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 > 来宾特产
来宾民俗文化
武宣壮族独特的婚育习俗
吃剩饭武宣壮族地区,旧时姑娘出嫁前,在娘家最后一餐,盛满一大碗饭,上面放一条鸡腿,由亲人喂食,最后要剩下几口饭,和鸡腿一起留在碗里,汤水也不能喝光,其意是要留东西给娘家,不能把食禄全带走,以示孝忠、绝贞。有的则将剩余的饭菜、汤水拿去喂牲口。据传,猪鸡吃了,可快长快大,六畜兴旺。有的把剩饭晒干,放于米缸里,日后娘家年年丰衣足食。倘若出门前这餐全部吃完,则被视为只顾公婆齐全,不顾娘家死活。此俗至今仍在偏僻壮家流传。但新娘可以自己吃饭,不用他人喂,也有的以拒吃反对这种旧习之缪传。公鸡拜堂建国前,男女成婚,多系父母包办。男家择吉日迎亲,举行拜堂仪式时,如遇新郎出远门或求学、逃婚、因病卧床不起等等,则由
金秀瑶族婚俗
秋收过后,蓝靛瑶族的未婚青年大都要背着米去串情人。一伙同性别青年按事先约定来到一个瑶家山寨,该寨的异性青年则备下酒菜款待。款待还有仪式,先是客人即兴唱起山好水好主人好的赞词。然后双方在唱中交流感情。盛宴间眉来眼去对准了象,就成对成双地到寨子外边,尽情地倾吐心中的爱慕之情。于是按祖先留下的规矩,由那情郎往爱妹的手上咬一口,再由爱妹朝情郎手上还一嘴,咬这一口还有许多讲究,咬重了说是狗咬;咬轻了,表达不了对情人的爱。这一口还必须往手背上,咬手背又不得咬着凸起的骨节处。假若咬的规模位置都合规定入情理,被咬的伤口发炎化脓、表示恋人的情意已经溶入对方的肌体和血液里。再加上互往手上拴了红、蓝丝线(男给女拴蓝
金秀瑶族医药
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500多年前,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居住着原始的“吃茶人”。那里有关他们“种茶、制茶和卖茶的传说、故事和歌谣”。说明瑶族人民对于喝茶有悠久的历史,而种茶、制茶,与种药、制药是密切相关的。茶的药用及保健价值,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从某一方面反映了瑶医药的形成和发展。瑶族在诊疗方面所用的方法和技巧是多种多样,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他们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之外,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
洪门祭典
洪门祭典,俗称“做洪门”,是茶山瑶一种重大民间宗教仪式。这一活动旨在消除野兽之害,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收。做洪门通常要许多年才举行一次,由血缘较近的同族联合举行。祭典仪式十分隆重,要作三天三夜。首先要设神坛。神坛设在家里(即宗族主之家),祭祀由师公主持。装神坛时,要挂许多神像,请他们降坛领筵。这些神是:大圣、北府、当山、虎相、梁王、吴王、雷王、甘灵圣、社王、陈宏谋、五郎、六郎、三元、三师、三界(冯三界)等诸多神。神坛用五色纸装裱,分为3个营盘,各营盘分别插上刀剑及大小旗帜,上写星宿、日、月、虎兵、龙兵等名称,用120面小旗排插成阵,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门,互相通联,各门再用12支小旗插成一
来宾壮族盘古庙会
来宾市的壮族盘古文化是一个由盘古庙为载体,以盘古神话和盘古信仰为核心,包括盘古塑像、盘古钟、盘古祭祀礼仪、盘古地名、唱颂盘古歌、演唱盘古戏等。来宾市辖区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盘古庙,特别是武宣县的东乡河两岸,盘古庙星罗棋布,几乎村村都有,地理上相连成片,数量之多,分布密集,为全国所罕见。当地壮族师公还有把盘古兄妹躲过洪水劫难、再生人类的神话故事编成《水泡天门》戏剧,用壮话演唱。在来宾市,人们把盘古敬奉为创造人类的始祖。每年农历春节或六月十八日,定为盘古的诞辰日,各村都举行隆重的祭拜盘古、抬盘古像游村活动。这就是作为文化遗产的壮族盘古庙会。历史传说从壮族民间流传的盘古神话中所反映的兄妹结婚以及对
金秀瑶山文化
金秀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和传统文化神奇的民族,他们勤劳、勇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而且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艺术,他们以自身的经历和感受,创作了大量的歌舞,广泛传承了瑶族远古以来生息繁衍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瑶族不同支系的生活习俗、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表达了人们的悲苦和欢乐、理想和愿望。金秀瑶族自治县长期流行于民间多彩的歌曲,是瑶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艺术再现,无论在丛林、田野、山坡劳作或是在木楼、棚、火堂边,歌声总是不绝于耳,尤其是逢年过节,聚汇歌堂,唱歌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由于五个瑶族支系聚居的地域不同,造就了瑶族民歌的绚丽多姿,风格各异,体现在“香哩”、“离惯”、“刮架
大樟甘王大庙都会
甘王原姓罗单名应,后来为姓甘,受封大将军时姓名称甘佃。罗应于394年(东晋夏历甲午年七月二十八)出生于现金秀瑶族自治县大樟乡古东村(大樟乡原为象州县辖地,于上世纪八十代划归金秀)。罗应自小家境清贫,父母早逝,他以帮财主看牛为生。但他头脑灵活,手脚勤快,善于团结民众。少年以后,他常常带领村民与有钱有势的财主作斗争,遭到财主的多次诬告,受官府缉拿。为避免牵连族人,他巧妙地对来捉拿他的官兵说,他不姓罗名应,而姓甘叫甘罗应。从此,人们都以“甘罗应”称呼他。后来,壮乡遭到东晋军队侵犯,而官府却无力抗敌,为保护族人百姓,罗应毅然带领一帮难兄难弟参加了南朝军队,并屡立战功,大获全胜。南朝皇帝刘裕念其军功,欲
金秀瑶族盘王节
11月11日(农历十月十六)是一年一度的瑶族盘王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孟村、六巷乡下古陈屯等瑶寨相继同时自发举行盘王节活动,以祝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等。活动内容有祭盘王开坛、还盘王愿、黄泥鼓舞表演、蝴蝶舞,以及瑶族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光着脚板踩火烧红犁头等,还有各种传统民间民俗舞蹈。据了解,金秀共有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坳瑶等5个瑶族支系,金秀瑶族的黄泥鼓舞,已经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
跳盘王
跳盘王是盘瑶族支系教奉祖先和崇拜英雄的一种宗教仪式,源远流长。瑶族敬奉盘王,并当做祖先祭祀,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如下几种形式:一、图腾崇拜。瑶族先民把龙犬当着保护神,加以祭祀,晋代《搜神记》已提到瑶族先民“用糅杂血肉,叩槽而号,以祭盘瓠。“每值正朔,家人负狗环行炉灶三匝,然后举家男女,向狗膜拜,是日就餐,必扣槽蹭地而食,以为尽礼”。这种仪式比较简单,带有原始宗教色彩。二、还盘王愿。传说盘王夫妇原住南京十宝殿(店),会稽山一带,后入山居住,勤耕苦作,生了六男六女,繁衍成十二姓瑶人,盘王因狩猎丧生,日后其子孙受到民族压迫和自然灾害,背井离乡,漂洋过海,遇着狂风巨浪,木船有被漩下海底的危险。在这生死关
忻城县壮乡奇风异俗
小孩抓物测人生忻城县壮族人口众多,民俗独特。“小孩抓物”预测人生,是旧时壮家人预测小孩长大后志趣爱好的一种习俗。就是说,壮家小孩满一周岁时,父母为其筹办“满岁酒席”,有亲戚朋友前来庆贺。客人到来时,在入席前端坐主家堂屋两侧,堂屋中央摆放一张圆桌(亦有用竹子编制的餐桌,或用簸箕盖在一只箩筐上代替圆桌),桌子上面摆放许多物品,如有纸、笔、图书、针线包、剪刀、尺子、小孩玩具、钱币、饰品以及糯米团、鸡腿等物品,然后由小孩的父母(也有家族中长者)抱着或扶着小孩沿桌子边转一圈,让其任意取物。当小孩用手最先指到或最先拿到某一物品,由此预测小孩日后志趣爱好,贪廉愚智。如是男孩若最先拿到纸笔或图书者,视为日后他
壮族宴宾节
进入秋冬时节,要是你走在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里乡的乡间小路上,说不定在路上就会被附近村子里的人拉到家里去做客,当你这个“来历不明”的客人酒足饭饱后要告辞时,热情好客的主人还会给你包上一包油炸的糯米馍或几个棕子,并嘱咐你说:“认得家了以后,可要常来常往啊!”如果你遇上了这样的奇事,那主人肯定是壮族人,因为这里的壮族人有一种独特的习俗:每年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招待亲友宾客的节日,但各村过这个节日的日期又各不相同。每年过这一个节,谁家来的客人越多,谁家就越体面;而要是谁家来的客人少了,就会被人视为是人缘差,很没面子。因而,过这个节,家家户户不但遍邀亲友,就连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要拉到家里来好好款待,甚至有
金秀石牌习俗
石牌习俗是金秀瑶山瑶族人民为维护社会秩序和生产秩序,共同订立规约,并镌刻在石牌上或抄写在纸上、木板上,供大家共同遵守的习俗。从明代至1940年以前,它一直在瑶山社会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较好地维护了金秀瑶山的社会秩序。石牌习俗大约在明代产生,经过长期的发展,到20世纪30、40年代以后逐步走向衰落。但是由于它在金秀瑶山瑶族社会沿袭了几百年,它本身具有的原始民主色彩及对瑶族社会和经济发展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仍然在瑶民心中产生深刻的影响。1951年,在中央访问团的帮助下,瑶山各族人民用石牌形式,订立了《大瑶山团结公约》,为消除-、促进民族团结、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地方生产,以及为次年建立大瑶山瑶族自治区