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餐兴起之后,人们就要吃自助餐。所谓的最高境界就是“扶着墙进,扶着墙出。”很多人吃自助餐的时候,心态不是很平稳,要吃回来,要赚回来。究竟还是吃不回来,赚不回来,只会让开自助餐的老板赚了。
自助餐也叫顿饭,起源于日本,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非正式的西式宴会,在大型的商务活动中尤为多见。具体做法是,把食物、饮料摆在桌面上,供就餐者随意选择。用餐者可以自己吃,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吃,能在用餐的时候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动手,自己帮助自己,在既定的范围内安排和选用菜肴。以至于自助餐经常被叫作冷餐会,提供的食品以冷食为主,到了国内,自助餐会适当地提供一些热菜,或者提供一些半成品菜,让用餐者自己加工。
传说,自助餐的进餐方式起源于海盗的进餐方式。海盗们性格粗野,放荡不羁,用餐的时候没有欧洲人繁琐的礼节,直接把饭菜和酒瓶子放在桌子上,大家肆无忌惮地豪吃豪饮,从心所欲,不拘小节。进入国内之后,虽然人们吃饭的时候也有礼节限制,不能大声说话,也不能在长辈面前不讲礼貌等等,但人们似乎已经渐渐淡忘了餐桌上的规矩。要到饭店吃饭,也要享受一些自助餐。
自助餐演变成了正餐,还推出了情人节自助餐、圣诞节自助餐、周末家庭自助餐、美食节自助餐、婚礼自助餐等等,菜品不同,但绝对丰富多彩,让人们看了以后,觉得不吃一顿就算是吃亏了。毕竟,自助餐档次在那里摆着,档次越高,餐费越贵。从上千元的自助餐到十几元的自助餐都有,选择什么价位的自助餐,就到什么价位的自助餐馆里就餐。非常方便,省去了做饭的人力成本,也不用收拾碗筷。自助餐馆里也省去了很多服务员的用人成本,省去了餐桌前的服务费用,对老板有利。
人们毕竟有着农民的传统,要节俭着过日子,偶尔吃一回自助餐,就要核算一些餐费和吃的东西。要把掏的钱吃回来,就要选择贵的菜品下手。只是专注于自己爱吃的菜品,而那些菜品正好比较低廉,就吃不回来,赔了本钱。
人们进入自助餐馆的时候大多饿着肚子,没有吃饱了再去的。孩子们或者第一次进入自助餐馆的人,一般不会看得很全面,也不知道什么菜比较贵,什么菜比较便宜,只是觉得什么好吃就自己挑选,而这种挑选方法正是餐馆老板需要的。老板需要人们挑选自己爱吃的东西,毕竟,人们的眼界不是很宽泛,不能了解所有菜品的价格以及稀缺程度。于是,人们挑选喜欢吃的菜,吃饱了就算完了。但是,有人吃饱了,却看到更好的菜上来了,也就只能“望菜兴叹”了。肚子已经撑得溜圆,吃的东西顶到了嗓子眼儿,再吃就吐了,只能扶着墙出。出来以后,还要算算吃了多少好东西,交流一下经验,预备下一次去吃点什么。
有人爱吃煮鸡蛋,进去就吃了七八个煮鸡蛋,看着羊肉、牛肉什么的却吃不下了。还有人爱吃香蕉,进去就吃了五根香蕉,看着大虾、鸡肉什么的也吃不下了。还有人爱吃甜点,进去就吃了一肚子蛋糕和江米条,看着各种炒菜和肉菜,也吃不下了。有人爱喝酒,进去之后,随便弄点菜,喝了一瓶酒,也就吃不了东西了。当然,高端宴会上的自助餐会比较丰富,就餐的人都是有身份和地位的人,不会“扶着墙进,扶着墙出。”有人碍于身份和面子不参加,参加的人都是一个社会层次的,只是象征性地吃点,还要注意姿势的优雅,不能贻笑大方。也就是说,那种自助餐只是注重了社交的需要,而不是饕餮的需要。
有身份地位的人大多不吃自助餐,不是自己吃,就是参加高端的宴会,而不会将就平民化的没有什么礼节和身份限制的自助餐。其实,自助餐本身也分了档次,用价格区分,却终究脱不了自助的属性。在欧洲的礼仪范围之内,自助餐的形式不被看好,毕竟,没有餐前的祷告仪式,没有餐桌上的各种礼仪,也就不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印象了。而对于国人来说,自助餐能被迅速接受,毕竟餐桌上的规矩基本上都被忘光了,也就没什么限制了。以前餐桌上不能大声喧哗,不能放筷子不齐整,不能隔着菜盘子夹菜等,现在都不讲究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大多接受了城市文化,即便不接受,看着电视、手机里的节目,也就慢慢接受了。
不过,大多数吃自助餐的都要衡量一下餐费和吃的东西的价值,也就不免吃多了。消化能力差的人还是不要凑那个热闹了,吃少的人也就不要凑那个热闹了。要是不在乎钱和浪费的问题,可以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