,它居然成了人人追捧的餐桌美食,差距为啥如此悬殊?

凭啥日本人吃砗磲不犯法?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的海洋动物,它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所以被称之为“贝王”。

砗磲最大体长能达到1米以上,重量在300千克,可能你会问,一米长虽然在贝类中算大的,可也不至于600斤吧。

这是因为砗磲的壳非常厚重,而且有两片,一般情况下,它都以足丝附着在珊瑚礁上生活,第一眼见到砗磲,并不会被它的外貌吸引,因为它的外壳其实并不怎么好看,但是在海中张开时,内部却色彩艳丽,各色花纹让人沉醉其中。

2019年,网上一女子发文感谢酒店提供的海鲜盛宴,还顺道晒出了自己洗干净准备收藏的贝壳。

然而你不发还好,这条“发自肺腑”的感谢发出之后,酒店不仅受到了巨额处罚,就连该名女子也时直接被关进了铁栅栏,难道她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我们接着往下看。

有些时候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还乱说话

原本只想炫耀一下自己在酒店吃到的极品海鲜,没想到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班房。因为她吃的不是普通海鲜,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砗磲。

要知道,大熊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珍稀程度非比寻常,但是你知道吗?海洋中的砗磲,珍稀程度甚至比比大熊猫还高,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砗磲被列为“易危”级别,所以也被誉为濒危的“海底美人”。

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库氏砗磲,它之所以种群稀少,一方面是因为生长缓慢,基数少,繁殖也很慢,所以存活的库氏砗磲数量就不多。

另一方面,现在的海区环境污染严重,破坏了库氏砗磲的生存条件,再加上过度捕捞,导致其数量不断减少。

在我国,砗磲的主产区海南,就已经明令禁止捕捞、加工、售卖、运输砗磲和珊瑚,以及它们的制成品,真不知道这家酒店是真不了解,还是知法犯法,不管出于哪一种,他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事实上,不是只有我国将砗磲奉为保护动物,泰国对待砗磲也是相当珍惜,在泰国它也是保护动物。

之前一档综艺节目中,一名韩国女性在泰国高墨岛附近海域采了3只巨型砗磲,还给烤了吃了,管你是不是明显,按照泰国当地的法律,她将面临5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对此有不少网友调侃:吃砗磲吗?铁窗泪的那种。然而有网友表示,换个国家,只要你的余额充足,砗磲能让你吃到饱,它是哪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你知道砗磲刺身是啥味道吗?

在中国只能凭空想象,然而在日本,却可以让你的味蕾真实感受一下,因为砗磲在日本被叫做“蛤蜊[gélí]”。是的你没听错,就是我们认知中完全不长一样的蛤蜊。

厨子在制作蛤蜊的时候,会先用一把小刀在砗磲身上疯狂戳戳戳,然后用力将其掰开,硕大的“砗磲肉”就被分离出来了。

料理的方式也相当“日本”,直接切片做成刺身,就这小小的一盘售价15000日元,折合人民币700多,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吃得起,重点是,这道美食在日本街头十分常见。

这就不由得让人好奇了,砗磲都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色易危名单了,日本为啥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呢?

这还得从二战后说起,当时日本百废待兴,全国上下上千万张嘴嗷嗷待哺,没办法,家门口只有海,就只能把魔爪伸向大海。

捕鲸、捕海豚那都是家常便饭,面对砗磲这种庞然大物,更是哈喇子流满地,有数据显示,1975年,日本冲绳岛的砗磲年捕捞量,还能达到578吨,结果20年后,直接下降了85%,别说是砗磲,就连他们最喜欢的鳗鱼都接近濒危了。

不得不说,小樱花们对海鲜的追求永远能超乎想象,只是被日本奉为海鲜盛行吃法的刺身,实际上是从我国唐朝引入的,现如今我们已经淘汰了,没想到他们奉为了珍宝。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